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正在瑞土的日內瓦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機器——著名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這部機器將占據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27公里長的環形地下隧道,預計可以在2007年完成并于2008年9月10日啟動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希望借助這臺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揭開宇宙起源的奧秘。對于大型強子對撞機的不同階段以及幾個比較大的科研儀器,其中一些體積非常龐大,比7層樓還高。
大型強子對撞機不僅是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機器。這個27公里長的粒子加速器,位于瑞士、法國邊境地區的地下100米深的環形隧道中,隧道全長26.659公里,建設耗資超過60億美元。 目前它即將開始第一次粒子束流試驗。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準備在8月初首先進行一次小型試驗,計劃在9月進行一次全軌道試驗,年底前正式實施粒子對撞試驗。開始試驗前的最后一個步驟是,將大型強子對撞機冷卻到零下271.25攝氏度(零下456.25華氏度)。
大型強子對撞機可以產生出兩股以光速運行、呈相反方向環繞這一隧道的核子束。這兩束核子將會在4個檢測器中發生碰撞,其中最大的檢測器的質量可達12500噸,高達5層樓。每一次對撞產生的火球與宇宙大爆炸時期的溫度和密
度類似,能噴射出成千上萬個亞原子粒子流。而這些粒子將會因巨大的磁鐵產生偏轉,檢測器則能記錄下粒子能量和軌跡曲線的變化。科學家希望這臺對撞機能夠揭示出物質更深層次的秘密。在運行頂峰,檢測器能處理整個歐洲電訊網的信息。數據將會發送給世界許多國家的8000位科學家。參與大型強子對撞機設計的一位科學家說,這一大型強子對撞機將會給粒子物理學帶來一個新的黃金時代。
不過這個消息對于計算機專家來說不是什么好消息。設想一下當大型強子對撞機開始工作時從探測器中涌出的數據足能填滿數百個主流個人電腦的硬盤。兒平沒有一臺單獨的計算機可以從容不迫地處理、儲存這些數據,更不用說共享數據了。所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試圖使用一種新的計算機組織形式——網格計算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