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沈家門還是個荒涼的茅草崗,只住著一家姓沈的老漁翁,帶著妻子兒女,每天靠出海捕魚勉強維持生計。
一天,老漁翁搖著小船出海去,撒了一網又一網,龍王失印服漁翁來網網都是空的。眼著天色漸漸的黑了,風浪又大,再不回去便有危險。但想想家里老小還在挨餓,老漁翁又遲疑了。正在他為難的時候,抬頭望見不遠處的海面上,有群海鷗在盤旋翻飛。憑著多年捕魚的經驗,有海鷗出沒的地方準有魚群。
老漁翁連忙駛船過去,撒了一網,誰知又是空。老漁翁好不喪氣,不由得皺起眉頭。正想收拾網具回家,突然發現網袋里有件東西在閃閃發光。掏出來一看,原來是顆雕刻精致的玉石印章。印面刻著些彎彎曲曲的字,不知是什么意思。一條金龍盤繞在印章周圍,光彩奪目,龍頭從上端伸出來,嘴里含著一粒雪亮雪亮的珠子。說也奇怪,那大海經珠光一照,霎時間風也息了,浪也平了,船駛在海里平平穩穩。。∵@印章還是件寶貝哩!老漁翁把印章揣進懷里,興沖沖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老漁翁在茅草崗頂上搭一座棚,把印章掛在棚里。茅草崗周圍海面頓時風平浪靜。漁民們發現這塊好地方,紛紛來安家落戶,茅草崗從此有了生氣。
原來這顆玉石印章是玉皇大帝賜給海龍王敖廣的鎮海印章,那龍口里含著的是一顆定風珠。那天,青龍三太子私帶寶印出宮游玩,不小心失落了,恰巧被老漁翁撈到。龍王不見了寶印,又驚又怕又急,擔心被玉帝得知,去了王位不算,還要下獄治罪。急得他坐臥不安,茶飯無心,一邊趕緊派遣蝦兵蟹將四處找尋,一邊喝令衛士把惹禍的青龍太子困綁起來,責打一頓,聽候處置。
且說龍王手下的那些蝦兵蟹將,東尋西找,把東海大洋的每個角落都找遍了,功見寶印的蹤影。有個特別細心的蟹將軍,他在大海里轉來轉去,忽然發現茅草崗周圍海面有點異樣。探頭一著,只見茅草崗上有一顆金光四射的寶印,急忙回宮稟報。
龍王聞報,立即點召三軍,帶了青龍三太子,親自前去取印。水族們踩波踏浪向茅草崗涌來,霎時間天昏地暗,惡浪滾滾,潮水嘩嘩地一個勁兒猛漲。
“東海龍王!你平時興風作浪,毀我漁船,傷我鄉親,不讓大家過安定日子。今日寶印落在我們手里,豈能輕易還你?”
“這個……一每日獻萬擔海鮮,龍王實在心痛,但為了取印,只得點頭道:
龜丞相立即擬就圣旨一道,當眾宣布從今以后每天在烏沙門和洋鞍海面送海鮮萬擔給漁家;每日早晚兩潮,每月初二、十六起大潮,但潮水不得漲過老漁翁家的門檻。
龍王取印心切,只得忍痛割愛,于是就惡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這一瞪還不要緊,可把青龍三太子嚇壞了。他心驚肉跳,只怕以后的日子難過,便倏地竄上天去,吼叫一聲,招來它的拜把兄弟白虎。青龍和白虎張牙舞爪地撲向老漁翁,欲要奪回定風珠。
老漁翁見他們來勢兇猛,急忙拿出定風珠,狠狠地朝向青龍和白虎打去。只聽得撲通一聲,那青龍被定風珠打落在茅草崗東邊,化作一座小山,成了如今的青龍山;那白虎打落在茅草崗西邊,也化作一座小山,就是今天的白虎山。那顆定風珠,掉落在南邊海中,變作一座小島,就是現在的魯家峙。
從此,茅草崗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前面又有魯家峙作屏障,成了天然的漁港。烏沙門和洋鞍漁場,四季魚汛不絕,漁港變得愈來愈興旺。為了紀念這位姓沈的老漁翁,漁民把這塊地方叫做“沈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