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報一:土壤保護基本介紹
土壤保護:使土壤免受水力、風力等自然因素和人類不合理生產活動破壞所采取的措施。如土壤鹽漬防治,封山育林和水土流失區植樹種草等。
簡介
土壤保護首先要農、林、牧、工統一規劃,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壤資源,使土壤的生產投入與輸出相平衡,使土壤生產力與承受力相適應,使土壤肥力、土壤生產力以及環境景觀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以生物措施為根本措施,并結合適當的工程措施,才能達到土壤保護的目的。
土壤污染成因復雜,主要污染源包括:工業“三廢”;城鎮居民生活廢棄物;農用化學物質;畜禽養殖廢棄物等。
土壤污染的危害性:土壤收到污染后,其原有特性將遭到破壞,農作物的質量也會隨之下降,并且表層受污染土易在風力和水力的作用下進入大氣和水體中,導致大氣污染、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
基本措施
(一)科學地進行污水灌溉 工業廢水種類繁多,成分復雜,有些工廠排出的廢水可能是無害的,但與其他工廠排出的廢水混合后,就變成有毒的廢水。因此在利用廢水灌溉農田之前,應按照《農田灌溉水質標準》規定的標準進行凈化處理,這樣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對土壤的污染。
(二)合理使用農藥 重視開發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 合理使用農藥,這不僅可以減少對土壤的污染,還能經濟有效地消滅病、蟲、草害,發揮農藥的積極效能。在生產中,不僅要控制化學農藥的用量、使用范圍、噴施次數和噴施時間,提高噴灑技術,還要改進農藥劑型,嚴格限制劇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重視低毒、低殘留農藥的開發與生產。
(三)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機肥 根據土壤的特性、氣候狀況和農作物生長發育特點,配方施肥,嚴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圍和用量。 增施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可增強土壤膠體對重金屬和農藥的吸附能力。如褐腐酸能吸收和溶解三氯雜苯除草劑及某些農藥,腐殖質能促進鎘的沉淀等。同時,增加有機肥還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流動條件,加速生物降解過程。
(四)施用化學改良劑,采取生物改良措施 在受重金屬輕度污染的土壤中施用抑制劑,可將重金屬轉化成為難溶的化合物,減少農作物的吸收。常用的抑制劑有石灰、堿性磷酸鹽、碳酸鹽和硫化物等。例如,在受鎘污染的酸性、微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或堿性爐灰等,可以使活性鎘轉化為碳酸鹽或氫氧化物等難溶物,改良效果顯著。 因為重金屬大部分為親硫元素,所以在水田中施用綠肥、稻草等,在旱地上施用適量的硫化鈉、石硫合劑等有利于重金屬生成難溶的硫化物。 對于砷污染土壤,可施加Fe2(SO4)3和MgCl2等生成FeAsO4、Mg(NH4)2、AsO4等難溶物減少砷的危害。另外,可以種植抗性作物或對某些重金屬元素有富集能力的低等植物,用于小面積受污染土壤的凈化。如玉米抗鎘能力強,馬鈴薯、甜菜等抗鎳能力強等。有些蕨類植物對鋅、鎘的富集濃度可達數百甚至數千ppm,例如,在被砷污染的土壤上谷類作物無法生存,但在其上生長的苔蘚砷富集量可達1250×10-6。 總之,按照“預防為主”的環保方針,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務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對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遷移轉化,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安全的農產品。
手抄報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水利基礎設施配套差,嚴重制約土地開發利用規模由于新疆山區水庫少,對水資源的調控能力較差,因此還不能做到適時適量的合理灌溉。此外,新疆渠系輸水系統滲漏損失嚴重,田間灌溉技術和管理落后,田問分水和量水的設施嚴重不足,毛灌溉定額高;土地平整度差,進入田間的水資源未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導致灌溉用水浪費。因此,水資源的粗放利用狀況已嚴重制約了土地開發利用的規模和質量。
2、農業用地與建設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
新疆是干旱地區,土地利用的主要形式是綠洲利用模式。由于受水量和水資源利用技術水平的嚴重制約,人工綠洲面積不可能任意擴大。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四大”基地和新型工業化的建設,以及小康社會、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新疆耕地與建設用地的矛盾日益突出,而且也對土地利用規模、質量和水平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設用地占用耕地的面積在逐年擴大。此外,其他用地也存在粗放利用的現象,城、鎮、村建設用地的效益沒有很好發揮。
3、后備土地資源豐富,但開發利用難度大
新疆后備土地資源豐富,可供開發利用的土地面積大,但受經濟條件和水資源的制約,土地利用率低。尤其是宣農后備土地資源質量差,鹽堿地占一多半,開發中改良土地的任務艱巨,投入成本高。農用地中,牧草地面積大,但大部分是荒漠草地,產草量低,極易退化。對牧草地的改良、開發利用難度極大,且耗資多、技術難度高。
4、耕地肥力低下,重用輕養
耕地中水澆地大多數分布在山前平原區,少數分布在山間盆地或谷地,旱地主要分布在北疆的阿勒泰、準噶爾西部、伊犁河谷及天山北坡東段地帶。區之間差異大,南疆(平均0、8%)低于北疆(平均1、35%)。各類養分之間的差異表現南疆土地的有機質、全氮和速效磷含量普遍較低,而鉀的含量中等偏上。
新疆耕地肥力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土壤天然肥力就較低的自然因素,也有部分地區采用撂荒耕作制,僅靠自然恢復地力的歷史因素。但更主要的原因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開發耕地的數量加大,在土地開發利用的同時,忽視了培肥地力,對耕地重用輕養或只用不養,造成了土壤肥力低下。
5、部分區域土壤次生鹽漬化嚴重
新疆降水稀少,耕地次生鹽漬化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1/3左右。主要集中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焉耆盆地、天山北坡等地?κ、阿克蘇、巴州、博州等地分布較廣,阿勒泰、伊犁、塔城盆地次生鹽漬化的面積相對較少,程度相對較輕。
6、部分區域土地沙化嚴重
新疆是我國土地荒漠化及沙化面積最大、分布最廣、危害最嚴重的省份,其土地荒漠化及沙化問題在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據國家林業局第三次沙化和荒漠化土地監測(2004年4月一2005年3月)結果顯示,新疆現有荒漠化土地總面積為107、16萬平方千米,占全區國土總面積的64、36%,沙化土地面積為74、63萬平方米,占44、82%。與1999年的全國第二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監測結果相比,全區沙化土地每年增加104平方米,這些增加的區域主要集中在南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和塔里木河流域下游。
7、土壤污染問題日益嚴重
由于經濟增長模式粗獷化,農田土壤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處置不規范污染了土壤環境,在部分區域污水灌溉造成了土壤重金屬含量超標;化肥、農藥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板結、土壤理化性質惡化;農膜大量殘留,影響土壤的通氣透水性,直接影響農作物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