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是世界上女部長最多的國家,1996年3月大選后,內閣中女部長11名,男部長11名。
相關資料:
國名:瑞典王國(The Kingdom of Sweden)代碼SE。北歐最大的國家。
國名釋義:來自瑞典語,“親屬”的意思。
國土面積:總計 449964平方公里 - 水域 第54位 8.67%
人口:總計 901.4萬人 - 密度 第82位
國慶節:6月6日(1809年6月6日,瑞典通過第一部現代憲法。1983年,議會正式宣布6月6日為瑞典國慶節。)
國旗:為藍色,黃色十字略向左側。藍、黃顏色來自瑞典皇徽的顏色。
國徽:大國徽為斗篷式,飾有王冠的藍盾被黃十字一分為四:左上和右下部繪有3頂王冠;右上和左下部繪有戴王冠的金獅。大盾中有一小盾,左面由藍、銀白、紅三色斜紋和一個金瓶組成;右面繪有一個城堡式的鐘樓和一只金鷹。藍盾兩旁是金獅,下端為勛章。小國徽為一帶王冠的藍盾,盾面上3頂金冠是瑞典王國的象征,也象征著當年組成卡爾馬聯盟的丹麥、瑞典和挪威。
國歌:《你古老的光榮的北國山鄉》 (Du gamla, Du fria)
民族:90%為日耳曼族瑞典人,還有部分芬蘭人。
宗教:基督教路德宗
國花:鈴蘭
國鳥:烏鶇(百舌)
國石:水晶
統一:900~1200年
貨幣:瑞典克朗(Svensk krona),1瑞典克朗可以換0.84元人民幣 (據2008年11月參見瑞典克朗,瑞典貨幣)
時區:UTC +1 比北京時間晚7小時(每年3月底到10月底北歐實行夏時制,與北京時間差距縮短1小時)。
互聯網國家域名:SE
國際電話區號:46
政府網址
瑞典王室:http://www.royalcourt.se
議會:http://www.riksdagen.se
首相府:http://www.regeringen.se
外交部:http://www.ud.se
瑞典國際開發署:http://www.sida.se
瑞典學會:http://www.si.se
國家政要: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 (Carl XVI Gustaf) ,1973年9月繼承王位;首相弗雷德里克·賴因費爾特 ,2006年10月出任首相。
1.自然地理
位于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東部。東北部與芬蘭接壤,西部和西北部與挪威為鄰,東瀕波羅的海和卡特加特海峽,西南臨北海,并與丹麥隔海相望。領土面積為44.99萬平方公里(不包括領海面積)。海岸線長約2181公里。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北部為諾爾蘭高原,全國最高峰克布訥凱塞峰海拔2123米,南部及沿海多為
2.人口
參見瑞典移民
有912萬(2007年2月)。90%為瑞典人(日耳曼族后裔),外國移民及其后裔超過100萬(其中52.6%為外籍僑民)。北部薩米族是唯一的少數民族,約1萬人。90%的國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
瑞典的人均壽命高,出生率低。二次大戰后大量移民涌入,情況與戰前相反,F該國12%的人口出生地不在瑞典,五分之一人口是移民或移民的后代。移民多數來自芬蘭、前南斯拉夫、伊朗、挪威、丹麥、波蘭,反映了北歐人口流動性高、早期勞工移民及后期的難民潮等現象。
最早的移民是芬蘭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約70,000芬蘭兒童放逐到瑞典,其中15,000戰后居留瑞典。1950~60年代,戰后的芬蘭經濟陷入困境,大量的芬蘭失業者走到經濟起飛的瑞典。高峰時期瑞典有400,000芬蘭人。1973年能源危機,瑞典失業人數上升,芬蘭從與鄰國蘇聯的貿易中得益,留瑞芬人漸降至200,000人。
瑞典是一個名
3.語言
參見瑞典語,瑞典文,瑞典語考試
瑞典語屬印歐語系之日爾曼語族,與丹麥語及挪威語有關系,但發音與寫法均相異。英語是最普遍的第二語言,尤其是50歲以下的人。瑞典語無疑是最普遍的語言,所以官方語言似乎是多余的政治議題。從1849年開始,英語就是高中的必修課程,在1940年代后期更是成為所有瑞典學生的必修課程。大部分瑞典人還掌握其它一門甚至幾門語言,在學校就有除英語以外的外語課如西班牙語、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漢語等。 目前中國有四所高等學府教授瑞典語,在瑞典語出版上。中國目前還沒有一本由國人出版的瑞典字典(臺灣有一本中瑞字典《瑞漢字典》)。但有一些瑞典語的輔導教程,如瑞典語,瑞典語語法。
4.行政區劃
瑞典有21個行政區域。地方行政局由政府任命。行政區有區議會,議員為市代表。行政區由市組成,2002年全國共有市289個。
5.主要城市
參見斯德哥爾摩,哥德堡,馬爾默,烏普薩拉,
斯德哥爾摩(Stockholm),市區人口78.3萬(2007年12月)。全國的政治、文化、經濟和交通中心,同時也是瑞典第一大城市,享有“北方威尼斯”的美譽。
瑞典主要城市概況
一、斯德哥爾摩
人口:78.3萬(2007年12月)
斯德哥爾摩地處波羅的海和梅拉倫湖交匯處,因此被稱為“北方威尼斯”。1463年,斯德哥爾摩被定為瑞典的都城,并逐漸發展成為瑞典的第一大城市。斯斯德哥爾摩德哥爾摩城市的規劃井然有序,分為老城區和新城區兩部分。在老城區,大街小巷都采用石頭建筑,最寬處不過5~6米。瑞典王宮、皇家歌劇院、皇家話劇院、議會大廈以及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等中世紀的建筑都聚集在這里。而在新城區,則是高樓林立、街道整齊,臨湖一帶的景色尤其優美。
斯德哥爾摩是一座文化名城,市內有50多座博物館,如民族、自然、美術、古文物、兵器、科技博物館等,分門別類,各有千秋。還有藏書達100萬余冊的皇家圖書館和擁有100多年歷史的斯德哥爾摩大學等。斯德哥爾摩還是諾貝爾的故鄉。諾貝爾醫學獎的誕生地卡羅林斯卡學院也坐落于此。此外,這里還有日漸成為外國留學生新寵的瑞典皇家理工學院,作為瑞典最大的理工學校,每年它都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留學生來這里學習。
二、哥德堡
人口:48萬(2006年)
哥德堡是瑞典第一大港口和第二工業大城市。位于西海岸卡特加特海峽,與丹麥北端相望。哥德堡港口終年不凍,是瑞典和西歐通商的主要港埠。哥德堡機械、化學、紡織工業十分發達。聞名于世的瑞典滾珠軸承公司的總部和沃爾沃汽車公司的總部均設在該城。哥德堡建有大學、海洋學研究所及其他各種文化設施。哥德堡大學、哥德堡工程學院等均建于此。哥德堡也是瑞典旅游勝地之一。17世紀建造的皇家住宅,1699年建造的舊市政府,18世紀中葉建造的瑞典東印度公司以及1815年建造的大教堂等名勝之地,每年都吸引著數十萬國內外觀光旅客!
三、馬爾默
人口:45萬
是瑞典第三大城、海軍基地和交通樞紐。該城坐落在瑞典最南端。隔厄勒海峽同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相望。兩城相距僅26公里。馬爾默市區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馬爾默瀕臨海洋,為運河環繞的老區;另一部分是向腹地延伸的現代化新區。城市建筑頗具特色,市政府是一幢荷蘭文藝復興式樣的建筑。圣彼得大教堂是哥特式的建筑。城中還有許多16世紀時的精美建筑物。造船、化學、紡織、制糖、水泥、橡膠等行業尤為發達。經常對外輸出谷物、糖、水泥和粘土礦等。
四、烏普薩拉
人口:30萬
瑞典東部城市。地處瑞典東部、斯德哥爾摩的正北方,瀕臨費利斯河和梅拉倫湖。城市四周有肥沃的田野、茂密的森林,景致優雅清新。人口約30萬。城市交通發達,有鐵路南與首都斯德哥爾摩相接,北與海港耶夫勒相連,還有飛機提供便利的航運,有些重要會議也經常在此召集。
6.歷史
參見瑞典歷史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隨著冰河時期內陸積雪漸漸溶解,瑞典一帶地區石器時代已有人聚居。他們居住在波羅的海附近,主要以打獵、蒐集、捕魚為生。
貿易活動的遺跡顯示瑞典南部青銅時代人口已頗為稠密。
九至十世紀時,瑞典地區發展出維京文化,以貿易、侵略、殖民等方式向東發展,影響的地區包括波羅的海、俄羅斯及黑海。
公元1100年前后開始形成國家。1157年兼并芬蘭。1397年與丹麥、挪威組成卡爾馬聯盟(Kalmar),
17世紀時瑞典在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中躍升成為歐洲強國。18世紀大北方戰爭(1700~1721年)后俄國取代瑞典在歐洲的地位。1718年對俄國、丹麥和波蘭作戰失敗后逐步走向衰落。1805年參加拿破侖戰爭,1809年敗于俄國后被迫割讓芬蘭,1814年從丹麥取得挪威,并與挪結成瑞挪聯盟。1905年挪威脫離聯盟獨立。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守中立。
瑞典的近代史比較平靜。最近期的一次是1814年與挪威的戰事。該戰后兩國組成由瑞典主導的聯盟,1905年解散。瑞典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保持中立。冷戰時期沒有向兩大陣營靠攏。瑞典不是軍事組織的成員,但會參與北約的軍事訓練。
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獎頒獎禮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音樂學院舉行。1902年開始諾貝爾獎由瑞典國王頒授。
瑞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都維持中立?墒,1995年放棄中立主義,加入歐盟。
20世紀,瑞典在國際中保持中立,本土相對和平穩定,瑞典實行的資本主義制度不同于美國,有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具有“高工資、高稅收、高福利”的特點,在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瑞典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大大提高。
7.政治
現行憲法由政府法典(1809年制定,1974年修訂)、王位繼承法(1810年制定,1979年修訂)和新聞自由法(1949年制定)三個基本法組成,此外還有議會組織法(1866年制定,1974年修訂)。憲法規定瑞典實行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作為國家象征僅履行代表性或禮儀性職責,不能干預議會和政府工作。議會是國家唯一的立法機構,由普選產生。政府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對議會負責。國王的最年長子女是法定王位繼承人。議會為一院制。
8.經濟
瑞典實行發達的私營工商業與比較完善的國營公共服務部門相結合的“混合經濟”,以高工資、高稅收、高福利著稱。 森林、鐵礦和水力是瑞典的三大自然資源,在此基礎上發展并形成了采礦冶金、林業造紙、電力和機械制造四大傳統工業體系。 作為一個具有豐富的木材、鐵礦、水力資源的國家,瑞典著重發展以出口為導向的工業化經濟。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82%的工業品出口到國外。
。玻笆
瑞典主要出口產品有:汽車及運輸設備、機械和儀器、電子產品、木漿紙張、醫藥化工和鋼鐵及金屬制品。瑞典進口貨物的60%以上為制造業的部件和原材料,主要有:電子產品、機械和儀器、汽車和運輸設備、食品、紡織品和鞋類等。
瑞典人口稀少,不足九百萬,從宏觀經濟的角度看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市場,這一特點決定了對外貿易對瑞典尤其重要,主要天然資源有森林、水力發電、鐵礦等。
私有企業占工業生產九成,其中50%是輸出或輸入的工程項目。農業只占2%的國內生產總值;全國亦只有2%的就業人口從事農業生產。因政府著力緊縮開支,2001年有大額盈余;但2002年的盈余因全球經濟衰退而大幅下降一半。
通信、機械制造、建筑工程及運輸業是瑞典重要的基礎產業。
瑞典有很多國際知名的品牌,沃爾沃汽車、薩博汽車和愛立信通信、伊萊克斯電器、ABB、哈蘇相機、宜家家具和H&M服裝等等。按人口比例計算,瑞典是世界上擁有跨國公司最多的國家。
愛立信公司1876年成立于斯德哥爾摩的愛立信公司(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是瑞典最大的一家從事電子、通信等業務的公司,是世界著名的電信生產企業,其固定和移動通信網、移動電話及信息通信系統等方面的技術,在國際電信業中居領先地位。愛立信的業務體系包括:通信網絡系統,專業電信服務,技術授權,企業系統和移動終端業務(擁有索尼愛立信移動通信公司50%的股份)。截至1999年7月,擁有職工約10萬多,分布在世界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愛立信公司同中國在電子和通訊領域進行了長期的友好合作。它在中國的業務集中在3個領域:公共網絡的程控交換機、移動電話系統和辦公交換系統。1985年,愛立信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辦事處。1994年4月,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成立,它完全歸屬瑞典愛立信公司,是愛立信的中國協調人,總部在北京。截至2000年底,愛立信公司在華已擁有4000多名員工,24家辦事處和10家合資企業。
沃爾沃集團(AB volvo,又譯“富豪集團”)創建于1927年的是世界最大的卡車、客車及建筑設備的生產商之一,在海洋及工業能源系統方面和飛機發動機元件領域占有領先地位。該集團是北歐最大的企業,也是世界60家大公司之一。其業務包括沃爾沃卡車、邁克卡車、雷諾卡車、沃爾沃客車、沃爾沃建筑設備、沃爾沃發動機、沃爾沃航天航空和沃爾沃金融服務。此外,還有多個商業機構在工程、研發、IT、零部件和物流等領域提供全集團范圍內的支持。集團總部設在哥德堡,在全球25個國家擁有生產基地,產品銷往130多個市場。約有員工共7.6萬人。沃爾沃集團2003年的凈銷售額達191.51億歐元。集團的下屬公司有:沃爾沃轎車公司 (volvo cars)、沃爾沃卡車公司 (volvo truck corp.)、沃爾沃大客車公司 (volvo bus croup)、沃爾沃施工設備公司、沃爾沃發動機制造公司 (volvo penta)、沃爾沃飛機(航天)發動機制造公司等。
ABB公司ABB是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導廠商,致力于為工業和電力行業客戶提供解決方案,以幫助客戶提高業績,同時降低對環境的不良影響。ABB集團的業務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107,000名員工。
宜家家居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家居供應商,截至2006年12月為止宜家在全世界的34個國家和地區中擁有250家大型門市(其中221家為宜家集團獨自擁有)。每年印刷量高達一億本的IKEA商品目錄中,收錄有大約12000件的商品,號稱是除了《圣經》之外最被廣為散布的書籍。
伊萊克斯電器1919年創建于瑞典,總部設在斯德哥爾摩。目前在60多個國家生產并在160個國家銷售各種電器產品。
薩博汽車薩博(Saab AB)是位于瑞典的一家航空及武器制造商,已被通用汽車公司收購。
哈蘇相機是位于瑞典哥德堡的一家高質量膠卷照相機生產商,做為一家商業公司建立于1841年。
9.文化
瑞典人文化素質較高、熱情好客、純樸誠實、談吐文明、行為規矩、重諾守時,瑞典人十分重視環境保護,愛花、愛鳥和其他野生物,熱愛大自然。雇員每年享受5周的法定有薪假期,每周工作5天,全年累計工作1,500小時。人們喜歡利用閑暇時間到野外活動,到森林和田野遠足,采摘野果和蘑菇,到海湖去游泳、泛舟、垂釣;在晝長夜短的夏季,大家紛紛到國內外去旅游。瑞典已成為世界上外出旅游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體育活動更是瑞典人的愛好。
9.1.傳媒
據瑞典哥德堡大學2002年6月24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因特網在瑞典已經超過傳統的報紙,成為更受人們歡迎的傳媒。根據抽樣調查,平均每個瑞典人每晝夜上網瀏覽的時間達23分鐘,而瑞典人用于閱讀日報的時間是21分鐘,用于閱讀晚報的時間只剩下8分鐘,收聽廣播和收看電視的時間分別高達2小時和45分鐘。調查顯示,女性比較喜歡收聽廣播和讀書;男性則較傾向于收看文字電視新聞,看錄像和閱讀晚報。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比較愿意上網,讀書和閱讀專業雜志;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則樂意看電視,聽廣播和閱讀晚報。
瑞典通訊社 (Tidningarnas Telegrambyra -- TT) 是瑞典
9.2.教育
實行9年一貫制義務免費教育。著名高校有斯德哥爾摩大學、烏普薩拉大學、隆德大學、瑞典皇家工學院、斯德哥爾摩商學院等。
烏普薩拉大學 (http://www.uu.se)
隆德大學 (http://www.lu.se)
哥德堡大學 (http://www.gu.se)
斯德哥爾摩大學 (http://www.
于默奧大學 (http://www.uu.se)
林雪平大學 (http://www.liu.se)
瑞典蘭德大學
皇家工學院 (http://www.kth.se)
查爾姆斯工學院 (http://www.chalmers.se)
卡洛林斯卡醫學院 (http://www.ki.se)
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 (http://www.sse.se)
9.3.節日
參見瑞典仲夏節,
1月1日 新年(New Year’s Day)
2月6日 顯現節(Epiphany) 復活節前一個周五 受難節(Good Friday)
4月 復活節(Easter Monday)
5月1日的前一天晚上,是瑞典人慶祝冬去春來的一個節日-- 五朔節
五朔節之夜,人們集在野外,點起高大的篝火,伴著樂曲合唱。
5月1日 勞動節(Labour Day)
5月末 基督升天節(Ascension Day)
5月末或6月初 復活節后的第七個星期一(Whit Monday)
6月末的星期六 夏至(Midsummer’s Day)-- 仲夏節;
每年六月底慶祝的仲夏節之夜是瑞典最美好的時光。
八月吃蝦節--大蝦是一種美食,瑞典人比其它國家的人更愛吃蝦
10月末或11月初的星期六 圣人紀念日(All Saints’Day)
12月13日是瑞典傳統的露西亞女神節,瑞典人傳稱露西亞女神在每年12月13日夜晚降臨人間,給人們帶來光明;在首都斯德哥爾摩;這一天,太陽直到上午
12月25日 圣誕節(Christmas)
12月26日 節禮日(Boxing Day)
9.4.宗教
11世紀之前,瑞典人信仰挪威多神教,信奉阿薩神族的神靈,烏普薩拉神廟是瑞典的宗教中心。隨著11世紀的基督教化,國家的法律也做了相應的修改,禁止信奉其它宗教,直到19世紀末期才廢止。1530年代宗教改革后,瑞典不再信奉羅馬天主教,信義宗取而代之。18世紀后期,信奉猶太教和天主教等其它教派的信徒開始被允許在瑞典生活和工作。1951年,瑞典將宗教自由寫入了法律。
現在,大約75%的瑞典人屬于瑞典信義會,不過這個數字每年都在減少,定期去教堂的人亦然。據統計,瑞典人大約有275,000人屬于自由教會,在瑞典生活的移民中約有92,000人信奉天主教,100,000人信奉東正教,500,000人是穆斯林。
9.5.體育
參見瑞典隊,瑞典超級聯賽,瑞典體操,瑞典男足,瑞典女足國家隊
瑞典最受歡迎的兩項體育活動是足球和冰球。足球明星包括弗雷德里克·永貝里、亨里克·拉爾森、奧洛夫·梅爾貝里和茲拉坦·伊布拉希莫維奇。馬術運動是除足球外參與人最多的項目,尤其是女子。高爾夫、田徑、手
瑞典曾舉辦過19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和1958年世界杯足球賽。其它重要比賽還包括1992年歐洲足球錦標賽,1995年女子世界杯足球賽,和冰球、田徑、滑雪等項目的世界級比賽。
很受歡迎的運動是定向,在瑞典、北歐很紅的運動。每年學校都會有定向越野的考試。
9.6.電影
參見瑞典電影
瑞典電影在一百年的歷史中取得了輝煌的藝術成就。瑞典在電影方面著有成就
1896年開始就有外國人在瑞典拍攝新聞片。瑞典人自己拍片從1898年開始。1907年在斯德哥爾摩成立了斯溫司卡影片公司。1917年,斯約史特洛姆拍攝的故事片諾言《賽爾日?維根》(又譯《巨浪的日子》,根據H.易卜生的詩作改編)開始了瑞典電影發展的新階段。
在這部影片里,確定了后來被稱之為“瑞典古典學派”的一些美學原則。這個學派曾對世界電影藝術的發展產生過影響!叭鸬涔诺鋵W派”的美學原則在其它一些導演的創作中也得到了發展。如導演J.布魯尼斯的影片《索爾巴堪的小仙女》(1919,根據挪威作家B.比昂松的短篇小說改編)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后,中立的瑞典處于隔絕狀態,外國影片停止進口,本國的電影生產增加了
1963年瑞典政府對電影事業的政策進行了改革,給開始從事創作的新導演創造了一些比較好的條件。這個時期出現了所謂的新瑞典電影學派。這個流派的很多導演本人是作家,他們都是根據自己撰寫的電影文學劇本進行拍片的。瑞典的女導演所占比例比一般國家都要多,如塞特林在60年代導演了影片《兩個相愛的人》和《姑娘們》,以獨特的婦女感情敘述了西方國家的婦女地位問題。
80年代以后,瑞典每年攝制故事片15~20部。最大的電影公司是斯溫司卡影片企業公司、歐羅巴電影公司和桑德列夫電影公司。瑞典電影學會從1966年起也攝制影片,該學會是電影情報和科研單位,有自己的電影俱樂部,學會所屬斯德哥爾摩電影資料館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資料館之一
9.7.美食
瑞典人以西式西餐為主,面包和馬鈴薯是他們的主食,其中特別喜歡黑面包。一般人的早餐是夾果醬和奶油的面包、咖啡、紅茶;午餐有面包、肉、蔬菜、馬鈴薯瑞典肉丸和
瑞典人在飲食上有一種獨特的習慣,就是每天要吃固定的菜品。如果期四的菜品是“艾他魯、米德、佛拉斯克”,這種菜以豆類和豬肉為主要原料!拔黥敳祭眲t是星期一的菜品,以牛肉的鯡魚為主要材料。他們還有一種代表性的吃法,即在一張大桌上擺上幾十種菜,按自己的愛好分取,菜的烹調質量僅為中等,稱之為“海盜席”。
9.8音樂
對于瑞典的知名樂隊,相信稍微了解一些歐洲音樂的人,都會挑起大拇指,瑞典的音樂絕對堪稱歐洲最佳之一,例如70年代的ABBA,這個瑞典四人組,曾經轟動全世界,當年的歌曲甚至取得了Billboard的榜首的輝煌成績,其他進入十佳的歌曲更是不計其數,后來發行的Forever Gold更是其音樂最精華的部分,男作女唱的風格為后面諸多瑞典樂隊所繼承。90年代初,
Big Big World。童謠似的風格極易上口,cat當初甚至只聽了一遍就記了個大概齊,聽第二遍就可以跟隨哼唱了。最后再介紹一下
Cardigans樂隊,這是cat最欣賞的瑞典樂隊之一,其風格多變,主唱唱功之好,令人拍手叫絕,主唱還在Spice Girls, All saints當道的99年被評為歐洲最性感的女藝人(sillycat認為她絕對配的上這一稱號)。歌曲Lovefool是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插曲,大家可以在NOW3這盤專輯中找到。
10.福利
瑞典是世界上著名高福利國家之一。
瑞典是少數未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家之一,戰后瑞典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實行廣泛的社會福利政策,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社會福利項目從父母帶薪長期產假,到醫療保障病假補助,從失業保障和養老金,到義務教育,內容廣泛,被稱之為“從搖籃到墳墓”的保障。
瑞典是通過高個人所得稅率,通過高額的稅收,來實現福利保障的資金。瑞典的稅種名目繁多,對個人而言,除個人收入所得稅外,還有利息稅、遺產稅等,炒股票基金,買賣房屋等其他經營活動所得同樣也要交稅。購買商品要交增值稅。公司則要付雇主稅。每年的四月份到六月期間,瑞典人都要主動向稅務局申報自己去年的所有收入。
有學者認為這種斯堪的納維亞福利模式是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的一種模式,是一種混合經濟。瑞典的福利制度也因為歐洲經濟衰退而面臨困境,人口老齡化,年輕人缺乏就業積極性。這都是高福利國家普遍面對的問題,瑞典正在進行一系列改革,增強經濟活力,完善制度。
11.交通
鐵路網十
營運火車車廂清潔新式,是世界上最清潔的之一。以來往保頓與斯市的夜車為例,二等臥卡只是三人房,比歐洲一般的二等臥卡六人房舒適。房內有獨立洗手盆,房門以酒店插卡式開關,車卡尾部還有設備齊全,包括浴巾及風筒等的冷熱水淋浴室。
瑞典的三個主要的國際機場,斯德哥爾摩的阿爾蘭達機場(Arlanda),哥特堡的蘭德威特爾機場(Landvetter)和馬爾默的斯圖洛普機場(Sturup)都有完善的巴士與城市連接。從阿爾蘭達機場的國內及國際航線出境大廳,都有頻繁的班車前往斯德哥爾摩市區,終點站在克拉拉貝里斯街,過了中央車站的地方。三個大城市的機場巴士車費大約在30至35克朗。三大城市機場也有計程車可以載客到市中心,但車資都非常貴。如果旅客的終點站不是市區主要火車站,則可以搭乘北歐航空公司的旅行車,從阿爾蘭達機場到斯德哥爾摩市中心每人約需105克朗,從斯圖洛普機場到馬爾默市中心每人約需180克朗,而且三名旅客一起搭車到同一地址可享優待,只需付兩人的車資即可。
瑞典是世界上公路交通安全方面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據人民網)該國人口有800多萬,擁有300多萬輛小汽車。車雖多,但公路上秩序井然,能做到這一點并不是偶然的。
白天開燈行車。這項措施是從1977年開始作為法令實行的。專家們認為,人的眼睛對晃動的燈光特別敏感。車輛白天開燈行駛,可以使處在遠距離或拐彎、上下坡處的行人很容易看到,特別是雨天、下雪天效果更明顯。自從實行這項措施后,事故發生率明顯下降。為防止雨雪污泥遮住前燈,瑞典生產的汽車都在前燈安裝了雨刷。
瑞典使用國際通用的交通法規和信號,路上的交通標志通俗易懂。駕車時只要留神,一般不會走錯道。同其他許多國家不同的是,這里市區的信號燈一般僅高兩瑞典交通米,使行人和駕車者無須仰視而行,重要路口在同一方向設立4個信號燈,不管從哪個角度都一目了然。
瑞典的公路平坦堅實,但車速卻受到嚴格限制,時速最高不得超過110公里,通常情況下限制在70公里上下,在學校、居住區和醫院附近則限制在20至30公里。在孩子常玩耍的住宅區附近,路面上還專門設置了“障礙”,筑起幾道10厘米左右的小坎,迫使車輛降低車速。在瑞典,平常很少見到交通警察,但是實際上監視很嚴。因此開車時千萬不能心存僥幸,空中的直升飛機,地上的閉路電視,都嚴格注視來往車輛。超速行車者,第二天就會收到一張罰款單。
12.軍事
參見瑞典軍情
瑞典現有的總兵力約6.5萬人,文職人員約2萬人,戰時可動員85萬人。2004年9月,瑞典國防大臣比約克隆德發表聲明說,瑞典過去把防范來自前蘇聯集團的入侵當作國家防務的重點,而這一威脅現在已經不復存在,F在的重點是對付國際危機和捍衛國家領土完整。
13.旅游
諾貝爾故居 (Nobel's House)坐落在瑞典中部卡爾斯庫加市的白樺山莊,離斯德哥爾摩200多公里。這是一座乳白色的二層樓房,樓房前的綠草坪和四周的白樺林交相輝映,環境清幽。1894年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結束了海外飄泊生涯回到祖國定居,在這里度過了他生命最后兩年中的大部分時光。由于他當年在斯德哥爾摩出生的舊居如今已經矗立起高樓大廈,白樺山莊就成了今天惟一保存完整的諾貝爾故居。
自1975年建立起紀念館以來,這里已成為一游覽勝地和諾貝爾學術活動的中心。每年一度在這里舉行諾貝爾學術討論會,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學家濟濟一堂,共同探討科學領域新課題和諾貝爾“造福于人類”的學術思想。紀念館里保留著諾貝爾生前活動的照片、他獲得的各種技術發明專利證書、金質獎章和遺
瑞典皇宮是國王辦公和舉行慶典的地方,斯德哥爾摩主要旅游景點。坐落在斯德哥爾摩市中心。建于17世紀,是瑞典著名建筑學家特里亞爾的作品。正門由兩只石雕獅子分立兩旁,兩名頭戴紅纓軍帽、身穿中世紀服裝的衛士持槍而立,顯得十分威武森嚴。皇宮四壁有許多精美的浮雕,中間是一個很大的場院。南半闕的王宮教堂和國家廳以及北半闕的宴會廳至今保持著原有陳設,對公眾開放。皇宮華麗的大廳里,壁上掛著大幅的歷代國王和皇后的肖像畫,穹頂飾有磁埋和雕刻和絢麗的繪畫。據說大多出自17世紀德國美術家之手。有的室內還陳設著古代的戰車兵器、珠寶飾物、金銀器皿和手持長矛、全身披掛著銅盔鐵甲的中世紀騎士的實體模型。王宮衛隊每天中午按古老傳統舉行隆重的換崗儀式,吸引大批游客。
14.歷史名人
。卑柛ダ椎隆へ惗鞴隆ぶZ貝爾 (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10.21~1896.12.10),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1833年生于瑞典的斯德諾貝爾哥爾摩,他一生致力于炸藥的研究,在硝化甘油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意大利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在遺囑中他提出:將其部分遺產(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及和平5種獎金,授予世界各國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學者。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準成立諾貝爾基金會,并于次年諾貝爾逝世5周年紀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頒發諾貝爾獎。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際,提供資金增設諾貝爾經濟獎(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伯恩德·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金",亦稱"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并于1969年開始與其他5項獎同時頒發。
2奧洛夫·帕爾梅(Olof Palme,1927.1.30~1986.2.28),瑞典已故首相。1927年1月30日生于斯德哥爾摩。早年斯德哥爾摩附近的錫格蒂
。忱衤宸颍1858~1940 Lagerlf Selma)瑞典作家。1858年11月20日生于韋姆蘭省的莫爾巴卡莊園,1940年3月16日卒于同地。父親酷愛文學,祖母又有講不完的民間故事和傳奇故事,對她走上創作道路有較大影響。1885年從斯德哥爾摩女子師范學校畢業后到南部任教,并開始創作。拉格洛夫因“成功地呼喚人類心聲”于190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14年被選為瑞典學院中第一名女院士。她是瑞典19世紀90年代浪漫派文學的代表,善于把幻想與真實融為一體,作品生動、優美、富有詩意。
。从⒏覃悺ぐ1915-1982 Ingrid Bergman)瑞典女演員,是繼葛麗泰·嘉寶之后在好萊塢及國際影壇大放光芒的另一位瑞典巨星。孤兒出身,自小由親戚養大。中學畢業后加入職業劇團演出,不久即成為瑞典的大明星。1936年以《寒夜琴挑》一片引起美國大制片家大衛·塞茨尼克的注意,決定將該片重拍成美國版,并請她主演,為她開啟了通往好萊塢的大門。到了美國后,佳作迭出,在美國影迷的心目中樹立了圣潔的形象。1956年以《真假公主》獲奧斯卡影后,返回美國,她的浪漫情史也在1958年宣告結束。1974年以《東方快車謀殺案》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掀起她晚年的另一波小高潮。
15.外交
奉行“和平時期軍事不結盟,以求鄰近地區發生戰爭時守中立”的外交政策。在鄰近地區、歐洲和世界事務三個層面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認為合作即安全,鄰近地區是自身的安全基礎,歐盟在歐安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承認北約在歐安事務中的主導地位,視參與聯合國事務為外交基石之一。1994年6月,加入北約“和平伙伴關系”。1995年1月1日成為歐盟正式成員國。瑞典還主張發揮聯合國作用,積極促進緩和與裁軍。瑞典是歐洲委員會、北歐理事會、歐洲自由貿易聯盟成員國。
與中國關系:瑞典于1950
瑞典駐華大使館
瑞典駐華大使:林川
瑞典駐華大使 林川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三里屯東直門外大街3號
網址:http://www.swedenabroad.com/Start____20761.aspx
郵編:100600
電話:+86 (10) 6532 9790
傳真:+86 (10) 6532 5008
電子郵件:ambassaden.peking@foreign.ministry.se
簽證處:周一至周五09.00-12.00
大使館上班時間為:周一至周五08.30-12.3013.30-17.30
大使館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五09.00-12.00
中國駐瑞典大使館
大使:陳明明
網址:http://www.fmprc.gov.cn/ce/cese/chn/
中國駐瑞典大使 陳明明中國駐瑞典大使館地址:
Lidovägen 8,115 25 Stockholm,Sweden
各單位電話及傳真:
禮賓事務 電話08-57936404;傳真08-57936403
辦公室 電話08-57936450;傳真08-57936403
政治處 電話08-57936423;傳真08-57936427
領事部 電話08-57936429;錄音電話08-57936442;傳真08-57936452
經商處 電話08-7674083;傳真08-7318404
文化處 電話08-7652695;傳真08-7652645
科技處 電話08-7675825;傳真08-7310740
教育處 電話08-7552318;傳真08-7531269
武官處 電話08-57936420;傳真08-57936435
使館值班電話076 338 6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