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級艇首艇于1981年11月正式服役,每艘造價高達14億美元。其水上排水量16600噸,水下排水量18700噸,艇長170.7米,艇寬12.8米,下潛深度可達300米,水下航速20節,自給力70天。編制155人。已服役的該級艇前8艘每艘裝備射程為75000公里、帶8枚分彈頭的“三叉戟Ⅰ型”導彈,從第9艘起,每艘攜帶射程為11000公里,帶14個分彈頭的“三叉戟Ⅱ型”導彈。此外,該級艇艇首4座533毫米魚雷發射裝置可發射MK-48魚雷。
相關資料:
艦艇介紹
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是美國發展的第四代彈道導彈核潛艇,被譽為“當代潛艇之王”。就整體性能而言,它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彈道導彈核潛艇。首艇“俄亥俄”號于1976年4月10日開始建造,1979年4月7日下水,1981年11月11日正式服役。到1997年9月,該級艇完成了全部18艘的建造計劃。
俄亥俄級性能先進,所攜核彈威力驚人,一艘“俄亥俄”級核潛艇上攜帶的24枚導彈,336個分彈頭可以在半小時內摧毀對方200~300個大中型城市或重要的戰略目標。
技術參數
外形尺寸:長170.7米,寬12.8米,吃水10.8米。
排水量:水下18750噸。
航速:水下25節。
潛深:400米。
自持力:70天。
人員編制:155人(其中15名軍官)
動力裝置:1臺通用電氣S8G自然循環壓水冷卻式核子反應爐,2臺蒸汽輪機,渦輪導氣驅動系統,總功率60000馬力。
武器裝備: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配備MK48魚雷。導彈艙內裝24枚彈道導彈(SSBN726至SSNB733配備三叉戟Ⅰ型;SSBN734以后,配備三叉戟Ⅱ型,該導彈射程遠,最遠可達11000多千米,彈頭威力大,有8個15萬噸TNT當量的分導彈頭,精度高,圓概算偏差只有90米。
電子設備:包括水聲探測、導航和通訊三部分。裝備10余部水聲探測設備,最主要的是AN/BQQ-6型聲納,該聲納以主動工作方式為主,探測距離5-10海里,以被動方式工作時探測距離可達100海里。
雷達 AN/BPS-15 對海搜索 / 導航 / 火控
聲納 AN/BQQ-6 多站聲納系統 ;BQS-13 、 BQS-15 、BQR-15 、 BQR-19 水聲站
電子戰 WLR-8 電子戰接收機 , 魚雷誘餌
導航 SINS MK-2 慣性導航 , 衛星導航 , 無線電導航
指揮控制 MK-118 魚雷射擊控制 ,MK-98 導彈控制
識別特征
采用常規設計 , 外形特點不夠突出 , 主要有 :
、偻砬變化不大,為過渡十分圓滑的紡錘形,未因裝載彈道導彈而破壞艇體的流線形。
、趫A錐形尾端裝有十字舵,水平舵兩端有比中心舵小的垂直舵。指揮室圍殼兩側有一對艇首升降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