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文化手抄報圖片大全:中國十大古典文籍
1、《周易》
中國最古老的典籍,被稱為群經之首。假如《周易》不能排名第一,那第一只有空著了。很多人提到這本書都用3個字來形容“看不懂”,的確這是一本很難懂的書,它涉及到很多的內容,天文地理,算卦,為人處世,從政,經商,軍事等等。人們往往有一個誤區,一聽到《周易》就與算卦聯系到一起,的確這是《周易》的精要所在,它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現事物普遍存在的雙邊關系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各樣的變化,并附以卦爻辭作簡要說明;它還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它除去算卦的功能之外還有什么呢?答案也很簡單,它還有能讓世人“修身,治國,平天下”的知識,還有能指導我們學習、工作、處世等日常行為的理論。大家不妨去買一本《周易》(《易經》)的注釋書籍,去感受《周易》其中的奧妙(只看內容的注釋)。
2、《六韜》
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相傳是姜子牙的著作,但現在一般認為此書成于戰國時代,全書以姜太公與周文王,周武王的對話方式編纂而成。假如現在認為的成書年代為真,那此書應該是后人根據口口相傳的故事結合周朝流傳下來的行軍打仗案例整合而成。對于怎樣成書本人覺得是姜子牙身邊的人聽到這些對話之后做的記錄,后來流傳到戰國時代,由于當時百家爭鳴百家齊放,所以拿出來寫成書,當然這個只是本人推斷,無任何史實記載。此書對后代軍事思想有著重要的影響,被稱為兵家權謀的始祖,平日對軍事和權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嘗試著讀一下這本書,相信你會喜歡上它的。
3、《論語》
這個不需要講太多了,從它面世以來就成為了經典,幾千年的封建歷史離不開儒家思想更離不開《論語》。
4、《老子》
又名《道德經》,這也是大家很熟悉的一本著作,主要以“道”來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講的是唯物主義的觀點。同樣這本書也是道教主要的經典!暗馈笔呛芨呱钅獪y的,世間萬物都有道的存在,大到無邊無際的宇宙,小到一粒種子。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哲學經典,會影響每個人的一生,本人認為每個人都需要去讀一遍。
5、《孫子兵法》
它被稱為中國最杰出的兵法著作,歷來備受推崇,是各國軍事家,經濟家的必備之書沒有之一,它的作者孫武被稱為兵圣,世界兵學鼻祖。每個中國人必讀之書,再多的語言也無法形容它的地位。
6、《鬼谷子》
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的鼻祖鬼谷子所著,鬼谷子在云夢山創辦了中國第一座軍政學!獞饑姲W(yang)。這里先后培養出了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尉繚、毛遂等一大批叱咤風云、縱橫天下的軍事家、外交家、謀略家,影響和左右了當時天下的政治、軍事格局。它是歷代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的必研之作,它獨特的謀略思想在海內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也是本人最喜歡的書。大家有時間一定要去讀,可以鍛煉你的口才,也能讓你對謀略產生不同的看法,總之對我們影響深遠。
7、《呂氏春秋》
是一部由呂不韋主編的古代百科全書,主要講了先秦之前的一些資料,記載了先秦之前的一些古史舊聞,古人遺語等,其中有一部分是其他書籍中沒有的。大家不妨去讀一下,這樣可以讓我們了解春秋戰國時期那次文化變革。
8、《三十六計》
這本書是后人根據經典的案例總結而成的一本書,對我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里面的內容被大家所熟知,被大家運用自如,相比于其他的謀略典籍,此書易懂易學易會,只要你識字不傻就能讀懂。沒讀過此書的應該很少,這里我也不過多的廢話了。
9、《厚黑學》
《厚黑學》是民國時期李宗吾的著作,主要宣揚臉皮要厚如城墻,心要黑如煤炭,這樣才能成為“英雄豪杰”,列舉了曹操、劉備、孫權、司馬懿、項羽、劉邦等人物的臉皮厚和心腸黑。書中內容富有諷刺意味從某些角度反映了人性黑暗的一面,但也反映了人的為人處世之道。本人只宣揚正能量,之所以將此書列為十大之一是想通過這本書的內容去警示人們不要上當受騙,希望好人看了之后能提防壞人,壞人看了可能會變的更壞,但會自食其果的。心理素質高,自控能力強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相反自控能力差的朋友不要去看。
10、《素書》
知道這本書的朋友想必不多,但它成就了一位家喻戶曉的人:漢初三杰之一的張良(張子房)。張良運用此書中的一小部分內容幫助劉邦取得了天下。這本書的主題內容是講為人處世之道,講為人處世之道的書怎會讓張良幫助劉邦奪取天下呢?在這里先賣個關子,請大家訂閱“第九文化”自媒體(搜狐或者微信),2014年5月6日將刊登連載:一恩先生聊《素書》,屆時大家可以通過兩個自媒體平臺更深一步的了解《素書》尋找答案。
中國經典文化的手抄報資料:華夏文明思想
華夏文明的思想核心是神道設教、禮樂教化,嚴華夷之辨,推崇仁義禮智信。易學是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根本。[5]
“華夏”,一般作為代稱中國,相傳在大約五千年前,黃河流域中下游一帶的華山與夏水之間分布著許多部落,比較重要的有后來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等。炎、黃兩部落融合成的“華夏”,即為“炎黃子孫”。據《史記·五帝本紀》載,五帝中的首位是黃帝,后來的人稱黃帝為華夏的始祖。黃帝之后,最著名的有唐堯、虞舜、夏禹等人。禹系夏后氏部落之領袖,姒姓,又稱夏禹、大禹。夏大禹治水有功,繼位于舜當了中原各部落之共主,成為中國的第一個王朝。
古代中國人往海外移民時自稱華夏人,由此產生“華人”一詞。“華人”一詞最初僅僅指漢族,但隨著華夏文明擴展到全國各地,“華人”的概念漸由當初單指華夏族,擴展到受中華文影響的周邊少數民族身上。
在周朝時,凡遵周禮、守禮義之諸侯,稱為華人、夏人,通稱為諸華、諸夏。古籍中將“華”、“夏”作為中原,“夷”與“裔”作為四方。華夏又稱中華、中夏、中土、中國。周朝時,依據《周禮》,華夏是以六輅祭祀昊天上帝和五方上帝。五方上帝分別是:東方青帝太昊伏羲、南方炎帝、中央黃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顓頊。
華與夏曾相互通用,兩字同義反復,華即是夏!爸腥A”又稱“中夏”。如《左傳》定公十年載孔子語云:“裔不謀夏,夷不亂華!边@里的“華”亦即“夏”?鬃右暋跋摹迸c“華”為同義詞。華與夏二字在甲骨文中的地位非常崇高。
“華夏”一詞(華與夏的合稱)最早見于《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薄渡袝x》曰:“冕服采章”對被發左衽,則為有光華也!夺屧b》云:“夏,大也。”故大國曰“夏華”。“夏”謂中國也!蹲髠鳌吩唬骸耙岵恢\夏,夷不亂華!笨追f達注曰:“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薄叭A夏皆謂中國,而謂之華夏者,夏,大也。言有禮儀之大,有文章之華也!泵奉U《偽孔傳》:“冕服采裝曰華,大國曰夏!贝思础叭A夏”的本意。
可見,華夏是以服飾華采之美為華;以疆界廣闊與文化繁榮、禮儀道德興盛為夏。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華夏”本義即有文明的含義。華夏二字在現實中的實體展示就是服飾、禮儀、經典。華夏文明是炎黃血統、詩書禮儀文化和中華疆界統合在一起的實體。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周“王母弟甥舅”則夷狄諸侯國才是“華夏”,除此以外皆為“蠻荊戎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