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者”
1903年12月17日,當萊特兄弟完成了人類第一次有動力、持續的、可操縱的飛行時,他們所駕駛的“飛行者”號飛機就成了所有飛機的鼻祖。
→“蜻蜓”
“蜻蜓”是航空史初期階段最獨特的先驅飛行器,它因為外形像昆蟲以及重量很輕才得了這個名字。機身用竹子制造,“蜻蜓”全長不到6米,重量僅有106.6公斤。它的設計者是巴西人阿爾伯特·托斯·杜蒙特,杜蒙特是一名飛行愛好者,但卻并不著迷,所以他把設計圖交給了愿意制造的人。人們對“蜻蜓”飛機的駕駛員印象不深,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這種飛機的飛行能力。
→“布萊里奧特XI”
作為當時效力最好的飛機,“布萊里奧特XI”飛機影響了此后10年的單翼機設計。1909年7月25日,路易斯·布萊里奧特乘坐這架飛機完成了著名的飛越英吉利海峽的壯舉。他的成功得到了廣泛的宣傳,幾乎從運動員到軍官的所有人都去排隊買“布萊里奧特XI”飛機。截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世界共制造了130多架“布萊里奧特XI”飛機。
→“興登堡”
“興登堡”全長245米,僅比“泰坦尼克”短24米,它是德國齊柏林式飛船中最長的一種!芭d登堡”擁有兩層艙位,足夠搭載72名乘客,令人好奇的是,它居然還配有一個吸煙室!芭d登堡
→“伊萊克特拉”
建造于1934年的全金屬“伊萊克特拉”飛機是當時較輕、較快、較豪華的一種飛機。只有極少數的人能乘坐這種飛機進行一次豪華、快速和長距離的旅行,途中還不必受到炎熱和噪音的騷擾。當時共有149架“伊萊克特拉”飛機被制造出來。
-軍事
→“布里斯托爾”F2B
這種雙座戰斗機原本是設計為支援飛機,但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證明是最有效的一種戰斗機。不過,這種飛機最初卻遭遇挫折。駕駛員因受到提醒這種飛機很脆弱,而不敢進行大膽的操作,結果在1917年4月的一次戰斗中,6架“布里斯托爾”戰斗機有4架被擊落。
→“噴火”
1938年制造,是20世紀40年代大不列顛之戰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著名戰斗機!皣娀稹币彩撬熊娛嘛w機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種戰斗機,它僅能乘坐一人,駕駛艙距離橢圓形的機翼非常近。
→B-52“同溫層堡壘”
自從1955年來,B-52就成為軍事飛機的標準。它擁有8個引擎,能攜帶6萬磅炸彈,以及能乘坐6人。該飛機原本是設計來向蘇聯投放原子彈的。隨著機上設備的更新換代,
→AH-1“眼鏡蛇”
1965年首飛,2年后便參加了越南戰爭。“眼鏡蛇”是第一架設計為武裝直升機的旋轉翼飛機,它將直升機僅能運輸部隊和裝備的作用擴展到了作戰方面!把坨R蛇”可攜帶多種武器,包括反坦克導彈,它開創了武裝攻擊直升機的先例。
→F-117“夜鷹”
美軍為了在空戰中執行隱秘行動,以1975年開始秘密研制F-117隱形戰斗機。從角狀設計到表面的雷達吸收涂料,F-117的主要功能就是能在不被敵人發現的情況下執行飛行任務。亞音速的速度使得F-117更適用于夜間作戰,在海灣戰爭中,該機高達4000萬美元的造價才被證明是有價值的。當時,30%的被打擊目標都是由F-117完成的。
-空間
→“東方1號”
當俄羅斯太空人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太空船進行了人類首次太空飛行時,歷史在那一刻被創造了。不過,因為科學家們不知道太空會對人為操縱的飛船有什么影響,所以“東方1號”屬于自動駕駛的飛船。這意味著,加加林嚴格地說不算是一個駕駛員,而僅僅是一個乘客。
→“自由7號水星”
1961年5月5日,美國人艾倫·謝巴德乘坐“自由7號水星”太空船進行了15分鐘的繞地球小軌跡飛行,成為第一個上太
→國際太空站
國際太空站是美國航空航天局、歐洲太空局和俄羅斯、日本、加拿大、巴西等11個國家的太空局合作的結果。1998年,俄羅斯發射第一個太空艙拉開了建造序幕。2000年,國際太空站迎來了首批長期“居民”,其建造預期將持續到2006年。
→“阿波羅11號”
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實現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壯舉。這艘太空飛船由3個部分組成:哥倫比亞指揮艙,服務艙和老鷹登月艙。指揮艙是宇航員生活和控制飛船的地方,服務艙載有氧氣和水等必需品。哥倫比亞指揮艙是返回地球的惟一部分,它至今仍被保存在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院內的國家太空博物館內。
→太空軌道飛船
20世紀70年代,美國航天宇航局設想了一種有翼可回收的太空船,其優點就是更好、更快和更廉價。1979年發射的“
-商業
→道格拉斯DC-3/C-47
道格拉斯DC-3是20世紀30年代最成功的客運飛機,即使在噴氣式飛機開始崛起的60年代,它依然成為許多乘客的首選。截至1939年,3/4的美國乘客乘坐過DC-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DC-3被用為軍事運輸機,稱為C-47,代號“信天翁”。據統計,當時共有9000多架C-47運輸機在戰爭中服役。今天,仍有許多該型飛機翱翔在天空中。
→波音314(Clipper)
20世紀30年代設計制造的波音314飛機是當時最巨型、最豪華的遠程飛機,機上可躺臥,有特設的餐廳,可搭載74名乘客。194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成為第一個乘坐飛機的在任總統,他乘坐的就是波音314。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波音314也充當過運輸機。建造后的近30年間,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商業客機。
→協和
盡管只生產了16架,
→利爾捷特
威廉姆·鮑威爾·利爾的利爾捷特飛機是從瑞士-美國航空企業P-16戰斗轟炸機項目發展而來,并成為當時個人的社會地位象征。在1964年第一次試飛時,利爾捷特就顯示了其作為私人飛機的優越性能。在1965年,一架利爾捷特從洛杉磯飛到紐約再返回的時間還不到11個小時。20世紀70年代,利爾捷特的飛行高度達到51000英尺,比當時的噴氣式飛機飛得還高。數年來,利爾捷特不斷改進,至今仍在龐巴迪飛機公司服役。
→波音747
20世紀60年代由波音公司和泛美航空公司共同研制,是世界上最大、最重、動力最強的客機。1970年,波音747空中巨無霸正式進入商業領域,至今仍在生產波音747-400型。波音747分為3個等級的客艙,能搭載409名乘客。不過,世界上最出名的波音747或許是美國的空軍一號,它是根據波音747-200B型改造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