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凱有一句詩說:“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在山里的那些天,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山中無所有,觸目即生活。”
這里的生活感太強了。
他們不依賴微信的“朋友圈”,卻會走幾里山路,找老朋友閑聊幾句;
他們不必像都會中人一樣,睜眼閉眼都是在和數字打交道,而是觸目青山,抬眼綠水。
當然,他們也都沒有什么錢。
這是都會中人的弊病,凡事以錢來衡量,我也不能免俗,前幾年第一次去這些山里親戚家的時候,總是處處小心,很怕自己“我比他們有錢”的那種優越感刺傷別人,后來發現是自己多慮。
他們對于錢沒有那么多的焦慮,我覺得我媽特厲害,我媽當時就對我說:“他們不覺得自己窮的,他們比你更懂什么叫知足。”
對,就是知足兩個字。
你在城市生活越久,越會發現“知足”是目下最被低估的一種美德。
怨不得我刻薄,但我真的覺得:都市中人的焦慮大部分來自于對錢的不知足。
生活,最珍貴是感覺,是過程,從來不是結果。
何炅和黃磊搭檔的慢綜藝《向往的生活》何以那么受歡迎?還不是因為以另一種方式觸到了都市中人的痛點:焦慮。
那么多明星,那么多在燈紅酒綠中廝殺的人,一到了《向往的生活》里便放松下來,是因為他們發現在那個遠離了城市喧囂的蘑菇屋,他們賴以生存的掙錢能力,并不能對這里的生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會演戲,會唱歌,會彈琴,都不過是一種閑來消遣,不能謀生。一切在都市中令你光鮮亮麗的本事,都不如在這里彎下腰劈柴、插秧來得實際。
《向往的生活》里的幸福感是一蔬一飯的獲取,而不是一分一厘的必爭。
當錢在這里變得不重要,大家的心態也都變得平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