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約高架橋位于法國西南部的米約市,橫跨在法國塔恩河仙境般的河谷之上,是通往法國南部地中海地區的75號高速公路段上的樞紐工程。米約高架橋高270米,長2.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橋梁。其落成典禮于2004年12月14日舉行。
米約高架橋由國際著名建筑設計師諾曼·福斯特設計,法國埃法日公司承建,建造這座橋梁共花費了3年多的時間,總耗資3.94億歐元。這座橫跨塔恩河的米約高架橋是一座斜拉索式的大橋,全長2.46公里,總重29萬噸,大橋距地面270米,大橋斜拉索的最高點距離地面343米,高出艾菲爾鐵塔23米,創下了距地面最高的世界紀錄。
按照法國當地媒體的評價,該大橋前衛的設計體現了鋼鐵和水泥的巧妙組合,將輕盈的橋體結構和諧地糅合進了法國南阿弗翁地區的高原風情之中。值得稱道的是,這座大橋雖然長2460米,卻只有7座橋墩,其中的第2、3號橋墩分別高達245米和22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兩個橋墩。近30個月以來,這座修建中的世界最高大橋已經吸引了50萬名參觀者。
為了確保大橋的穩定性,米約高架橋在設計和施工中都使用了相當的創新科技。大橋總設計師諾爾曼 ? 福斯特爵士在總結法國南特建筑科學和技術中心三年模型風力實驗數據后,將大橋橫面設計由原先的三角形改為梯形,從而有效減少了風阻。法國氣象局運用了各種特殊程序和設備對當地的風力情況實施全面監控。 建造過程中,埃法日公司的2名幾何工程師通過衛星來監控工程的進展。 橋墩每升高4米,工程師就會通過衛星定位系統來確認是否有位置偏差,精確度可達到毫米。正是如此,整座大橋竣工后,各項指標顯示,位置偏差不超過5毫米。
據介紹,米約大橋周四正式通車后,日通車能力將達到1.5萬輛,7、8月旅游高峰期日均通車2.5萬輛,將大大減輕羅納山谷通道的壓力,使得一向影響米約地區交通的公路堵塞現象緩解甚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