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漢字手抄報圖片大全:漢字的簡介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F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 殷商 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現代漢字即由甲骨文、金文演變而來。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征,復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的例外,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漢字是意音文字,不是拼音文字。
一個漢字通常表示漢語里的一個詞或一個語素,這就形成了音、形、義統一的特點。漢字是由筆畫構成的方塊狀字,所以又叫方塊字。如“車”“上”“明”等,“車”“上”“明”用字的形體來直接表達語言里的詞義;“問”既能表意又能表音,“門”表音,“口”表意。
漢字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逐漸形成了“漢字七體”,即: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有趣的漢字手抄報圖片大全:漢字的歷史
上古時期,擔任黃帝左史官的倉頡創造了漢字,《說文解字》記載倉頡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圣人”。[1]
商周時期,通用的文字是甲骨文。這是最早的成熟而系統的漢字,為后世的漢字發展奠定了基礎。之后流行的青銅銘文(金文)雖有字數的增加,但形體并無大的變化。
春秋以后,由于諸侯割據,“文字異形”。秦統一后,為鞏固統治,始皇帝令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太史令胡毋敬等整理文字,以原秦國字為基礎制定出小篆,作為標準字體,通令全國使用。稍后,普遍又依當時民間流行的字體,整理出更簡便的字體隸書,并作為日用文字在全國廣為流傳。
曹魏時,鐘繇創立真書(楷書)。至此漢字的演化已臻完善。不僅如此,自東漢末年,漢字的書寫已成一種專門的藝術即書法。
中國史學界較普遍的一種說法是:中國文字源始于殷商。實際上,殷商時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在此之前,應該有一個從發生、發展到漸趨成熟的過程,因此有人主張推至夏末;也有人主張推至夏以前,各執己見。郭沫若在《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指出:“漢字究竟源始于何時呢?我認為,這可以從西安半坡村遺址距今的年代為指標!,“半坡遺址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半坡遺址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類似文字的簡單刻劃,和器上的花紋判然不同!薄半m然刻劃的意義至今尚未闡明,但無疑是具有文字性質的符號!薄翱梢钥隙ǖ卣f就是中國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國原始文字的孑(jié)遺!比绨创苏f,中國文明則應算成近六千年。中國文字之源始,究竟在何時?最古老的文字產生于什么時代?分別代表什么含義?至今仍未達成一致意見,有待于大量的材料來說明。
有趣的漢字手抄報圖片大全:漢字的起源和演變
漢字的起源
中國考古界先后發布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賈湖刻符經碳14物理測定,距今約7762年(±128年)歷史;還有七千年前的雙墩刻符、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五千多年前青墩遺址刻符、連字成句的莊橋墳遺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號、堯舜時代的陶寺遺址朱文、夏墟的水書。早期的骨刻文就是豐富的文字系統,后期的屬于初步成熟階段。這些考古發現可能是漢字起源的重要線索,也可能是各種文字發展的不同源流。
20世紀80年代初,在河南登封夏文化遺址發掘出的陶器上,發現了更完備的文字。這是被學者們確認的迄今為止我國有確切時代的最早的文字。
漢字的演變
漢字后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歷程,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階段,至今普遍使用楷書,但仍未完全定型。
古文字階段的漢字,漢代以前的文字。更具有形象性。
戰國文字:“諸侯力政,不統于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薄疤锂牣惍,車涂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本哂泻軓姷牡赜蛐。秦國文字是漢字發展的主流。六國文字,地域差異大,不反映漢字發展軌跡,是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