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報一:雷鋒的基本介紹
雷鋒(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原名雷正興,出生于湖南長沙。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共產主義戰士。
1954年加入中國少年先鋒隊,196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1年5月,雷鋒作為全團候選人,被選為遼寧省撫順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2年2月19日,雷鋒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陽軍區首屆共產主義青年團代表會議,并被選為主席團成員在大會上發言。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公殉職,年僅22歲。
雷鋒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鋒精神,雷鋒精神是指以雷鋒的無私奉獻精神為基本內涵,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著的革命精神。它影響了后來一代一代的中國人。
2017年5月,軍方權威媒體的報道顯示,新組建的陸軍第79集團軍隸屬于北部戰區陸軍,同時雷鋒生前所在部隊也已隸屬于陸軍第79集團軍。
雷鋒精神
含義
雷鋒精神是指以雷鋒的無私奉獻精神為基本內涵,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著的革命精神。
實質
其實質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它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精神文明的同義語、先進文化的表征。周總理把雷鋒精神全面而精辟地概括為“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
內容
1、愛憎分明的立場。
2、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
3、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
4、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
5、釘子精神。
作用
雷鋒的模范事跡和高尚思想在軍內外以及社會各界產生巨大影響。
掀起了后來全國各族人民的學雷鋒做好事的風氣。
學雷鋒日
自從1963年3月5日毛澤東曾為雷鋒題詞及發表號召,此后每年的3月5日都成為官方指定的“學雷鋒日”,政府引領全中國掀起學習雷鋒精神的熱潮,雷鋒的名字響遍全國,并在60至80年代間被塑造成為中國大陸的模范人物。"雷鋒精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即共產主義人生觀或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就是政治上緊跟共產黨,工作中努力,日常生活中主動幫助別人、勤儉節約。
1990年代后,官方引導人們學雷鋒的論調不再是“忠于革命忠于黨”,而變成了“學雷鋒,做好事”。有評論認為由于逐漸深入的社會反思浪潮,全中國“學習雷鋒精神”熱潮不再,以致當今一代小學生對雷鋒的認知已經大不如前,印象模糊。2008年起,中共一改過去每年3月5日由官方媒體號召學雷鋒的慣例,沒有在官方報刊上宣傳學習雷鋒。
手抄報二:雷鋒的名人評價
名人評價
前國家主席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
前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向雷鋒同志學習:憎愛分明的階級立場,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風格,奮不顧身的無產階級斗志。
朱德元帥:學習雷鋒,做毛主席的好戰士。
前國家主席劉少奇:學習雷鋒同志平凡而偉大的共產主義精神。
前國家副主席林彪: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做毛主席的好戰士。
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誰愿當一個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就應該向雷鋒同志的品德和風格學習。
前國家領導人陳云:雷鋒同志是中國人民的好兒子,大家向他學習。
前國家領導人董必武:有眾讀毛選,雷鋒特認真。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階級觀清楚,勤勞念樸純。螺絲釘不銹,歷史色長新。只作平凡事,皆成巨麗珍。普通一戰士,生活為人民。
詩人、劇作家賀敬之:看,站起來/你一個雷鋒/我們跟上去/十個雷鋒/百個雷鋒/千個雷鋒!……/升起來/你一座高峰/我們跟上去:十座高峰,百座高峰,千座高峰!——/千條山脈呵,萬道長城!……
詩人、作家郭沫若:毛主席《念奴嬌·昆侖》一詞中,有句云“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昆侖)裁為三截”。我讀了《雷鋒日記摘抄》,感覺著雷鋒同志就像這樣一把寶劍。
葉劍英元帥:向雷鋒同志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學習雷鋒同志,弘揚雷鋒精神。
前國家主席楊尚昆:全國人民都要向雷鋒同志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努力。
前國務院總理李鵬:在新形勢下把雷鋒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希望有更多的活雷鋒在中國涌現。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原書記喬石:學雷鋒精神,做人民公仆,努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前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發揚雷鋒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組織部部長宋平:向雷鋒學習,做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李瑞環:雷鋒精神永放光芒。
國家主席習近平:雷鋒、郭明義、羅陽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都是我們“民族的脊梁”。
詩人、書畫家陳忠遠:行年七十易相逢,廿歲捐軀雪不封?倿橹怂侥钕ⅲ猴L萬古說雷鋒!
媒體評價
新華網:讓雷鋒精神照亮人生的價值坐標。
人民網:學雷鋒行善如細水長流。
天山網:學習那個快樂的雷鋒。
搜狐網:“向雷鋒學習”應成為不熄的明燈。
網易網:在“供需”改革中弘揚雷鋒精神。
央視網:讓學雷鋒成為時尚。
光明日報:雷鋒精神永遠不會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