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對煤礦企業的管理者,還是對廣大職工而言,“本質安全”都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名詞。其來源是從《煤礦安全規程》對本質安全型電氣設備的解釋演繹擴展而來,是煤礦安全管理的嶄新理念,屬安全管理上高層次的文化范疇。美國學者的一部理論專著《可靠性工程》,說的就是系統的可靠性,它指的就是從大系統到子系統到元件的可靠性。而我們所說的“本質安全”,其實是指安全管理理念的變化。過去人們普遍認為,煤礦企業屬于高危險行業,發生事故是必然的,不發生事故是偶然的。如果我們在工作中處處按照標準、規程作業,把事故降低到最低甚至實現零事故,從而得出結論:煤礦發生事故是偶然的,不發生事故是必然的,這就是“本質安全”。
其基本特征:
一是人的安全可靠性。不論在何種作業環境和條件下,都能按規程操作,杜絕“三違”,實現個體安全;
二是物的安全可靠性。不論在動態過程中,還是靜態過程中,物始終處在能夠安全運行的狀態;
三是系統的安全可靠性。在日常安全生產中,不因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況而發生重大事故,形成“人機互補、人機制約”的安全系統;
四是制度規范、管理科學。杜絕管理失誤,煤礦生產中實現零缺陷、零事故,從而基本形成無災可救、無險可搶,無事故發生的格局,在人們心中打印出煤礦企業就是安全型企業的全社會共識,進而改變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職工家屬對煤礦安全生產的焦慮和關注。
因此,煤礦實現本質安全意義重大、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