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v1tj"></form><noframes id="tv1tj">
<noframes id="tv1tj">

<form id="tv1tj"><nobr id="tv1tj"><meter id="tv1tj"></meter></nobr></form>
<address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tv1tj"></address>
    <listing id="tv1tj"><listing id="tv1tj"><cite id="tv1tj"></cite></listing></listing>

        <em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em>
        第一課件網板報幼兒管理
        當前位置: 第一板報網 > 板報文稿 > 世界之最 >

        世界上對人類危害最大的昆蟲

        世界上對人類危害最大的昆蟲

        蚊子是世界上對人類危害最大的昆蟲。據研究,蚊子傳播的疾病達80多種之多。在地球上,再沒有哪種動物比蚊子對人類有更大的危害。

          蚊子屬于昆蟲綱,雙翅目,蚊科,全球約有3000種。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通常雌性以血液作為食物,而雄性則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熱、瘧疾、黃熱病、絲蟲病、日本腦炎等其他病原體的中間寄主。除南極洲外各大陸皆有蚊子的分布。其中,以按蚊屬、伊蚊屬和庫蚊屬最為著名!

          蚊子屬四害之一。其平均壽命不長,雌性為3-100天,雄性為10-20天。

          蚊子有雌雄之分,雄蚊觸角呈絲狀,觸角毛一般比雌蚊濃密。它們的食物都是花蜜和植物汁液。雄蚊口器退化,雌蚊因繁殖需要,在繁殖前雌蚊需要叮咬動物以吸食血液來促進內卵的成熟。

          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種具有舒張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質,它使血液更容易匯流到被叮咬處。被蚊子叮咬后,被叮咬者的皮膚常出現起包和發癢癥狀。幾乎每個人都有被蚊子“咬”的不愉快事,事實上應該說被蚊子“刺”到了。蚊子無法張口,所以不會在皮膚上咬一口,它其實是用6枝針狀的構造刺進人的皮膚,這些短針就是蚊子攝食用口器的中心。這些短針吸人血液的功用就像抽血用的針一樣;蚊子還會

        放出含有抗凝血劑的唾液來防止血液凝結,這樣它就能夠安穩地飽餐—番。

          當蚊子吃飽喝足、飄然離去時,留下的就是一個癢癢的腫包。但是,癢的感覺并不是因為短針刺人或唾液里的化學物質而引起的。我們會覺得癢,是因為體內的免疫系統在這時會釋出一種稱為組織胺的蛋白質,用以對抗外來物質,而這個免疫反應引發了叮咬部位的過敏反應。當血液流向叮咬處以加速組織復原時,組織胺會造成叮咬處周圍組織的腫脹,此種過敏反應的強度因人而異,有的人對蚊子咬的過敏反應比較嚴重。

          蚊子每次叮咬吸吮大約五千分之一毫升的鮮血,每次飽餐一頓之后,蚊子通常是在出生地2公里范圍內活動,不過最遠活動距離可達180公里。

          每只雌蚊子一生產卵總數約為1000-3000個,它們一般把卵子產于水面,兩天后孵化成為水生的幼蟲——孑孓(jiéjué)。孑孓以水中的藻類為食,它們經歷4次脫皮后才成長為蛹,漂浮在水面上,最終蛹表皮破裂,幼蚊誕生。

          蚊子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蟲、蛹、成蟲4部分,一般卵1-2天,幼蟲期5-7天,蛹2-3天,成蟲羽化至吸血產卵3-7天,整個世代1-2周左右。

          蚊子的形態與結構

          1.成蟲外部形態蚊是小型昆蟲,體長約 1.6 ~ 12.6mm 。呈灰褐色、棕褐色或黑色。分

        頭、胸、腹 3 部分。

         、蓬^部:

          似半球形,有復眼和觸角各 1 對,喙 1 支。觸角( Antnna )有 15 節:第一節稱柄節( Scape ),第二節稱梗節( Torus ),第三節以后各節均細長稱鞭節( Flagellum )。各鞭節輪生一圈毛,雌蚊的輪毛短而稀,雄蚊的輪毛長而密。在雌蚊觸角上,除輪毛外,還有另一類是短毛,分布在每一鞭節上,這些短毛對空氣中化學物質的變化產生反應,對二氧化碳、乳酸等化合物和濕度尤其敏感,起尋找吸血對象作用的是短毛,而不是復眼。

         、菩夭浚

          分前胸、中胸和后胸,每胸節有足 1 對,中胸有翅 1 對,后胸有 1 對平衡棒,中胸、后胸各有氣門 1 對。中胸特別發達,其背板幾乎占據全胸背,由前而后依次為盾片、小盾片及后背片。庫蚊和伊蚊的小盾片呈葉狀,緣毛在凸葉上,按蚊的小盾片后緣呈弧形,緣毛分布均勻。翅脈上覆蓋鱗片,翅的后緣有較長的鱗片,稱翅繸。翅鱗可形成麻點、斑點或條紋,在按蚊的分類方面是一重要依據。蚊足細長,分別稱前足、中足和后足。足上常有鱗片形成的黑白斑點和環紋,為蚊種分類特征之一。

          ⑶腹部:

          分11節,第一節不易查見;2~8節明顯可見,有的蚊種在其背面具有由淡色鱗片組成的淡色橫帶、縱條或斑;最末3節變為外生殖器。雌蚊

        腹部末端有尾須一對,雄蚊則為鉗狀的抱器,構造復雜,是鑒別蚊種的重要依據。

          2.口器(喙)結構

          蚊喙為刺吸式口器,是傳播病原體的重要構造。由上內唇(上唇咽)、舌各1個,上、下顎各1對,共同組成細長的針狀結構,包藏在鞘狀下唇之內。上內唇細長,腹面凹陷構成食物管的內壁,舌位于上內唇之下,和上顎共同把開放的底面封閉起來,組成食管,以吸取血液。

          舌的中央有一條唾液管。上顎末端較寬如刀狀,其內側具細鋸齒,是蚊吸血時首先用以切割皮膚的工具。下顎末端較窄呈細刀狀,其末端具有粗鋸齒,是隨著皮膚切開以后,起鋸刺皮膚的功用。下唇的表面被覆鱗片,多呈暗色,其末端裂為二片,稱唇瓣( Labellae )。當雌蚊吸血時,針狀結構刺入皮膚,而唇瓣在皮膚外挾住所有刺吸器官,下唇則向后彎曲而留在皮外,具有保護與支持刺吸器的作用。但雄蚊的上、下顎已退化或幾乎消失,不能刺入皮膚,因而不適于吸血。在喙的兩旁有觸須(下顎須)1對,為下顎的附肢。按蚊的雌、雄蚊觸須與喙等長,但雄蚊觸須的末兩節膨大而向外彎曲;庫蚊、伊蚊的雌蚊觸須比喙短,雄蚊的觸須則較緣長或等長(少數蚊種例外)。觸須是刺吸時的感覺器官。

        第一板報網是第一課件網旗下專業板報網站,提供各種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板,以及板報素材,板報教程等資源,是大家辦報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xed-int.com
        欧美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