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小被壓制的孩子,長大會優秀嗎?家長要知道3點
從小到大,許多父母對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應該是:你要聽話!你要懂事啊!你要乖一點。
雖然要求孩子聽話懂事,從小就被無數次灌輸和教育,但可以看到的是效果并不理想。
如果采訪身邊的父母:在帶孩子的過程中,你什么時候最狼狽?
“孩子不聽話”絕對能排進前三。
其實,孩子不聽話,處處和父母對著干,往往是因為被父母壓制的太多。當父母過于壓制,干涉孩子的時候,有時候,孩子明明知道是錯的事情,也偏要和父母對著干,甚至做出完全違背自己內心意愿的事情,而不自知。
一、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
很多父母認為,讓孩子吃飽穿暖,教給孩子規矩,讓孩子好好學習,長大考上好大學,有份好工作就是對孩子盡到責任了。事實上,父母首先給孩子的,應該是安全感。沒有充足的安全感做基礎,孩子的發展不過是鏡花水月,最終一場空。
而在父母壓制下長大的孩子,往往是最沒有安全感的。在父母的壓制下,孩子通常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活在父母的臉色下,而這將是孩子一輩子揮之不去的陰影,會鑄就孩子一生灰暗的底色。
經常有父母夸自己的孩子懂事,這樣的孩子通常被認為少年老成。在心理學上,少年老成其實是個負面的詞匯,意味著孩子跨越了應處的階段,過于早熟。在本該無憂無慮的年紀,因為父母的過多壓制,他們學會了看父母的臉色,學會了唯命是從來討好父母,內心在經過一番苦痛的掙扎后,最終絕望地對父母投降。
從短期來看,也許父母收獲了一個乖巧的孩子,但是最終,孩子會長成一個失去自由意志的提線木偶,并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二、乖孩子,未來很可能不夠出色
據數據調查表明,那些小時候在父母壓制下,變”乖“的孩子,長大后大多工作平穩,但在各行業中不會有特別出色的表現。
這類孩子從小在父母的壓制教育下長大,沒有形成自己真正的性格和獨立的人格。這種被父母要求聽話的孩子,長大后大多性格懦弱,進取心不強。
父母們喜歡的“乖孩子”進入社會后有的無法適應社會環境,對待生活和工作沒有太大的主動性和進取心。
據研究發現,被要求聽話的孩子小時候不懂得反抗或是宣泄自己的情緒也得不到父母的理睬,長大后可能會出現兩種極端的性格。
一種孩子長大后性格懦弱,沒有進取心。另一種一直聽話的孩子長大后性格變得很極端,冷漠、情緒化,有的孩子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一種補償心理,小時候太過壓抑,長大后通過這種方式發泄情緒。
三、讓孩子聽話本沒有錯,要講究方法
其實不是的,聽話不是要孩子不表達自己的觀點、自己的想法,而是父母要允許孩子遇到事情時發表自己的看法,要讓他學會自己處理問題,能適應每個階段的學習生活環境。
通過專業的教育學知識可以了解到,那種聽父母的話但有自我意識、懂得自己思考問題的孩子會形成獨立的人格,這種孩子長大后懂得尊重長輩,回報社會,有進取心,懂得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因此,身為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通過正確的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引導他們有個更好的未來。
聽話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關鍵看父母們怎么去引導和使用它。所以,爸爸媽媽們從今天起,試著讓孩子做自己,不要再事事要求孩子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