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這天,家家戶戶都要門上插艾,吃棕子、到江邊湖畔參加或參觀龍丘而舟競賽。相傳,這些民俗活動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國三閭大夫、詩人,由于奸臣誹謗,昏庸的楚王不但不采納他聯齊抗秦的主張,反而放逐了他。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的國都。屈原聽到這一消息,非常悲痛,五月五日他懷石投入汩羅江,以身殉國。人們從四面八方劃著船趕來搶救,并把棕子技入江中給魚蝦吃,免得傷害屈原的尸體。這就是端午節劃龍舟吃棕子來歷的傳說。其實,早在屈原之前,就有類似的風俗了。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品德高尚,詩篇感人,人們敬重他,便把這些活動和救屈原聯系起來。從此,這傳說很快傳遍華夏大地。到了宋代,朝廷正式把五月五日定為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