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日處暑:宜益腎養肝,潤肺養胃,衣食住行,也要“講究”!
身高管理
科學啟蒙
旋轉蠟筆
午休睡枕
3.30-4.1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4個節氣。此時,斗指戊(西南方),太陽黃經達150°,于每年公歷8月22-24日交節。
元吳澄在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處”即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結束。
中國古人將 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
鷹乃祭鳥:處暑之日“鷹乃祭鳥”,鷹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肅氣,冷酷地搏殺獵物。先獵之物要先陳列為祭,古人稱之“義舉”。
天地始肅:后五日“天地始肅”,天氣因“肅”而清,因“肅”必“肅殺”,所以,肅清后必帶來蕭瑟之氣。
禾乃登:再五日“禾乃登”,禾是五谷各類,天氣肅殺后,莊稼才有收成,成熟曰“登”。
此時太陽直射點會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會減弱,副熱帶高壓也向南撤退,氣溫逐漸下降。
但這期間仍會出現短期回熱天氣,謂之 “秋老虎”。一般在發生在公歷8月~9月之間,持續半個月到兩個月不等。
然而,總體上處暑后天氣會慢慢開始轉涼,正如民諺所言 “立秋不是秋,秋在處暑后”,秋高氣爽、天高云淡即是形容這個時節。
01
處暑習俗有哪些?
處暑的民俗活動很多,如祭祖、迎秋、放河燈、開漁節等。
祭祖
處暑節氣前后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
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
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迎秋
處暑之后,秋意漸濃,正是暢游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
民間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說,因此時天上的云彩疏散而自如,不像夏天那般擁擠成塊。因此處暑有了“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以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開漁節
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后是漁業收獲的時節,沿海地區常會在此節氣舉行多種形式的活動,歡送漁民出海,期盼漁業豐收。
02
處暑飲食有什么講究?
處暑過后,氣溫逐漸下降,日夜溫差逐漸增大,但白天氣溫仍較高。
此時飲食調養方面宜 益腎養肝,潤肺養胃。
吃鴨子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傳統。鴨肉味甘、咸、性涼,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
烏骨鴨藥用價值大,可使結核病患者減輕潮熱、咳嗽等癥;老母鴨能補虛滋陰,對久病體虛者或虛勞吐血者有補益作用。
鴨子的做法也五花八門,有白切鴨、檸檬鴨、烤鴨、荷葉鴨等。
老南京人會在家燉“蘿卜老鴨煲”或做“紅燒鴨塊”送給鄰居,這就是俗語中說的 “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喝粥去燥
處暑后要注意“去秋燥”,而去秋燥必須養陰,養陰的重點則在于留住水分。
平時要多吃平潤的食物,早餐可吃些溫熱粥或藥膳粥,如梨粥、百合粥、銀耳粥、杏仁粥、蓮子粥、堅果粥與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養生早餐。
這些食物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可益氣健脾、滋陰潤燥,是預防秋燥的佳品。
龍眼配稀飯
處暑的時候,老福州人要吃龍眼配稀飯,因為夏天天氣比較熱,人體消耗了很多熱量,吃龍眼能補充熱量。
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滋補養氣的作用。吃法就是剝一碗龍眼,混著稀飯一起吃。
涼茶
處暑煎藥茶的習俗自唐代以來已盛行。
處暑期間,先去藥店配制藥方,然后在家煎茶備飲,意謂入秋要吃點“苦”,處暑喝涼茶能夠清熱、去火、消食、除肺熱。
03
處暑后,衣食住行要講究
此外,在衣食住行方面也要講究。
衣
處暑時節,正值初秋,暑熱尚未退盡,因此不宜過多過早地添加衣服。
以自身感覺不過寒為準,提高機體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
但“秋凍”要因人而異,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對天氣變化敏感,要及時增減衣服。
食
秋天氣候干燥,燥氣傷肺,因此要多補水,對付“秋燥”。
專家建議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既能夠補充人體水分,又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此外,處暑節氣還適宜進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但這些食物一次進食不可太多,要少食多餐。
梨、冰糖、銀耳、沙參、鴨子等養陰生津的食物,或黃芪、黨參、烏賊、甲魚等能益氣保健的食物,也可適當多吃些,以調養身心。
住
秋季要確保室內通風,白天室內溫度不高可不開空調。
夜晚睡覺時最好關上門窗,腹部蓋薄被,以防脾胃受涼。
同時,室內可養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蘭、文竹等綠色植物,既能調節室內空氣,又能增加含氧量、促進睡眠。
行
秋季運動可選擇快走、登山、打球等,既能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又能使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氣神。
運動的時間適合選在早晚,如飯后散步或做點家務,放松精神,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消化吸收。
資料來源綜合自人民日報、央視新聞、養生中國微信。
組稿排版 宋宇 視覺設計 宮穎
................................
今日話題關注
“了不起的體育運動”
我們為什么要讓孩子運動?
運動可以給孩子帶來什么?
和孩子一起,積極運動起來吧!
................................................
新刊上線
右邊給我 一朵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