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科學家首次發現人類與自殺有關的6個基因。
負責該項科研工作的俄羅斯科學院烏法科學中心的生物學博士埃爾扎胡斯努季諾娃認為,雖然科研人員在俄羅斯人和韃靼人的基因材料上發現了6個與自殺有關的基因,但這樣的科研具有普遍性。以前,人們認為,自殺行為是社會狀況導致的結果。
2002年在俄羅斯巴什基爾共和國,死亡人口達5.8萬名,其中每20個人中就有1人死于自殺,遠遠超出車禍事故的死亡率。有關專家認為,該項科研成果有助于挽救那些企圖自殺的人們的生命。
相關資料:
自殺基因(suicide gene),是指將某些病毒或細菌的基因導入靶細胞中,其表達的酶可催化無毒的藥物前體轉變為細胞毒物質,從而導致攜帶該基因的受體細胞被殺死,此類基因稱為自殺基因。
應用自殺基因常用來治療腫瘤和感染性疾病。例如將在肝癌細胞中可表達AF基因的調控區與水痘一帶狀瘡疹病毒中的胸苷激酶(VZV-TK)基因進行重組,構建逆轉錄病毒載體導入體內,TK基因只在肝癌細胞中表達,產生的TK可催化6-甲基嘌呤阿拉伯糖核苷磷酸化產生araAMP,進一步磷酸化形成細胞毒物質araATP,殺死肝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