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v1tj"></form><noframes id="tv1tj">
<noframes id="tv1tj">

<form id="tv1tj"><nobr id="tv1tj"><meter id="tv1tj"></meter></nobr></form>
<address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tv1tj"></address>
    <listing id="tv1tj"><listing id="tv1tj"><cite id="tv1tj"></cite></listing></listing>

        <em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em>
        第一課件網板報幼兒管理
        當前位置: 第一板報網 > 板報文稿 > 故事 >

        人可以這樣慢慢變老

          我們每天呼吸著空氣,因為平常,忽略了它;我們每天用漢語拼音,讀書、打字、上網,同樣因為平常,也忽略了它。當有一天,有人問你,漢語拼音是哪來的?恐怕很少有人答得出。

          “轉眼一百多年過去了”,周有光今年已經108歲。他幽默地說:“上帝太忙,把我忘記了。”上帝把他忘記了,但這幾年讀者卻對他的作品津津樂道。

          讀他的人生故事,你會喜歡上求知、友愛、講真話的周有光,也會感慨,一位一百多歲的老人,居然會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敏銳的觀察力。

          這位百歲老人,每天花時間最多的事情不是去公園遛彎兒吊嗓子,不是吃這吃那惴惴于生命無常,而是讀書。他一直以“終生自我教育,百歲自學”自勉,說“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長跑,不要太在乎一時的長短,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來時迎,去時送,萬事順應自然,萬事莫要勉強,就是最好的了。”這就是一位百歲老人的人生智慧吧。

          別人五十歲準備回家抱孫子,周有光五十歲時才改行,還是大改行。他早年留學日本,學的是經濟,曾在美國華爾街工作過。新中國成立后,周有光作為經濟學教授,先后任教于復旦大學經濟研究所、上海財經學院。周有光通曉漢、英、法、日四種語言,是屈指可數的與愛因斯坦面談過的中國人,還是《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三位編委之一(其他兩位編委是劉尊棋和錢偉長院士)。

          周有光改行研究文字學,是偶然也是必然。早在歐洲學經濟時,周有光就對文字學產生了濃厚興趣,買了大量的書自學,當時中國還沒有文字學。1955年,國家進行文字改革,年過半百的周有光被委以重任。三年后,漢語拼音方案在全國人大會上通過并在全國推廣。

          周有光也不是一帆風順,他年輕時得過肺結核,當時是不治之癥;八年抗戰數度死里逃生;“文革”期間被下放到西北二十多年……他從未悲觀過。

          我最初讀周有光,是他的《語文閑談》,里面的文章,既長知識,又有趣。比如,“文革”期間,知識分子遭到不公正待遇。周有光在短文《斯文掃地》中寫道:“斯文掃地,原義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現代漢語詞典》),引申義:知識分子勞動改造,罰作掃地工作。”但作者并不是讓你哈哈大笑了事,他告訴你:“詞義不僅有時代性,還有特定的歷史背景,以及特殊的用法。”全文就這么點內容!墩Z文閑談》出版后成了暢銷書,于是周有光又寫了兩本,叫“續編”和“三編”。

          《百歲新稿》《朝聞道集》《拾貝集》《周有光106歲自選集》……百歲周有光告訴我們:人可以這樣慢慢變老。他更像個博學的長輩,教我們換個角度看世界:薩滿教不僅是我國滿族人的,在俄羅斯和西亞也深入人心;沙皇就是蒙古族“大汗”的意思;馬克思沒有看到資本主義全貌,因此資本論只可能是“哲學推理”,不可能是“科學論證”;八股文不是貶意……文章有長有短,思維敏捷,觀點犀利,讓人拍案叫絕。

        第一板報網是第一課件網旗下專業板報網站,提供各種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板,以及板報素材,板報教程等資源,是大家辦報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xed-int.com
        欧美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