<form id="tv1tj"></form><noframes id="tv1tj">
<noframes id="tv1tj">

<form id="tv1tj"><nobr id="tv1tj"><meter id="tv1tj"></meter></nobr></form>
<address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tv1tj"></address>
    <listing id="tv1tj"><listing id="tv1tj"><cite id="tv1tj"></cite></listing></listing>

        <em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em>
        第一課件網板報幼兒管理
        當前位置: 第一板報網 > 板報文稿 > 故事 >

        獵人經_傳奇故事_星火作文網

          早期,人們以打獵為生,傳下了包羅萬象的《獵經》。相傳,看過《獵經》的人,打獵時可隨心所欲、無所不能,然而,《獵經》也有自己的規則——“因序而獵,可得善終;為利而獵,必遭天譴”……

          范盛退休前是縣森林警察大隊的隊長,退休后,因為他妻子舒勝蓮是農村人,所以就回到鄉下陪老伴。范盛經驗豐富,對付盜獵偷獵的不法之徒,很有一套辦法,林業局的局長碰到疑難案件,經常向他請教。

          這天,范盛接到林業局局長的電話,讓他火速趕到墳淌坪林場,說接他的車已經到達門前。范盛跟妻子舒勝蓮打了聲招呼,換了套迷彩服,上了局長專門派來接他的綠色吉普車。

          從范盛家到墳淌坪林場大約有一百二十公里,等范盛趕到時,局長一行二十多人已經等在那里了。范盛看到,大家都圍著一個年輕人,紛紛詢問著什么,年輕人神色緊張地站在那里。這個年輕人名叫胡高峰,是林場的職工,范盛曾經見過。

          局長說,一個星期前,林業局接到沿海一個城市公安系統發來的協查通報,說他們在高速公路上截獲了一輛小型改裝貨車,小貨車被改裝成冷庫車,里面堆滿了野兔、野豬、麂子、果子貍、豬獾、狗獾等野生動物的尸體,有五六十具之多。聽貨主說,他是花了五萬塊錢,從本縣一個男人手里高價收下的貨。男人對自己身份很保密,貨主也不知道男人叫什么名字。

          局長接著對范盛說:“你退休后,我們培養了一個叫丁小壽的年輕隊長,他是從公安局調來的,我就把這項任務交給了丁小壽負責。”

          丁小壽在各個林場巡查了一番,最后發現,墳淌坪林場管理松懈,并且聽附近的村民說,看見過陌生人背著口袋在林場的僻靜小路上出入,口袋里疑似裝有野生動物。于是,丁小壽組織了三個小組巡山。他自己和胡高峰一個小組,負責鳳凰山片區。沒想到到了鳳凰山,只一眨眼的工夫,兩個人就走散了。胡高峰喊了半天,又找了半天,都不見丁小壽的蹤影,就忙趕回林場,打電話向林業局求救。

          “走,到鳳凰山去。”范盛知道,丁小壽失蹤有三種情況,一是遭到動物攻擊;二是失足跌下懸崖;三是中了偷獵者設下的陷阱和機關。無論哪一種,如果救援稍有延遲,就會危及生命,特別是在茫無邊際的原始森林里,更是如此。

          救人如救火,一隊人馬沿著巡山小路向鳳凰山出發。這些年,由于國家推行退耕還林政策,當地老百姓陸續外遷,雖然路邊能見到許多瓦房,但人去樓空,年久失修,已經變得破爛不堪。巡山小路被遮天的大樹擋住,細流從樹的根部滲出,在小路上形成泥潭,泥濘難行。

          大家趕到范盛身邊,順著范盛手指的地方一看,在前方約摸三十米的地方,有一個東西被高高地吊在那里,一動不動。走近一瞧,果然是丁小壽。丁小壽的右腳被繩套牢牢地套住,掛在一根胳臂粗的栗樹樹枝上,離地面足有兩米高。

          范盛說:“救人要緊!”說完,他靈敏地爬上栗樹,六十多歲的人,身手依然矯健。范盛站在栗樹上,雙手抓緊高處的樹枝,用腳將吊著丁小壽的樹枝壓下。眾人將丁小壽腳上的繩套解下,放在地上,探探他的鼻息,又摸摸他的脈搏,發現丁小壽氣息還在,總算放下了心。

          隨行醫護人員開始給丁小壽做心肺復蘇。范盛隨手劈了兩根竹子,又砍斷幾根細葛藤,做成了一副擔架,在擔架上面鋪了一層肥厚的芭蕉樹葉。眾人將丁小壽抬回林場,然后轉到車上,送到縣醫院治療。

          輸了幾瓶營養液,又睡了一個晚上,丁小壽的精神好了不少,終于能夠開口說話了。為了盡快弄清原因,范盛讓丁小壽把事情經過講清楚。

          丁小壽說:“昨天,我和胡高峰兩個人去鳳凰山巡山。胡高峰走在前面,我在后面。我發現路邊有個鐵絲套,就留下來清除鐵絲套。大概就在這個時候,和胡高峰走散了。”丁小壽說,清理完鐵絲套,他想和胡高峰會合,沒想到小路上全是泥濘的積水,積水中有一塊石頭,剛好可以躲過積水。他踩上那塊石頭后,人一下子被扯了起來,樹枝的彈性非常大,他當時就被震昏過去,直到被營救。

          “倒吊豬”是一種專門捕捉野豬的繩套,繩套和觸發機關綁在一根彈性很好的樹枝上,然后將樹枝壓彎。野豬如果鉆進繩套觸發機關,樹枝就會恢復原狀,繩套收縮拉緊,野豬就會被套住,吊在半空中。野豬被套住后,會極力掙扎,可是它們在半空中無處借力,六個小時內就會精疲力竭,死于非命。

          那個“倒吊豬”的繩套,范盛把它解下來,仔細研究過后,變了臉色,心里揣測道:快四十年了,難道真的是他嗎?

          到了局長辦公室,局長對范盛說:“我們成立了一個墳淌坪事件調查組,局黨委初步決定,由你擔任調查組組長,你一定要把事情查個水落石出。”

          局長說:“胡高峰在巡山時,被鐵夾子夾住了右腿。幸好他們這次是兩人一組,他的搭檔邱宗鳴馬上向局里報告,把胡高峰送到醫院。唉,經過搶救,胡高峰的命雖然保住了,可人殘疾了,一輩子只能拄著拐杖走路,F在,墳淌坪林場的職工都人心惶惶,不知道山里到底有多少陷阱和機關,不敢去巡山。”

          也是呀,先是傷了丁小壽,后又殘了胡高峰。范盛想了想,決定明天就去墳淌坪林場調查,順便把所有的陷阱和機關清除。他向局長提出,讓丁小壽和邱宗鳴做自己的助手,局長同意了。

          丁小壽雖然身體還未痊愈,但一想到自己堂堂的縣林業局公安大隊長被“倒吊豬”捕獲的情景,就咽不下這口氣。范盛選他當助手,正合他的心意,另外,他還想看看這位前輩到底有什么過人的本領。

          邱宗鳴把范盛領到倉庫,一個碩大的鐵夾子被放置在倉庫的角落里。鐵夾子約摸有二十多斤重,就像人的牙齒一樣,緊緊閉合。范盛知道,鐵夾子分為大小兩種,小的用來抓捕猴、獾之類的小型動物;而這種二十多斤的大鐵夾子,則是專門捕獵野豬、金錢豹等大型野獸的。野獸如果踩上去,觸發機關,鐵夾子就會合上“牙齒”,狠狠地將腿咬住,輕則傷筋斷骨,重則小命難保。

          邱宗鳴說:“多呀,有野豬、熊,還有花豹。為了避免和這些動物發生正面接觸,我們巡山時身上都佩有牛鈴,它們遠遠地聽見鈴聲,就會避開。”

          范盛笑了笑,這個牛鈴驅獸的方法,還是他想出來的。當初,有兩名護林員巡山時和一頭狗熊在密林相遇,一名護林員被狗熊咬死,另一名僥幸逃脫。后來,范盛看見老百姓在農閑時,將耕地的黃牛放在原始森林散養,卻并沒有被野獸侵害,一打聽才知道,黃牛脖子上系了個鈴鐺,鈴聲能傳到很遠的地方。黃牛性格倔強,有一股寧死不屈的狠勁,就連狗熊也要懼怕三分,所以,野生動物聽到鈴聲后會主動回避。范盛弄清楚后,便想到了讓巡山員佩鈴的主意。果然,從那以后,再也沒有發生巡山人員和猛獸相遇的事件。

          范盛說:“從目前的兩起突發事件來看,有人在墳淌坪林場偷獵,而且偷獵者對林場工作人員的作息時間掌握得清清楚楚,搞不好,已經在山上布滿了捕獵的陷阱。我斷定,他下一步想捕獲更值錢的大型動物,你們想想,你們這里什么動物最值錢?”

          邱宗鳴說:“這個行情,我倒是清楚一些。前不久,有個專門做藥材生意的朋友找到我,讓我幫他弄些珍稀藥材。野生熊膽十萬元一副,野生麝香香囊二十萬元一個。我當時對他說,‘這些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你這是想讓我坐牢嗎?’就回絕他了。”

          丁小壽也說:“我當上林業局公安大隊長后,經常有朋友找我,問我有沒有沒收的羚羊頭、金錢豹皮和荷葉豹皮,說這些東西擺在家里,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丁小壽說完,問范盛:“范隊長,聽說您在當隊長的時候,就像是長了天眼一樣,看一下偷獵工具,就知道是誰偷獵的,以至于后來沒有人敢偷獵。請問,您現在清楚墳淌坪的偷獵賊是誰了嗎?”

          范盛說:“偷獵賊是誰,我現在并不清楚。眼下必須到山上去,找到他設下的陷阱,才能做出正確判斷。”說完,范盛讓丁小壽和邱宗鳴兩個人背上巡山背包,說要到山上去巡查,這些天,吃住拉撒全都在山上解決。

          “憑直覺行動?”丁小壽有些想笑,但局長說過,一切行動都得聽范盛的。丁小壽和邱宗鳴只好跟著范盛,向四道梁方向走去。一路上,范盛根據地形,準確地摘除了幾十個鐵絲做成的圈套,這些鐵絲套全是逮兔子、野雞、豬獾等體形較小的野生動物的,讓丁小壽和邱宗鳴佩服不已。

          快到四道梁時,三個人的水喝光了,邱宗鳴說:“我去溪邊打水。”說完,他就沿著一條長滿茅草的小路,向溪邊走去。

          范盛走到邱宗鳴身邊,用樹枝向前面的草叢中挑去,只聽見“咔嚓”一聲,從草叢中蹦出一個東西,將樹枝狠狠地咬斷成兩截。

          “鐵夾子!”邱宗鳴叫了起來,臉色變得煞白,如果不是范盛阻止,他很可能會和胡高峰一樣,變成殘疾人。過了許久,他才問范盛:“您怎么知道那里有陷阱?”

          范盛說:“這條小路,是野豬喝水時踩出來的,在這樣的路上下鐵夾子,是不會失手的。你們要小心了,這附近有成群的野豬,也有以野豬為食的金錢豹,有人在這里布下了大量陷阱。天色太晚了,我們先找個地方住下。”

          見兩個年輕人怔住了,范盛賣了個關子說:“我們先找間空房住下,喂飽肚子以后,我把我岳父的故事講給你們聽。”

          丁小壽和邱宗鳴兩個人在林業系統任職已久,也知道《獵經》的故事。相傳很久以前,人們以打獵為生,后來,人們逐漸掌握了野獸的活動習性,寫下了《獵經》!东C經》由族長保管,根據其中的方法狩獵,可以讓族人不餓肚子,可隨著時間流逝,《獵經》逐漸失傳了。

          四道梁以前有個居民點,居民全部外遷后,就成了無人區。三個人找了一間相對安全的板房,住了進去。簡單地吃過晚餐,丁小壽和邱宗鳴湊在木板床上,圍著范盛,讓范盛講《獵經》的故事。

          范盛緩緩地說了起來:“四十多年前,我還是一個十八歲的毛頭小伙子,被分到龍門河林場工作。那時,林場的職能不是植樹,而是伐木,將參天大樹砍倒后,分解成木料,運到全國各地,支援建設。林場的年輕職工很多,閑暇時候,總愛帶著自制的獵銃,去山上打些野兔、雉雞,填補一下生活的空虛,順便也打打牙祭。當時,我和一個叫甘發根的年輕人關系特好,形影不離,經常一起出門打獵。”

          從龍門河林場上山的路,要經過龍門村,那里住著一戶人家,男主人叫舒生,生得膀大腰圓,是個獵人。聽當地人說,舒生不光狩獵有一套本事,更有一套“封山”的法術,可以將山“封”住。他把山“封”住后,獵物便會消失不見。

          舒生有個女兒,名叫舒勝蓮,和范盛、甘發根年紀相仿,黑色的長發,白色的米牙,生得清清爽爽,很是漂亮。范盛和甘發根對舒勝蓮很有好感,每次上山打獵,從舒生門前經過,總要在那里停留一段時間。舒生愛抽煙,范盛和甘發根總是備上好煙,假裝向舒生討教狩獵的本事,給舒生裝煙,覓得和舒勝蓮搭話的機會。

          有一天,范盛和甘發根到南山打雉雞。舒生聽了他們的意圖,笑著說:“今天,老天‘封山’了,你們到南山,連雞毛都看不見,不如在家里睡覺。”

          范盛和甘發根不信,因為他們最近到南山打野雞,從沒有空手而歸。但那次,舒生說得很準,平常滿地可見的野雞,如同消失了一般,一只也沒有見著。

          兩個人回去,見到舒勝蓮,就把這事說給她聽,舒勝蓮說:“跟你們說吧,我爹真的會封山,山封住了,你們什么也打不到。”

          范盛和甘發根聽了,卻認為事出湊巧,不以為意。但后來幾次,舒生次次說準,范盛和甘發根才心服口服,認定舒生有“封山”的本領。

          那天,甘發根一個人找到舒勝蓮,兩個人聊到“封山”,甘發根假裝不信。舒勝蓮掐掐手指,對甘發根說:“獵山有山經,獵水有水經。不信,你跟我去,我抓條娃娃魚給你看。”說完,她拿著一根線,帶上一根針,把甘發根帶到小河邊。舒勝蓮將針彎成魚鉤,系上線,在溪邊抓了條小蟲,掛在魚鉤上,拋入平靜的溪水中。

          小溪清澈見底,一覽無余。甘發根看見,仿佛舒勝蓮施了魔法,從石縫里涌出七八條胳膊長的娃娃魚,爭相咬鉤。舒勝蓮拉了一條娃娃魚上岸,解下鉤,卻又將娃娃魚扔進水里,說:“娃娃魚正在產卵,不可傷了性命。”看得甘發根目瞪口呆。

          過了一段時間,林場有人被沸水燙傷,因為天氣太熱,傷口創面化膿,打了半個月消炎針,仍治療不好,如果繼續下去,有可能性命不保。當地有個老中醫說:“要是有豬獾油就好了,涂抹上豬獾油,不出幾天,創面就會愈合。”

          豬獾油是冬天抓住豬獾,取出脂肪,熬制而成的,只能在冬天貯藏,到了夏天,就會變質。眼下正是三伏天,如果想得到豬獾油,只能抓只活的豬獾,熬出豬獾油。

          林場的場長知道范盛和甘發根打獵有點本事,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們。兩人在山上下套、設陷阱,搗鼓了兩三天,連豬獾毛也沒逮著一根。甘發根腦子聰明,對范盛說:“可能是舒生把山封住了,我們去求他吧。”

          舒生聽了兩人的話,閉上眼,用手指掐了掐,搖頭晃腦了半天,說:“唉,你們不知道,這是山神封山,并不是我能阻止的,我幫不了你們這個忙。”

          范盛和甘發根再三懇求,舒生經不住兩人軟磨硬泡,考慮了一會兒,答應下來,對兩人說:“豬獾正在繁殖季節,現在這個時候打豬獾,真是造孽呀!”說完,他隨手拿了副弓弩,出門去了。

          見舒生出了門,甘發根讓范盛纏住舒勝蓮,假裝和舒勝蓮聊天,他悄悄地跟在舒生后面,遠遠瞧見舒生走到一個叫百花溝的地方……

          甘發根不清楚舒生去百花溝做什么。百花溝他們也去過,除了有些青蛙、魚、蛇之類的東西,根本沒有其他野生動物。

          約摸過了一個小時,舒生回來了,手里拎著一只豬獾,豬獾頭上正中一支羽毛箭。舒生把豬獾遞給范盛說:“快拿去救人吧。”

          范盛和甘發根拿著豬獾回到林場,兩個人剝下豬獾的脂肪,慢慢在鍋里熬著。在熬制過程中,甘發根跟范盛說了舒生去百花溝的事,兩個人都琢磨著,一聲不吭。等豬獾油熬好,兩個人相視一笑,說:“晚上到百花溝去。”

          到了晚上,兩個人拿著手電,來到百花溝。到了百花溝的中心地帶,突然,他們覺得手電前面全是綠油油的一片,時明時滅,似乎是螢火蟲的光芒。兩個人忐忑不安,心想:這不會是傳說中的鬼火吧?

          還是甘發根膽大,對范盛說:“既然來了,還是去看看吧。”范盛握著手里的火銃,大著膽子,跟著甘發根向前走去。

          手電光很明亮,仿佛把那些綠光固定住一樣。兩個人走到那些綠光前面一看,驚呆了,那里竟然有幾十只大小不一的豬獾,仿佛在聚會一般。由于豬獾是夜行動物,眼睛被手電強烈的光照住,短暫失明,都呆呆地立在那里。范盛叫道:“這么多豬獾!這不會是我眼花了吧?”他心里一激動,手一抖,手電掉在地上。猛然間,兩個人感覺豬獾從身邊迅速溜走。等甘發根把手電再次拾起來,眼前那驚人的一幕已經不復存在……

          范盛說:“除了我,還有一個人看過《獵經》,就是甘發根。這些天,我看了設陷阱的套路,和《獵經》里的套路相同。我懷疑,這次在林場布設陷阱的人就是甘發根。”

          自從在百花溝目睹了豬獾聚會的那一幕,范盛和甘發根就迷上了《獵經》,有事沒事就到舒生那兒串門。舒生知道他們的意圖,對他們說:“你們別指望我教你們《獵經》,學《獵經》的人,必須有很強的自制力。如果以獵謀利,就會遺害終身。”

          范盛見舒生說出這話,就知道舒生不會把《獵經》傳給他們,漸漸地就不太去舒生家了。不久,在一次伐木的時候,范盛受傷,回家休養了兩個月。

          等范盛痊愈回到林場,發現甘發根經常獨來獨往。聽人說,甘發根在和舒勝蓮談戀愛,范盛不好摻和,兩個人從此有了明顯的隔閡,少了溝通。

          過了兩個月,范盛發現,甘發根出手很闊綽,抽的是好煙,喝的是好酒,還和場長關系走得很近。聽人說,甘發根捕獵的本領變得很是高超,不光出售珍稀動物的皮毛,還經常給場長送野味,很得場長賞識。那時候,野生動物不受保護,打野物是很平常的事,可以進行交易,根本沒人追究。

          過了段時間,范盛聽人說,場長為了當上縣林業局局長,準備巴結縣長,給縣長送四只熊掌。場長把這個任務交給了甘發根,說自己如果當上局長,就把場長的位子交給甘發根,甘發根欣然答應。

          其實這時候,甘發根已經得到了《獵經》。甘發根清楚,他不可能從舒生那里弄到《獵經》,于是就想法和舒生的女兒舒勝蓮談起了戀愛。舒勝蓮十八歲,正是青春似火的年紀,甘發根從縣城給她帶來女孩子喜歡的發夾、頭繩、襯衣,把她哄得開開心心。在甘發根的唆使下,舒勝蓮把父親秘藏的《獵經》交給了他。甘發根是個聰明人,看了兩天,便明白了一切!东C經》分為兩章,一章是講各種動物的遷徙規律,不同的季節,動物因為覓食、繁殖等原因,遷徙地點也不同。另一章是講怎么用陷阱和機關獵捕各種動物。甘發根將《獵經》倒背如流,現學現用,獵捕各種野物如同囊中取物,發了一筆橫財。

          接到場長布置的任務,甘發根掐指一算,現在正是母熊產仔的季節,應當在南方一帶的山林活動。甘發根帶著兩個槍手來到南山,找到一個位置藏匿,等熊現身。正午過后,三人便看見一只母熊帶著兩只小熊,優哉游哉地慢慢走來。

          一個槍手立功心切,沒有等甘發根發話,便一槍放去,母熊被擊中,怒吼一聲,山搖地動,橫著身子滾下了山……

          三個人忙到山下去查看,可是地上只有一攤血跡,母熊已不見蹤影。兩只小熊傻傻地坐在那里,見了人不躲開,反而親近地撲了上來。兩個槍手一人抓了一只,說拿回家給小孩玩。

          當天晚上,林場的人聽見,房子外面有熊發出撕心裂肺的吼叫聲。甘發根知道,那是母熊找熊仔發出的聲音,他拎起槍,想出去找母熊,可母熊仿佛嗅到了他的氣味,遠遠地逃開了。甘發根知道,必須把母熊的事處理好,否則,發瘋的母熊禍患無窮。他去找槍手,讓他們把小熊放了,可一個槍手說,他的孩子怕小熊跑了,就把小熊的脖子用繩子系住,小熊爬樹時,被樹杈掛住,吊死了。他們就把小熊剝了皮,燉了肉……

          還沒等甘發根找到母熊,他一直擔心的事終于發生了——場長的兒子放學回家,被瘋狂的母熊抓住,咬斷了喉嚨。場長五十多歲,只有這么一個兒子。他悲痛欲絕,將喪子之痛遷怒于甘發根。

          1980年,普降大雨,許多地方遭受了泥石流災害,國家這時已經認識到伐木對大自然的危害,于是大力提倡植樹造林。場長借著清退部分伐木工的機會,將甘發根清退回家。

          有沒有工作,甘發根無所謂,沒有了工作的羈絆,他更可以為所欲為地捕獵。但這時,國家對野生動物的管理越來越嚴,對捕獵珍稀動物的人,要判處重刑。

          甘發根不信這個邪,他接到一個訂單,對方要三張金絲猴皮,開價很是誘人。于是,甘發根冒著把牢底坐穿的危險,獵殺了三只金絲猴,結果在交易時被現場抓獲。

          范盛說:“甘發根因此被判了無期徒刑。他服刑前,我曾去看過他。他對我說:‘你把舒勝蓮娶了吧,她是個好姑娘。’原來甘發根亂捕濫獵,舒生認為他違背了《獵經》的本意,必遭天譴,一直沒有同意他和舒勝蓮的婚事。后來,我就娶了舒勝蓮,舒生順理成章地把《獵經》傳給了我。”

          范盛說:“這次你們遇見的‘倒吊豬’和‘鐵夾子’,布置的方式,和《獵經》上記載的一模一樣。這世上只有三個人看過《獵經》,我岳父、我、甘發根,我懷疑,甘發根可能已經減刑,放回家了……”

          范盛帶著函件,來到了甘發根服刑的監獄。沒想到監獄長一聽范盛說了來意,就連連搖頭:“你說甘發根在偷獵?這不可能!甘發根因為抗拒改造,多次越獄,所以一直沒有減刑。在半年前,他突發腦溢血,在監獄里死亡了。”

          范盛大吃一驚,沒想到甘發根已經死了,可那些陷阱機關,分明是《獵經》上的手法呀,難道甘發根還有徒弟不成?范盛就問監獄長:“監獄里有和他相熟的人嗎?”

          監獄長說:“他同監舍有一個叫余長江的老頭,和他年紀相仿,判的也是無期,兩個人在一起住了有十五年吧。余長江經過減刑,快要出獄了。”

          余長江嘆了一口氣,說:“我和甘發根住在同一個監舍,他性格孤僻,不過,我性格很開朗,和他倒是合得來。他一直籌劃越獄的事,說出了獄,到了大山里,就是他的天下了,可是每次越獄都沒有成功。監舍里只有我和他,倒也自在。可三年前來了個叫黃教雄的人,這個監舍就變得不那么安生了。”

          余長江說,黃教雄是個亡命徒,為了爭地盤,將另外一個混混捅傷,被判了三年。黃教雄膀大腰圓,剛到監舍就頤指氣使。余長江性格隨和,和黃教雄沒有太大沖突。甘發根卻心高氣傲,不想聽黃教雄的擺布,黃教雄就暗地里欺負他,時常把甘發根打得鼻青臉腫,還把他的飯碗打翻,不給他飯吃。沒想到甘發根居然用一根細線,輕而易舉地逮住了兩只老鼠,然后將老鼠的內臟剔除,吃了老鼠的肉。

          黃教雄以前也學過狩獵,見了甘發根的繩套技術,不由得目瞪口呆,暗暗佩服。于是,他好言好語地求甘發根傳他技藝,甘發根卻始終不搭理他。黃教雄便軟硬兼施,時而拳腳相加,時而低三下四,甘發根一直沒有松口。

          余長江接著說,在黃教雄要出獄前的兩個月,有一天,甘發根突然答應了黃教雄的請求,說要把《獵經》上記載的本領,悉數傳授給黃教雄。從這天開始,甘發根每天都讓黃教雄背誦各種動物一年四季不斷變換的藏身之所,又手繪草圖,教黃教雄如何布置機關陷阱。

          余長江說:“這我不清楚。不過黃教雄確實曾向甘發根請教捕熊的方法。據說熊膽和熊掌在沿海大城市已經漲到幾十萬了。”

          當時,甘發根答應了,對黃教雄說:“現在,外面獵槍早已經被沒收了,連火藥也禁了。像熊這么大的動物,你只能靠機關捕獲了。我發明了一個機關,叫‘穿心箭’。這機關雖然復雜,但是很實用,如果熊觸動機關,機關上的箭就會發出,將熊穿心而過,一箭斃命。”由于機關太過復雜,甘發根還畫了張草圖,交給黃教雄。

          余長江說,黃教雄出獄后,自己曾經問過甘發根:“你把《獵經》教給黃教雄,就不怕他出去為非作歹?”

          甘發根沒有正面回答,只是淡淡地說:“《獵經》上說得好:因序而獵,可得善終;為利而獵,必遭天譴。”

          甘發根說這話的時候帶著自嘲的微笑,顯得十分意味深長,給余長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沒過多久,甘發根就突發腦溢血,在睡夢中死了。

          范盛回到縣城,把在監獄探訪到的情況向局長匯報,說:“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偷獵的人是黃教雄無疑。只是這黃教雄學過《獵經》,有一套在山中生活的本領,抓捕很有難度。而且,他最近在山中布下了許多陷阱,我們也應當有所提防,免得再次傷人。我提議,開展一次搜山行動,就算抓捕不到黃教雄,也要將他設下的陷阱一一搗毀。”

          范盛說:“依《獵經》所述,現在正是黑熊交配的季節,黑熊應當都在大老嶺附近活動。大老嶺附近也是香麝的活動場所,而黃教雄想偷獵的正是熊膽、熊掌和麝香。他學會了‘穿心箭’,必然會設下機關用來捕熊,所以,搗毀‘穿心箭’是我們現在的當務之急。”

          搜山的隊伍有一百多人,分成了十組,最危險的大老嶺原始森林由范盛帶著丁小壽、邱宗鳴等一行人前往。果然,在去大老嶺的路上,他們發現了幾具被鐵絲套套住的香麝的尸體,但讓范盛大感意外的是,公香麝身上的香囊,竟然沒有被取走。

          走到大老嶺附近的一條深溝,大家都聞到一股很臭的氣味,就像動物尸體腐爛的味道。丁小壽和邱宗鳴順著臭味尋去,不一會兒,便嚇得跑回大部隊。邱宗鳴大口嘔吐了好一會兒,才對范盛說:“那邊死了一個人,被動物吃得只剩下一副骨架了。”

          范盛見過大場面,走過去一看,只見有一具尸骨倒在地上,一根一頭削得鋒利似箭、杯口粗的竹子,就像箭一樣地刺進他的胸口,尸體上的肉被動物啃食殆盡,只剩下骨架。尸骨一旁,還有一個包,里面有鐵絲、橡膠繩等制作陷阱機關的物品。包里面還有一個筆記本,范盛拿起來翻閱,上面記錄的竟然是《獵經》上的內容,最后一頁,就是“穿心箭”的制作方法。范盛看了后,搖了搖頭。

          范盛嘆了口氣,說:“甘發根改變了制作‘穿心箭’的步驟,黃教雄按照甘發根的草圖,自己觸發機關,將自己射死。”

          到了這時,范盛這才明白甘發根的用心。甘發根在監獄不堪忍受黃教雄的侮辱,在得知黃教雄要出獄時,就開始教授他《獵經》。黃教雄一開始也怕甘發根騙他,在試用甘發根教的繩套和鐵夾子捕獲到獵物獲利后,才相信甘發根教他的本事是真的,于是,開始制作“穿心箭”捕熊。

          范盛嘆了口氣,說:“《獵經》說得一點也不差:因序而獵,可得善終;為利而獵,必遭天譴。甘發根和黃教雄的行為不就證實了這句箴言嗎?”獵人經_傳奇故事_星火作文網

        第一板報網是第一課件網旗下專業板報網站,提供各種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板,以及板報素材,板報教程等資源,是大家辦報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xed-int.com
        欧美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