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報一:中暑的基本介紹
中暑是指在高溫和熱輻射的長時間作用下,機體體溫調節障礙,水、電解質代謝紊亂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的癥狀的總稱。顱腦疾患的病人,老弱及產婦耐熱能力差者,尤易發生中暑。中暑是一種威脅生命的急診病,若不給予迅速有力的治療,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腦損害或腎臟衰竭。核心體溫(coretemperature)達41℃是預后嚴重的體征;體溫若再略為升高一點則?芍滤馈@夏,衰弱和酒精中毒可加重預后。
中暑的診斷可根據在高溫環境中勞動和生活時出現體溫升高、肌肉痙攣和(或)暈厥,并應排除其他疾病后方可診斷。與熱射病特別需要鑒別的疾病有腦炎、有機磷農藥中毒、中毒性肺炎、菌痢、瘧疾;熱衰竭應與消化道出血或宮外孕、低血糖等鑒別;熱痙攣伴腹痛應與各種急腹癥鑒別。
預防中暑應從根本上改善勞動和居住條件,隔離熱源,降低車間溫度,調整作息時間,供給含鹽0、3%清涼飲料。宣傳中暑的防治知識,特別是中暑的早期癥狀。對有心血管器質性疾病、高血壓、中樞神經器質性疾病,明顯的呼吸、消化或內分泌系統疾病和肝、腎疾病患者應列為高溫車間就業禁忌癥。
病因
1、環境因素
在高溫作業的車間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風差,則極易發生中暑;農業及露天作業時,受陽光直接暴曬,再加上大地受陽光的暴曬,使大氣溫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腦膜充血,大腦皮層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氣中濕度的增強易誘發中暑。
2、個人體質因素
在公共場所,家族中,人群擁擠集中,產熱集中,散熱困難,中暑衰竭主要因周圍循環不足,引起虛脫或短暫暈厥。
臨床表現
根據我國《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GB11508-89),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重癥中暑。
先兆中暑、輕癥中暑者口渴、食欲不振、頭痛、頭昏、多汗、疲乏、虛弱,惡心及嘔吐,心悸、臉色干紅或蒼白,注意力渙散、動作不協調,體溫正;蛏叩取
重癥中暑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熱痙攣是突然發生的活動中或者活動后痛性肌肉痙攣,通常發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腸肌和跟腱),也可以發生在腹部。肌肉痙攣可能與嚴重體鈉缺失(大量出汗和飲用低張液體)和過度通氣有關。熱痙攣也可為熱射病的早期表現。
熱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導致體液和體鹽丟失過多,常發生在炎熱環境中工作或者運動而沒有補充足夠水分的人中,也發生于不適應高溫潮濕環境的人中,其征象為:大汗、極度口渴、乏力、頭痛、惡心嘔吐,體溫高,可有明顯脫水征如心動過速、直立性低血壓或暈厥,無明顯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表現。熱衰竭可以是熱痙攣和熱射病的中介過程,治療不及時,可發展為熱射病。
熱射病是一種致命性急癥,根據發病時患者所處的狀態和發病機制,臨床上分為兩種類型:勞力性和非勞力性熱射病。勞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內源性產熱過多(如炎熱天氣中長距離的跑步者),它可以迅速發生;非勞力性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節功能障礙引起散熱減少(如在熱浪襲擊期間生活環境中沒有空調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數天之內發生。其征象為:高熱(直腸溫度≥41℃)、皮膚干燥(早期可以濕潤),意識模糊、驚厥、甚至無反應,周圍循環衰竭或休克。此外,勞力性者更易發生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較高。
手抄報二:中暑的檢查與治療
檢查
1、血、尿常規: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升高,蛋白尿和管型尿。
2、肝、腎功能與電解質檢測:嚴重病例常出現轉氨酶升高、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脫氫酶(LDH)升高、電解質紊亂、凝血機制異常。
3、心電圖。
4、CT檢查:方便、迅速而安全,尤其是對于急診患者能較快做出排除性診斷,對爭取時間搶救患者起到重要作用。
5、血氣分析:混合性酸堿平衡失調。
治療
1、停止活動并在涼爽、通風的環境中休息。脫去多余的或者緊身的衣服。
2、如果患者有反應并且沒有惡心嘔吐,給患者喝水或者運動飲料。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
3、讓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
4、用濕的涼毛巾放置于患者的頭部和軀干部以降溫,或將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頸側和腹股溝處。
5、如果30分鐘內患者情況沒有改善,尋求醫學救助。如果患者沒有反應,開放氣道,檢查呼吸并給予適當處置。
6、對于重癥高熱患者,降溫速度決定預后。體溫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組織損害越嚴重,預后也越差。體外降溫無效者,用4℃冰鹽水進行胃或直腸灌洗,也可用4℃的5%葡萄糖鹽水或生理鹽水1000~2000ml靜脈滴注,既有降溫作用,也適當擴充容量,但開始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
7、必要時,需行床旁血液凈化治療。
8、加強監測和對癥治療。
如何防中暑
1、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涂抹防曬霜;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龍虎人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盡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2、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3、飲食
夏天的食的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另外,乳制品既能補水,又能滿足身體的營養之需。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應適當補充含有鉀、鎂等元素的飲料。
4、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