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河
印度安得拉邦伯登杰魯環境技術工廠負責處理國內90家制藥廠廢棄的藥物殘渣。瑞典哥德堡大學環境科學家約阿基姆·拉松斯帶領研究小組采樣分析發現,這家工廠處理后的水中含有21種不同藥物活性成分,包括治療高血壓、心臟病、慢性肝炎、淋病、潰瘍等疾病的藥物成分。
“你如果在那兒洗個澡,就能獲得治療所需的全部抗生素,”德國弗賴堡大學醫學中心藥劑師克勞斯·庫莫勒告訴美聯社記者,“如果你吞下幾口水,就能治百病。問題是能管用多長時間?”
美聯社報道,至少4600萬美國人的飲用水中發現微量殘留藥物。而這家印度工廠排出的廢水中殘留藥物含量是美國監測到的最高水平的150倍。工廠附近河水泛著泡沫,發出陣陣刺鼻氣味。
當地部分居民和牲口飲水源于這條河,還有人在河中釣魚。一名母親說,由于沒有其他水源,只得飲用河水。
來源
這一發現引起研究人員一片嘩然,他們和決策者對污水中藥物來源產生爭議。
以往研究人員大多認為,這些藥物不是源于制造過程,而是使用環節,例如服藥者未完全代謝排出的藥物殘渣、醫院等醫療機構每年傾倒的過期藥片。但科學界這次普遍接受拉松斯的發現,認同污水藥物殘渣來自制造環節。
印度大制藥商協會會長N·納拉亞納·雷迪則質疑研究結果,稱這些污染物源于未經處理的人體排泄物和以往不當工業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