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船又稱飛艇,從氣球發展而來。早在1670年,弗朗西斯哥·拉那就提出了充填輕于空氣的浮升氣體來制造飛船的科學設計。1755年,約瑟夫·加萊為這一設想進行了大膽的設計。1782年氣球的誕生直接為飛船的問世奠定了基礎。
第一艘載人飛船是法國亨利·吉發德于1851年試制成功,這架飛船長44米,直徑12米,體積2499立方米。由重160千克的3匹馬力的蒸汽機來帶動螺旋槳。它的外形好像一只雪茄。1852年9月24日,吉發德把氫氣重如氣囊駕駛著這艘飛船,在巴黎郊外伊伯多羅母,以每小時10公里的速度在微風中飛行了27公里,創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飛船的飛行紀錄。
關于飛船:
東方號宇宙飛船
東方1號宇宙飛船,所屬國家蘇聯,它由乘員艙和設備艙及末級火箭組成,總重6.17噸,長7.35米。 乘員艙呈球形,直徑2.3米,重2.4噸,外側覆蓋有耐高溫材料,能承受再入大氣層時因摩擦產生的攝氏5000℃左右的高溫。乘員艙只能載一人,有三個艙口,一個是宇航員出入艙口,另一個是與設備艙連接的艙口,再一個是返回時乘降落傘的艙口,宇航員可通過舷窗觀察或拍攝艙外情景。宇航員的座椅裝有彈射裝置,在發生意外事故時可緊急彈出脫險。同時在飛船下降到距離地面7000米的地方,宇航員連同座椅一起
上升號宇宙飛船
上升號宇宙飛船,所屬國家蘇聯,重5.32噸,球形乘員艙直徑與東方號飛船大體相同,改進之處是提高了艙體的密封性和可靠性。宇航員在座艙內可以不穿宇航服,返回時不再采用彈射方式,而是隨乘員艙一起軟著陸。上升1號載三名宇航員,在太空飛行24小時17分鐘;上升2號載兩名宇航員,在太空飛行26小時2分鐘。
聯盟號宇宙飛船
聯盟號飛船,所屬國家蘇聯,俄羅斯,它由軌道艙、指令艙和設備艙三部分組成,總重量約6.5噸,全長約7米,宇航員在軌道艙中工作和生活;設備艙呈圓柱形,長2.3米,直徑2.3米,重約2.6噸,裝有遙測、通信、能源、溫控等設備;指令艙呈鐘形,底部直徑3米,長約2.3米,重約2.8噸。飛船在返回大氣層之前,將軌道艙和設備艙拋掉,指令艙裝載著宇航員返回地面。從聯盟10號飛船開始,前蘇聯的宇宙飛船轉到與空間站對接載人飛行,把載人航天活動推向了更高的階段。
除前蘇聯和俄羅斯的三種飛船外, 美國曾
水星號載人飛船
“水星”飛船是美國的第一代載人飛船,總共進行了25次飛行試驗,其中6次是載人飛行試驗!八恰憋w船計劃始于1958年10月,結束于1963年5月,歷時4年8個月!八恰庇媱澒埠馁Y3.926億美元,其中飛船為1.353億美元,占總費用的34.5%;運載火箭為0.829億美元,占總費用的21.1%;地面跟蹤網為0.719%億美元,占18.34%;運行和回收操作費用為0.493億美元,占12.6%;其他設施為0.532億美元,占13.46%!
“水星”計劃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載人空間飛行的突破,把載一名航天員的飛船送入地球軌道,飛行幾圈后安全返回地面,并考察失重環境對人體的影響、人在失重環境中的工作能力。重點是解決飛船的再入氣動力學、熱動力學和人為差錯對以往從未遇到過的高加速度和零重力的影響等問題!
“水星”飛船總長約2.9 m,底部最大直徑1.86 m,重約1.3~1.8 t,由圓臺形座艙和圓柱形傘艙組成。座艙內只能坐一名航天員,設計最長飛行時間為2天,飛
“水星”飛船的姿態控制系統以自控為主,另有兩種手控方式作為備份。航天員僅在必要時使用手控裝置控制飛船的飛行姿態,在飛船操縱方面僅起到輔助作用,基本上是一名供地面研究人員了解人對空間飛行環境適應能力的受試驗者。但在飛行中也表現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神州號飛船
神舟一號飛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飛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點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承擔發射任務的是在長征2號捆綁式火箭的基上改進研制的長征2號F載人航天火箭。在發射點火十分鐘后,船箭分離,并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飛船入軌后,地面的各測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測量船對飛船進行了跟蹤測控,同地,還對飛船內的生命保障系統、姿態控制系統等進行了測試。
北京時間11月21日凌晨3時,地面指揮中心向飛船發出返回指令,神舟一號飛船于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1日15點41分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的著陸場。飛船在太空中共飛行了21個小時。
神舟二號飛船是中國發射的第二艘實驗飛船,它也是
神舟二號飛船于北京時間2001年1月10日1時零分在酒泉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神舟二號飛船飛行期間,各種試驗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采集了大量寶貴的飛行試驗數據。此時飛行,還首次在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多領域的科學實驗。
1月16日19時22分,神舟二號飛船在內蒙古中部的主著陸場成功著陸。飛船在太空中運行了近七天,繞地球飛行了108圈。
神舟三號是中國發射的第三艘無人實驗飛船,這也是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上除了沒搭載航天員之外,其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和軌道艙組成。飛船是在北京時間2002年3月25日22時15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的。
飛船上搭載了一個模擬宇航員,該裝置可以模擬人體代謝、模擬人生理信號、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此外,神舟三號上還搭載有多個實驗裝置以及植物的種子等。
2002年4月1日,神舟三號飛船在太空繞地球飛行108圈后,準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的著陸場。
神舟四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是中國第三艘正樣無人飛船,除了沒有搭載人以外,其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完全一樣。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和附加段組成?傞L約7.4米,最大直徑2.8米,總質量7794公斤。
神舟四號飛船于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飛船按照預定計劃在太空飛行了6天零18小時,飛船在環繞地球飛行了108圈后,于北京時間2003年1月5日19時16分,準確降落在內蒙古中部地區的著陸場。
神舟四號飛船是在前三艘飛船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并完全按照載人航天的安求進行設計制造,飛船的返回艙內增加了兩個座椅,坐著兩個模擬航天員,宇航員工作、生活、醫護所需物品,包括睡袋、壓力服、太空食品,以及著陸后遇到意外情況所需的各種救生物品一應俱全。
此外,神舟四號飛船在太空中進行發實施了展開太陽能帆板、調姿等一系動作,還成成功地實施了變軌。同時,生命保障分系統、飛船環境控制分系統、載人航天應用分系統、航天員分系統都全面進行了試驗。此外,神舟四號飛船還有多項實驗項目,共有8項科學研究在飛船上展開,有55件配載物。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為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這次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成為繼俄羅斯以及美國之后,第三個有能力獨自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是中國神舟號飛船系列之一!吧裰哿枴迸c“神舟五號”在外形上沒有差別,仍為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的三艙結構,重量基本保持在8噸左右,用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進行發射。它是中國第二艘搭載太空人的飛船,也是中國第一艘執行“多人多天”任務的載人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