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首飾加工店開不了多久就關門大吉了,只有“阿群手工”一開就是十五年,客戶更是綿綿不絕。
阿群最初在商場門口租了一張桌子和椅子,由開始的無人問津到后來客戶點名找阿群,這一步她走了五年。
五年之后,生意慢慢紅火起來,現在的客戶都是回頭客,回頭客再帶新客戶,新客戶又變成回頭客,又帶新客戶,如此良性循環并不斷擴大,全憑口碑營銷。
我們來的時候,正好是中午的飯點兒,店員問她吃什么,她說:“我現在對吃飯沒有興趣,我要先研究一下客戶的這塊玉如何編織才精巧。”
阿群卻說:“飾品加工看似挺簡單的,可是講究不少,顏色搭配、材質搭配、和佩戴者的氣質搭配等等,經驗是一方面,我喜歡做出的東西超出客戶的預期,做到自己認為的最好,無論它是鉆,是玉,是木,是石。”
聽完這番話,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別人家的店鋪陸續倒閉,而“阿群手工”不僅開成了J城老店,還開了三家分店。
阿群的成功是因為她能夠堅持15年一直用心追求極致,能夠耐得住無人問津的寂寞,在用心做到極致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和快樂。
我贊成李開復的說法: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阿群能夠堅持用心把事情做到極致就是在做“最好的自己”。
前幾天《面對面》節目,請來了董卿做嘉賓。褪去了華服的高貴大氣,穿著淡藍色襯衫的她,格外知性而清雅。
一臉誠摯地回答主持人王寧的問題,就像鄰家姐姐在與你娓娓而談,每一個回答的背后,都可以窺見她的35故事信念是追求成長。
她在舞臺上的游刃有余、笑看風云的瀟灑,其實都是日積月累的醞釀沉積,源于每一天都把自己那部分做到極致的堅持,才有了今天炫目的崢嶸。
她曾在北京電臺的一期節目里說,她每次主持完節目,都會抽離讓人羨仰的舞臺,沉下心來認真思考,這次的主持哪里做得不夠好,哪里表達得不夠清楚,還有哪些不足,讓自己下一次的主持比上一次更好。
厚積薄發的初露尖角是在2004年央視主持的全國青年歌手大賽上,她以落落大方、充滿親和力的知性風格征服了全場選手、觀眾,更驚艷了央視的領導。
在2005年,一襲紅色無袖長裙的董卿飄然走向了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成為全球華人矚目的焦點,當之無愧地成為繼倪萍、周濤之后的“央視當家花旦”。
眾所周知,女演員孫儷并不是科班出身,她身邊的人都在上戲、北電、中戲等學校經過4年的專業學習,而她的演技卻是在一部部戲里積累起來的。
孫儷一直告訴自己,只能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做得比別人好,所以也特別珍惜自己的每一個角色。
為了演好《羋月傳》她托朋友請來了一位復旦大學的歷史老師,為她講述關于那個時代的“私人定制”課程。
就像一起合作《辣媽正傳》的演員張譯說,孫儷好像黃酒,入口柔,后勁大兒。這個嬌小柔弱的女子心里總是有那股子勁兒。
她在《甄嬛傳》、《羋月傳》里演技的爆發并不是偶然,是她踏踏實實把每一個角色都做到自己的極致使然。
有人想寫出既漂亮又有深度的文章,堅持了幾個月,看不到成效放棄了,卻不知道那些成熟的寫作者堅持讀了多少書、學了多少文學理論、敲爛了多少鍵盤。
有人想要減肥,熱火朝天地去了健身房幾個月,體重并沒有如自己預料般狂減,于是放棄了,繼續羨慕著別人的馬甲線、小蠻腰,殊不知別人已經堅持健身數年。
你看到別人的成功,都好像在一夜之間,卻不知這是厚積到一定的時間,機會來了噴薄而出發生的質變。
就像毛竹,在它一生中的最初五年里,幾乎觀察不到它的生長,但只要五年一過,它就像施了魔法一樣迅速生長。
毛竹快速生長,完全依賴著它的根系,它前五年看似毫無變化,實際全部用來深深地扎根,最終創造了自己的奇跡。
所以現在最應該做的就是默默積累自己的能量,不管結果是什么,先把自己能夠做到的部分做到極致,這個用心沉淀的過程終會隱隱地決定你的未來,促成你某一刻的綻放。成功就是把喜歡的事情做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