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特納火山,拉丁語作Aetna,西西里語作蒙吉貝洛(Mongibello)。是世界上噴發次數最多的火山。
埃特納火山也是歐洲最高的活火山。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島東岸,南距卡塔尼亞29公里。周長約160公里,噴發物質覆蓋面積達1,165平方公里。主要噴火口海拔3,323米,直徑500米;常積雪。周圍有200多個較小的火山錐,在劇烈活動期間,常流出大量熔巖。海拔1,300米以上有林帶與灌叢,500米以下栽有葡萄和柑橘等果樹。山麓堆積有火山灰與熔巖,有集約化的農業。埃特納火山位于地中;鹕綆,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鹕街車俏魑骼飴u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地質構造下層為古老的砂巖和石灰巖,上層為海成泥炭巖和粘土。地質史上噴發始于第三紀末。史籍記載首次大噴發始于公元前475年。最猛烈的噴發是1669年,持續4個月之久,噴出熔巖約達7.8億立方米。破壞十分嚴重,卡塔尼亞等附近城市2萬人喪生。1981年3月17日的噴發,是近幾十年來最猛烈的一次,掩埋了數十公頃樹林和許多葡萄園,數百間房屋被毀。山坡植被分布:最低帶,布滿果樹種植園;中間帶,多山毛櫸、櫟樹和松樹;最高帶,有稀疏分散的灌木和藻類。山上有紀念羅馬皇帝登山的古跡。
地質特征表明該火山在第三紀末,
山坡植被分布為3個地帶。海拔915公尺(3,000呎)以下為最低地帶,土壤十分肥沃,布滿葡萄園、橄欖林、柑橘種植園和栽培櫻桃、蘋果和榛樹的果園,人煙稠密。海拔915∼1,980公尺(3,000∼6,500呎)為中間帶林木蔥綠,生長栗樹、山毛櫸、櫟樹、松樹和樺樹等。最高帶海拔1,980公尺以上,布滿砂礫、石塊、火山灰和火山渣等。但也有稀疏分散的灌木。甚至在接近海拔2,990公尺(9,800呎)的火山口氣體彌漫處尚有藻類。自從19世紀中葉以來,已對埃特納火山進行系統研究。在山坡上設有卡塔尼亞(Catania)、卡薩埃特納(Casa Etnea)和坎頓尼拉(Cantoniera)3個觀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