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足聯舉辦世界足球錦標賽的決議得到大多數國家的響應,受到人們普遍的歡迎,這為第一屆世界足球錦標賽的舉行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但是組織一次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能參加的錦標賽畢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例如對比賽時間、地點和比賽進行的方式等一系列問題,都要經過全面細致的考慮,要使所有參加者都能在同等條件下進行比賽,爭奪世界冠軍稱號。
舉辦第一屆世界足球錦標賽,首先碰到的是選擇比賽地點問題。如果當時能在歐洲某個國家舉行,那么第一屆世界足球錦標賽要隆重、熱烈得多;可是烏拉圭人堅持要在自己的首都蒙得維的亞舉行,世界足聯沒有充分理由否決他們的這一要求,因為烏拉圭在最近的奧運會上連續兩屆獲得足球冠軍稱號(1924、1928),他們是世界上公認的足球強國,如果沒有他們參加,第一屆世界足球錦標賽將會失去光采,降低水平。另外,1930年正值烏拉圭獨立百年紀念,這也是一個重要理由。因此,比賽地點就這樣選定了。
到烏拉圭去,對歐洲隊來說有不少困難,路途遠、經費多,更重要的是抽出優秀的運動員長期脫離本國的比賽,影響到各職業俱樂部的收入,所以很多國家不愿參加,只有比利時、羅馬尼亞、南斯拉夫、法國四隊報名。南美各隊依據他們地理上的便利
條件,有阿根廷、巴西、烏拉圭、秘魯、玻利維亞、智利、巴拉圭七隊參加。中、北美洲有墨西哥和美國參加。算起來總共是十三個隊,如何進行比賽呢,按奧運會的傳統方式(淘汰制)必須是十六個隊,按循環制比賽雖然公平、合理,但是比賽時間拖得太長,這在當時是不允許的。最后擬定一項折衷方案,把十三個隊分成四個小組,在小組中各隊按循環制比賽,獲得小組第一名的球隊有權進入半決賽,半決賽和決賽采用淘汰制。比賽辦法確定后,十三個隊如何分組呢?采用抽簽的方式?這樣可能把強隊集中到一個小組中去,當然不合理。采用排種子隊的方式?這樣又顯得過分主觀。后來決定歐洲四隊分開,南美“三強”--烏拉圭、阿根廷、巴西也分開,其他各隊采用抽簽的方式分配到各小組。除第一小組是四個隊外,其它三個小組都是三個隊。
第一小組:法國、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在這個小組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阿根廷隊,因為他們在南美足球冠軍賽上和在奧運會上取得的成績是很突出的,可是他差一點把小組冠軍讓給法國隊,在這兩個隊的比賽中,法國人的表演很出色,推進速度快,戰斗意志頑強,給予阿根廷人很大威脅。不幸的是法國的一個隊員受傷離場,場上成了11個人對10個人的比賽。阿根廷在人
數占優勢的情況下,直到比賽將要結束時,才好不容易打中了這場比賽唯一的球,險勝法國。法國人的另一場比賽也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水平(0:1負于智利),但是法國隊在世界足壇上仍享有很高聲望,阿根廷隊戰勝另外兩個對手是很容易的(6:3勝墨西哥,3:1勝智利),他們取得了半決賽權。第二小組:南斯拉夫、巴西、玻利維亞。在這個小組中爆出了“冷門”,不引人注目的南斯拉夫隊以2:1力克巴西,又以4:O大勝玻利維亞,獲得了小組第一名。這是參加半決賽唯一的歐洲球隊。
第三小組:羅馬尼亞、烏拉圭、秘魯。和事先預料的一樣,兩次奧運會足球比賽冠軍獲得者--烏拉圭隊很容易的取得了勝利。以4:O勝羅馬尼亞,1 :0勝秘魯。這后一場比賽,單從比分上看,是取得勝利的最低數字,但是大家都知道,比分往往不能真正的反映出兩個球隊的實力對比,這一次也是如此。因為烏拉圭人在比賽中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第四小組:比利時、美國、巴拉圭,美國隊以3:O同樣的比分,輕易地戰勝了巴拉圭和比利時,取得了小組第一名。這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因為他們當時的足球運動和歐洲各國相比還處于萌芽狀態。兩年前在阿姆斯特丹的奧運會上他們有著不太光采的紀錄--以2:11的比分被淘汰。事隔兩
年竟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美國隊為什么進步這樣快?查看一下他們的隊員名單就會揭開這個秘密。原來美國人為了參加這次錦標賽,從英國“進口”了很多優秀的職業足球運動員,并且為他們辦理了美國國籍,所以這個穿著美國運動服裝的英國足球隊同上次奧運會上的美國足球隊有天壤之別。半決賽,因實力相差太大沒有什么值得記述的,阿根廷和烏拉圭都以6:1的比分戰勝了自己的對手美國和南斯拉夫。在世界性的重大比賽中南美又占了上風,本屆錦標賽決賽和兩年前奧運會足球比賽的決賽一樣,阿根廷、烏拉圭這兩個老對手又相遇了。
決賽當天,旅行到蒙得維的亞的阿根廷觀眾,高呼“勝利或者死亡”的口號蜂擁而至。為了確保比賽安全進行,烏拉圭警方對十萬觀念逐個檢查,看是否帶有武器。
決賽在蒙得維的亞十萬激動若狂的觀眾面前展開,兩個隊的比賽是精彩的,顯示了他們的高超技術。比賽的開始階段,占著場地、觀眾有利條件的烏拉圭隊踢得并不理想,阿恨廷人積極進攻,掌握了比賽的主動權,整個上半時形勢對阿根廷人有利。可是下半時情況發生了變化,烏拉圭人取得了令人信服的勝利,最后的結果是4:2。烏拉圭隊的陣容:安德拉杰、費爾南紀斯、格斯紀多、巴列斯羅、納扎茨、瑪契羅尼
、杜拉多、斯卡羅涅、卡斯特羅、謝阿、伊利安列。兩年前的奧運會上,烏拉圭以2:1勝阿根廷,當時人們對烏拉圭的優勢產生懷疑,現在這種懷疑消除了?墒前⒏⑷瞬⒉环䴕猓荣惡,阿根廷和烏拉圭之間通過報紙等形式展開了激烈的論戰,后來發展到無情的對罵,最后以兩國足球聯合會“斷絕外交關系”而告結束。
第一屆世界足球錦標賽結束了。南美大陸東部的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小國(當時烏拉圭只有二百萬人口,而有三分之一居住在首都)獲得了世界足球錦標賽的第一個冠軍稱號。烏拉圭混合隊隊長,右后衛納扎茨第一次領取了“金質女神獎杯”,并率領全隊在觀眾的歡呼聲中繞場一周。
相關資料:
世界杯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足球大賽,也是FIFA創辦最早的比賽。是由當時的國際足聯主席雷米特倡議的,FIFA在1928年代表大會上通過決議,舉辦四年一度的“世界足球錦標賽”。后為表彰前國際足聯主席雷米特,更名為“世界足球錦標賽—雷米特杯”。
1963第一屆世界足球錦標賽是在哪一年舉行?->1930
1930年7月13日,第一屆世界足球錦標賽(后稱世界杯賽),在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的“百周年紀念”體育場(1930年正值烏拉圭獨立一百周年,由此得名)隆重開幕。玻利
比賽分四個組進行單循環預賽,各組第一名出線捉對半決賽,獲勝的兩隊爭奪首屆世界杯桂冠。
揭幕戰上亮相的是法國、墨西哥兩旅。雖然這場比賽對東道主來說是無足輕重,但為了親眼目睹世界杯賽場上第一粒進球,十萬烏拉圭人還是興致勃勃到場觀戰。比賽剛開始1分鐘,法國隊鋒將洛昂接同伴的一記妙傳后帶球疾進,在擺脫墨西哥兩名防守隊員的堵截后果斷起腳射門,足球斜飛大門上角應聲入網。洛昂因此成了“沖開世界足球大賽大門的第一人”。這場比賽,情緒振奮、斗志高昂的法國隊以4:1大獲全勝,這也是世界杯歷史上的第一場勝利。首任國際足聯主席,法國人雷米特為此興奮不已。
不過,法國隊的勝利并沒有給遠道而來的歐洲球隊帶來連奏凱歌的好運。由于當時大型客機尚未問世,從海上長途跋涉匆匆趕到美洲大陸的歐羅巴人普遍體能下降,因此法國人的“首戰告捷”只能算是“曇花一現”。經過千辛萬苦勉強闖入四強的歐洲“獨苗”南斯拉夫隊遭遇東道主烏拉圭魔王時更是不堪一擊,以1:6的懸殊比分被淘汰出局。
第四小組的美國隊首開世界足壇引進外援先河,他們從現代足球發源地英國購來球員并給了他們國籍,處于萌芽狀態的美國人實力大增,以3:0的同樣比分接連戰勝巴拉圭隊和比利時隊挺進半決賽,爆出冷門。但是,美國人面對實 力強勁的阿根廷隊時終于顯露出弱隊的“馬腳”,以1:6狂敗,輸得心服口服。
大決戰如人們所料,在烏拉圭與阿根廷之間進行。7月30日上午,比賽尚未開始,“百周年紀念”體育場就已經“爆棚”。烏拉圭警方出動2000名士兵和大批警察以防不測。當比賽進行到12分鐘時,烏拉圭隊以一記漂亮刁鉆的小角度勁射首開紀錄,然而不久風云突變,阿根廷隊連扳兩球,反以2:1領先易邊。好在東道主不慌不忙,充分利用天時地利人和,下半場連追三城,最終以4:2贏得高30厘米、重1.8公斤,由純金鑄造,價值4.7萬美元,形似希臘神話中勝利女神的金光閃閃的獎杯。為了慶祝這一歷史性的勝利,烏拉圭國內放假一天,并且為此專門發行了一種紀念郵票。
阿根廷隊雖然未能如愿捧杯,但是,該隊中鋒斯塔比爾一人射入8球,成為世界杯歷史上的首位最佳射手。機敏靈活的阿根廷“神鹿”斯塔比爾還被評為本屆杯賽最佳運動員,他被公認為是30年代最優秀的足球運動員。
這屆比賽正值世界經濟危機大規模爆發之際,再加上精明的歐洲列強熱衷于自己國內的聯賽,無暇顧及南美大陸的世界杯賽。經過雷米特主席的好說歹說,雖有4隊跨進世界杯賽圈子,但畢竟不能代表歐洲頂尖水平,這也是烏拉圭隊能順利奪魁背后的一點缺憾。
最終排名
1 烏拉圭 2 阿根廷 3 美國 4 南斯拉夫
5 智利 6 巴西 7 法國 8 羅馬尼亞
9 巴拉圭 10 秘魯 11 比利時 12 玻利維亞
13 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