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2月9日, 才華橫溢的大學生運動員德懷特-F- 戴維斯提出,他要提供一個新的網球獎杯。這是一只銀杯,大約有36磅重,它將獎給今年在羅得島紐波特舉行的跟英國隊對抗比賽中的優勝者。
此舉后來被沿用下來,將世界網球公開賽冠軍杯命名為戴維斯杯。
相關資料:
戴維斯杯是采用單敗淘汰制的網球男子團體“世界聯賽”,戴維斯杯賽構成類似“金字塔”,最頂級為16支世界組參賽隊伍,緊接著第二層為美洲區第一組、亞太區第一組和歐非區第一組,其下分別為美洲區、亞太區、歐非區的第二組、第三組和第四組。
其中,第四組獲勝的球隊下一年升入第三組,而第三組除了產生下一年升級到第二組的球隊之外,其排名最后的球隊還要降入第四組。依次類推,最終產生8支第二年參加世界組資格賽的球隊,其中美洲區和亞太區第一組各有兩個出線名額,而歐非區第一組則有四個出線機會。
上一年在各區出線的8支球隊將與世界組第一輪比賽失利的8支球隊爭奪下一年參加世界組比賽的資格。而在世界組第一輪比賽中獲勝的8支球隊除了保住來年參加世界組比賽的資格之外,還有機會爭奪最后的冠軍。
戴維斯杯網球賽是每年一度的世界男子網球團體賽,也是世界網壇層次最高,影響最大
隨著比賽歷史的增加,原有的制度不再適合新的形勢,所以戴維斯杯比賽的規則也隨之而改變。分別在1980年7月和1988年兩次對規則做了比較大的修改,把原來的東方區改為亞太區,又分為亞太1組和亞太2組,水平高的在1組。1組、的上下半區各出線一個隊。把原歐洲A區,歐洲B區,改為歐非區1組,其中仍分為A區和B區,每區的前兩名出線參加世界組的資格賽。又增設了非洲區2組和歐洲區2組。所有區的2組水平都是該區較低的。這樣,亞太區1組,美洲區1組和歐非區1組的A區和B區,各出線的2個隊,共8個隊,進入世界組的預選賽,同當年世界組16個隊中第一輪被淘汰的8個隊抽簽對陣,捉對廝殺,勝者升到第二年世界組,成為16強爭奪戴維斯杯,負者回到各區的1組,第2年在戰。
戴維斯杯賽的賽制是先進行抽簽決定主、客隊,主隊有權選擇比賽地點和場地類型。每兩隊之間的比賽均采用五場三勝制,打滿全部五場。第一天進行兩場單打,第二天進行一場雙打,第三天再進行兩場單打,比賽采用五盤三勝制。在已經決出勝負后的比賽只,可采用三盤兩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