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錯!教會孩子3點,才有可能成功
父母對孩子嚴厲,初衷不過是讓孩子長大后能在社會中多一分“選擇”的權利,少一分“被選擇”的無奈,讓孩子的人生不留遺憾。父母的逼迫可能很嚴厲,但它會讓我們變得更好更強。
鋼琴家肖邦曾經說過:我每天努力練琴十幾個小時,最終世人用“天才”兩個字總結我所有的汗水。
人的興趣并非一成不變;任何興趣都不會一蹴而就。那么怎樣才能讓我們保持住當初的興趣激情呢?
下面,三招教你培養孩子保持興趣的激情
一、不要迷戀事物的光芒。
人類都有一份虛榮心。當我們看到別人在某方面做得很棒時,虛榮心就激起我們的好奇心,讓我們也對同類事物感興趣。
打住,此時的感興趣并不是真的興趣,它只是我們虛榮心所導致的內心向往,我們要看到達到你羨慕的那份榮耀之路的艱辛。
二、要有耐心和毅力
學習是一個反人性的事情,因為,沒有哪一份學習是輕松有趣的,沒有哪一個工作是完美的,哪怕再新鮮刺激、你再喜歡,年復一年的重復,遲早會消磨掉你的所有熱情。
只有保持住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努力堅持下去,在我們嘗到學習帶給我們的甜蜜,真正體驗到成就感后,那么你就會對它感興趣,甚至越來越有興趣,也越學越好。
三、要有強烈自律能力
如果你是一個成人,那你必須要培養自己的自律力;如果是兒童,那就要求父母不僅自己要有自律督促孩子,還要著重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唯有自律才能助你成功。
興趣并不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只是引起我們對每件事的關注。真正的興趣不是憑借一時的興起而定,而是靠長期的堅持練習鞏固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