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v1tj"></form><noframes id="tv1tj">
<noframes id="tv1tj">

<form id="tv1tj"><nobr id="tv1tj"><meter id="tv1tj"></meter></nobr></form>
<address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tv1tj"></address>
    <listing id="tv1tj"><listing id="tv1tj"><cite id="tv1tj"></cite></listing></listing>

        <em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em>
        第一課件網板報幼兒管理
        當前位置: 第一板報網 > 板報文稿 > 世界之最 >

        西藏的中國之最

        西藏的中國之最

         

        我國海拔最高的茶場──西藏易貢茶場

          位于西藏自治區波密縣境內的易貢茶場,海拔2240米,是目前我國海拔最高的茶場。

          易貢藏語意為“美麗的地方”。易貢的茶園常年用高 山雪水澆灌,施用的肥料也主要是農家肥,決不使用化肥 。因此,這里的茶葉外觀翠綠油潤、嫩香高長;其茶水黃 綠明亮,滋味鮮爽甘醇,具有提神醒腦、利尿解毒、降血 壓、防輻射等功效。1985年以來,易貢茶場生產的珠 峰綠茶在多個展銷會、博覽會上獲獎。它不但深受藏族群 眾的喜愛,還打入了北京、成都、重慶等地市場,并出口 到了日本。

          藏族“寧可一日無飯、不能一日無茶”。每天清晨, 西藏家家戶戶炊煙縷縷,隨處可聞飄溢的茶香。自治區統 計局的統計數字表明,西藏農牧民家庭每人每年消費茶葉 23.42公斤。但西藏過去不產茶葉,飲用的茶葉大部 分來自四川、云南等地。

          為了解決藏族群眾飲茶的問題,1964年西藏決定 發展茶葉生產,經過內地茶葉專家細致的考察選址,當年 在易貢試種成功。易貢茶場在70年代建成后,80年代 又進行了廠房和茶園的擴建。1994年國家將這個項目 列入62項援藏工程,農業部和國家計委又投資2000 多萬元為茶場建設了電

        站、擴建茶園800畝,新開發了 5種新產品。目前,茶場擁有茶園2108畝,每年生產 民族茶15萬公斤,生產細茶6萬多公斤,已成為我國海 拔最高的茶葉生產基地。

         

        我國海拔最高的城鎮──帕里

            西藏自治 區亞東縣帕日草原深處的帕里鎮是我國海拔最高的城鎮, 也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鎮。

          帕里鎮平均海拔4640米,坐落在喜馬拉雅山脊的 一片開闊、灰黃的大壩子上,一排排土石結構的民居縱橫 排列在一起。拉薩至亞東的公路穿鎮而過,公路兩邊店鋪 林立,顯示出濃郁的商業氣息。

          帕里鎮是一個以牧業為主的半農半牧地區。過去,這 里交通不便,與外界聯系困難。改革開放以來,穿鎮而過 的公路引導著帕里人走亞東、到江孜、闖拉薩,F在,全 鎮共有個體工商戶172家,473戶居民中大約有一半 的家庭在做著各種各樣的生意。

          帕里鎮與我國鄰邦不丹僅一山之隔。現在,不丹商人 到帕里鎮做生意,只要在鎮上公安部門辦理簡單的手續即 可。每年春、夏、秋季,大約有1000多人次的不丹商 人來到這里,他們帶來了炒米、手表、草藥等貨物,來交 換熱水瓶、膠鞋、布料等日常用品。帕里鎮每年也有幾百 人翻過大山,到不丹從事易貨貿易。

         。矗

        歲的巴桑是個運輸專業戶。1990年,他貸款 2萬多元買了一臺舊解放牌汽車,往返于帕里和日喀則之 間搞運輸。幾年下來,他家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戶,F在 ,巴桑新買了一臺東風牌汽車,妻子也開起了商店,一家 5口人住在一幢新蓋的二層樓里。

          由于海拔高,距離大城市遠,過去一到冬季大雪封山 ,帕里就幾乎與世隔絕,人們用不上電,吃不上自來水和 新鮮蔬菜。近10年來,為方便群眾生活,鎮政府投資建 起了自來水廠、小型水電站和菜市場,如今自來水管道已 通到了每戶的灶臺前,居民家家用上了電燈,70%的家 庭還買了電視機。人們不僅吃上了來自亞東和不丹的蔬菜 ,還吃上了本地生產的新鮮蔬菜。

          每當夜幕降臨,帕里鎮便燈火通明。許多人在家中悠 閑地看著電視,從這小小熒屏上,他們更多地了解到外面 的世界。

         

        我國海拔最高的煤礦──馬查拉煤礦

          西藏自治區東部類烏齊縣境內的馬查拉煤礦是當今世 界海拔最高的煤礦,主平峒標高為5188米。

          馬查拉煤礦是中央政府和全國其他各省市區援助西藏 建設的62項工程之一,項目總投資4000萬元。四川 煤炭建設第六工程處承接這項工程后,100多名職工和 馬查拉煤礦藏漢職工一起,克服高寒缺

        氧、地質條件復雜 等困難,在海拔5100米處安營扎寨,歷時3年完成井 巷工程1200多米、建筑工程7700多平方米,終于 在1997年10月將這座煤礦建成投產。

          馬查拉煤礦的可采儲量為87萬噸,按現有條件開采 期可達30年。這將大大緩解能源對藏東昌都地區經濟發 展的制約。這個地區新建的年產4萬噸的水泥廠,從馬查 拉運煤比從四川成都運煤,光運費每噸就可節約1200 元。

          這個礦的煤分地表和地下兩種。地下煤深藏在終年積 雪的馬查拉山主體內;在馬查拉主礦附近的幾個山頭,地 表煤則宛如小煤堆。礦工掘開地皮,黑亮的煤就沿著山體 流下來。馬查拉的煤是低磷特低硫優質無煙煤,標準燃燒 熱量可達到每噸5000至7000大卡。

          由于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大雪封山,生產能力為3 萬噸的馬查拉礦出煤時間每年只有7個月,但產量仍達到 2萬噸,基本滿足了昌都地區生產需要,大大緩解了藏北 地區燃料緊張狀況,發揮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我國海拔最高的自然保護區──珠穆朗瑪自然保護區

          位于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瑪峰腳下的珠穆朗瑪自然保護區,是 我國海拔最高的自然保護區。

          珠穆朗瑪自然保護區地處西藏自治區

        西南隅與尼泊爾 王國交界處,面積33198平方公里,分布著包括世界 第一峰──珠穆朗瑪峰在內的5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 高峰,冰雪覆蓋面積在2712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8 %;保護區內共有高等植物2348種、哺乳動物53種 、鳥類206種、兩棲動物8種、爬行動物6種、魚類1 0種。其中屬于國家保護的動植物分別有33種和10種 。

          珠穆朗瑪自然保護區涉及定日、聶拉木、吉隆和定結 縣,這里生活著8萬農牧民。過去,當地居民采掘草皮作 燃料,濫砍亂伐現象嚴重。1988年10月保護區成立 后,制定出保護與發展并舉的戰略,對區內垃圾清理劃定 了責任范圍:居民生活垃圾由各鄉村分派專門環保人員負 責,海拔5000至6000米之間的區域由保護區清掃 ,海拔6000米以上區域則由登山協會負責處理。同時 ,他們還注重提高保護區內居民素質,引導和激發他們主 動加入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行列。在國際環保組織的幫助下 ,保護管理部門開展了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項目。

          “潘得巴”行動是在美國新一代基金會幫助下開展起 來的,“潘得巴”意為鄉村福利員。它引導社區全體成員 共同參與社區整體發展。通過對鄉村福利員的培訓,引導 居民開展環境保護

        和家庭創收。目前保護區內已有“潘得 巴”140多名;“社區參與式扶貧”是聯合國開發計劃 署援助西藏有關項目的主要內容。此項目通過對保護區貧 困居民提供小額貸款,配以技術及組織幫助,使貧困居民 從中獲得綜合發展能力,提高家庭收入。

          西藏多年來十分重視自然保護區建設,目前已擁有我 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群落,總面積達到32.58萬 平方公里,占自治區總面積的27.2%。自然保護區面 積以及在本行政區域面積中所占的比例均為全國之最。

         

        我國跑道最長的機場──邦達機場

          西藏自治區邦達機場位于萬山縱橫的橫斷山脈,海拔 4300多米,全長5公里,是世界跑道最長的民用機場 之一。

          西藏昌都地區高山和深壑密布,昌都鎮距離成都和拉 薩都有1300多公里,無論從哪一頭去昌都均要在崎嶇 山路上顛簸幾天幾夜。為緩解交通對藏東地區社會經濟發 展的制約,西藏自治區于1995年建成邦達機場,并于 當年4月首航成功。據了解,邦達機場目前是世界上海拔 最高、飛行難度最大的機場,而且從機場到最近的昌都鎮 有136公里,也是國內離中心城市最遠的民用機場。

          邦達機場的成功通航創下了人類民用航空飛行史上的 奇跡。機場所在地

        氣候惡劣,冬天風速常達到每秒30米 以上,每年冬春氣溫常在零下30多攝氏度;機場的海拔 高度比美國波音飛機的設計降落高度極限還高出近60米 。為此,首飛前,中美兩國組成了聯合試飛組,用先進的 波音757-200型飛機進行了嚴格的試驗飛行。機場 上的空氣密度還不足海平面的60%,試飛組事先對飛機 的密封加壓系統進行改造,試飛后得出數據進行糾正,再 用計算機模擬飛行,得出最大承載量。試驗表明,波音7 57-200型飛機在邦達的起飛承載量和落地承載量分 別為75.9噸和80噸,大大少于這種飛機常規設計的 108噸和90噸。

          邦達機場的建成使用進一步推進了西藏航空事業的發 展。到今年初,西藏已開通了拉薩至成都、西寧、西安、 北京、重慶以及昌都至成都的國內航線,開辟了拉薩至尼 泊爾的國際航線。僅去年,民航昌都站保障飛機起降18 6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7151人,貨郵吞吐量18 6.3噸,為西藏對外開放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國最長的高原公路--川藏公路

          川藏(成都至拉薩)公路全長2413公里,是目前 我國里程最長的高原公路,也是世界上最為險峻的公路之 一。

         。保梗担茨杲ǔ赏ㄜ嚨拇ú毓,翻越二郎山

        、折多 山、雀兒山、橫斷山等4000米以上山峰14座,先后 跨越大渡河、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10多條水流湍急 的河流,其建設難度在我國公路建設史上罕見。

          川藏公路作為世界屋脊連接內地的要道之一,在西藏 自治區境內分南北兩線,貫穿昌都、林芝、拉薩等地市的 10多個縣,是進出藏物資主要運輸通道。為保證這條要 道通暢,國家投入巨資對川藏線進行整治,沿線地縣也紛 紛把川藏公路作為發展市場經濟的突破口。一條嶄新的川 藏經濟走廊正在崛起。

          西藏高原地勢險峻、地域遼闊,交通不暢一直是制約 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近兩三年中,藏東各地縣興起 了路邊城鎮改造的熱潮。在昌都地區所在地昌都鎮、林芝 地區所在地八一鎮以及公路通過的各縣城均可看到,幾年 前還是功能不全、破舊不堪的城鎮,如今已舊貌換新顏: 泥濘坎坷的街道已被寬闊平整的水泥路面取代;露天商鋪 搬進了潔凈的樓房,商店里出售著從食品到化妝品等眾多 海內外商品;一批干凈整潔、價格低廉的賓館、飯店出現 在街頭巷尾;“全國直撥”的公用電話招牌隨處可見。據 統計,1995年以來,僅林芝一個地區投入的城建資金 就達2億元。

          川藏線穿過的昌都、林芝是我國第二大林區,

        素有“ 西藏江南”之稱。這里資源豐富、物產多樣。除木材外, 還盛產高品質的蘋果、核桃、花椒、西瓜、松茸、羊肚菌 等土特產以及蟲草、貝母等多種名貴藥材。長期以來,農 牧民一直守著“金娃娃”受窮。如今,改變了觀念的農牧 民爭相利用川藏線的便利條件,把新興的小城鎮當作銷售 農副產品的市場。近年來,每到夏秋季節,都有數以百計 的商人云集波密縣城,收購珍貴真菌松茸,全縣農牧民僅 此一項就增收達1000萬元以上。

          沿川藏線各地縣還利用交通優勢,瞄準內地大市場, 積極探索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模式。昌都地區的芒康縣針對 內地市場的需求,辦起了青稞蟲草酒廠、高原食品加工廠 、林下產品貿易公司等14家企業,去年實現產值超過1 000萬元;川藏北線經過的昌都縣將新產的礦泉水投放 成都市場;林芝地區憑借著本身的資源優勢和川藏線的交 通條件,提出“沖出林芝、走進內地、借力發展”的思路 ,積極動員地區上下抓開放、跑項目、搞聯合。近3年, 他們引進對外合作項目10個,注冊資金近4000萬元 。

         

        我國最大的地熱試驗基地--羊八井地熱電廠

          位于藏北羊井草原深處的羊八井地熱電廠,是我國目 前最大的地熱試驗基地,也是當今世界唯一利用

        中溫淺層 熱儲資源進行工業性發電的電廠。

          羊八井,距拉薩90多公里,過去只是一塊綠草如茵 的牧場,從地下汩汩冒出的熱水奔流不息、熱汽日夜蒸騰 。從1974年開始,國家把羊八井開發作為重點科技攻 關項目,先后撥出2億多元資金,經過藏漢工程技術人員 的艱苦創業,豐富的地熱資源開始被開發利用。1975 年,西藏第三地質大隊用巖心鉆在羊八井打出了我國第一 口濕蒸汽井,第二年我國大陸上第一臺兆瓦級地熱發電機 組在這里成功發電,開創了世界中溫淺層熱儲資源發電的 先列,進入了工業性發電階段。

          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盆地上,現已興起了一座全 新的地熱城,地熱開發利用正向綜合性方向發展。近10 多年來,這里建成了蔬菜基地以及畜產品、硼砂加工廠等 企業。目前,電廠已有8臺3000千瓦機組,總裝機2 .5萬千瓦。到去年底,共為西藏發電12億千瓦小時, 年發電量在拉薩電網中占45%。

          面積為120多萬平方公里的西藏,已發現600多 處地熱顯示點區,幾乎每個縣都有地熱活動區。為此,自 治區制定了以水利為主、地熱為輔的能源發展戰略,又興 建了朗久、那曲等地熱電站。

          西藏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

        一系列空白,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20年來,先后 有美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以及聯合 國的專家,專程到這里研究地熱資源的開發。同時,西藏 已有地熱工作者100多人次前往地熱開發的先進國家考 察。

         

        我國最大的地熱試驗基地--羊八井地熱電廠

          位于藏北羊井草原深處的羊八井地熱電廠,是我國目 前最大的地熱試驗基地,也是當今世界唯一利用中溫淺層 熱儲資源進行工業性發電的電廠。

          羊八井,距拉薩90多公里,過去只是一塊綠草如茵 的牧場,從地下汩汩冒出的熱水奔流不息、熱汽日夜蒸騰 。從1974年開始,國家把羊八井開發作為重點科技攻 關項目,先后撥出2億多元資金,經過藏漢工程技術人員 的艱苦創業,豐富的地熱資源開始被開發利用。1975 年,西藏第三地質大隊用巖心鉆在羊八井打出了我國第一 口濕蒸汽井,第二年我國大陸上第一臺兆瓦級地熱發電機 組在這里成功發電,開創了世界中溫淺層熱儲資源發電的 先列,進入了工業性發電階段。

          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盆地上,現已興起了一座全 新的地熱城,地熱開發利用正向綜合性方向發展。近10 多年來,這里建成了蔬菜基地以及畜產品、硼砂加工廠等 企業。目前,電廠

        已有8臺3000千瓦機組,總裝機2 .5萬千瓦。到去年底,共為西藏發電12億千瓦小時, 年發電量在拉薩電網中占45%。

          面積為120多萬平方公里的西藏,已發現600多 處地熱顯示點區,幾乎每個縣都有地熱活動區。為此,自 治區制定了以水利為主、地熱為輔的能源發展戰略,又興 建了朗久、那曲等地熱電站。

          西藏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 一系列空白,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20年來,先后 有美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以及聯合 國的專家,專程到這里研究地熱資源的開發。同時,西藏 已有地熱工作者100多人次前往地熱開發的先進國家考 察。

         

        我國最大的太陽能電站--安多電站

          世界上海拔最高、我國裝機容量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工 程——西藏安多光伏電站近日正式落成,從而結束了安多 縣無電的歷史。

          西藏海拔高、空氣稀薄,水氣、塵埃含量小,因而成 為我國太陽輻射能最多的地方。其太陽輻射能超過同緯度 平原地區的1倍左右,日照時數也是全國的高值中心。西 藏充分重視對太陽能資源的開發利用,并在這一領域走在 全國的前列。

          自80年代末期,從革吉、林周、雙湖電站到安多光 伏電站,西藏

        的太陽能電站裝機容量從10千瓦發展到1 00千瓦。位于藏北草原上的安多光伏電站,國家投資1 770萬元,關鍵設備選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德國和日 本設備,采用多路保護、自動控制等先進技術。

          安多光伏電站的建成,不僅解決了安多縣1000個 用戶的照明,而且還是高原地區利用充足的太陽能資源建 設了示范工程。據介紹,西藏已在全自治區推廣太陽灶1 0萬多臺,建成太陽能采暖房200多萬平方米,各種光 電設施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多千瓦,F在西藏各類太 陽能設施每年節約常規能源折合標準煤11萬噸,每年綜 合經濟效益達到8000萬元以上,對緩解能源緊張,改 善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國最小的鄉--玉麥鄉

          西藏高原 西南部的玉麥鄉只有3戶人家,是我國人口最少的鄉級行 政區。

          這個群山環抱、水草豐美的小山鄉,位于拉薩西南約 550公里的邊境線上,交通不便。從拉薩到玉麥鄉需翻 越海拔5001米的日拉雪山,還要趟過沼澤遍地的原始 森林。

         。罚礆q的桑吉曲巴老人介紹說,歷史上玉麥規模最大 時居住過20多戶300多人。隨著民主改革的進行,高 原各地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生產條件大為改觀, 人們陸續遷出重

        山阻隔、交通閉塞的玉麥。到1980年 ,這里只剩下桑杰曲巴一家。從小就生長在這里的桑杰曲 巴一直擔任玉麥鄉鄉長,卓嘎和央宗是他心愛的女兒,又 是他的鄉民。在每年大雪封山的半年時間里,桑杰曲巴和 他的孩子們便獨自守護著這片土地。

          玉麥鄉地處喜瑪拉雅山脈南坡,海拔只有2000多 米,夏天氣候溫和多雨。因為雨水過多,玉麥鄉的土地上 長不出青稞和其它農作物,卻是放牧牦牛和犏牛的天然牧 場,這里居民的生活也就以放牧為主。每天凌晨4點左右 ,卓嘎姐妹便開始在距家10多公里的放牧點上放牧、擠 奶、提煉酥油和奶渣,從早一直忙到晚。他們整個夏天都 要住在放牧點上,沒有特殊情況不回家。

          桑杰曲巴一家的每一粒糧食,都要從至少60公里以 外的地方運進來。從公路沿線進入玉麥,體力好的人騎馬 也要7至8個小時。在漫長的冬季,大雪總要封住日拉雪 山。因此,冬天來臨之前,卓嘎姐妹要趕著騾馬把全家一 冬要吃的糧食和土豆、辣椒等菜馱進玉麥。

          玉麥鄉雖小,但作為一級政權,這里教育、衛生、財 政等設施一應俱全。這兩年,縣政府撥款42萬元,從山 外運來水泥、鐵皮等建筑材料,蓋起了鄉政府、衛生院、 學校和民房。2.5千瓦水電站和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的 建成,使桑杰曲巴一家有了照明電,并看上了電視。

          前年底,有兩戶人家從山外的曲松鄉和扎熱區搬進來 。目前,玉麥鄉的人口已增加到了18人。鄉衛生員扎西 羅布畢業于山南地區職業學校,同時兼鄉小學教師,負責 鄉的衛生和一個適齡入學兒童的教學工作。

          優質毛竹是玉麥最豐富的自然資源。桑杰曲巴一家每 年都要編一些籮筐等竹器,翻山越嶺把竹器和奶渣運到山 南地區所在的澤當鎮參加每年的物資交易會,并買回衣服 、鹽和其它日用品。去年,玉麥人均收入達到4000元 ,在西藏屬于高水平。

        第一板報網是第一課件網旗下專業板報網站,提供各種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板,以及板報素材,板報教程等資源,是大家辦報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xed-int.com
        欧美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