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新生兒肺炎?
新生兒肺炎是指新生兒在宮內或分娩過程中、出生后吸入胎糞、羊水、胃內容物等異物,或出生前后感染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引起的肺部炎癥病理改變,是新生兒時期的常見疾病。因肺炎的病因不同,其病變部位、病理特點及臨床表現各不相同。

2.主要致病因是什么?
(1)內在因素:嬰幼兒呼吸系統發育尚未完善,機體的免疫功能不健全,加上呼吸系統解剖生理特點,故嬰幼兒易患肺炎。
(2)環境因素:肺炎的發生與環境有很密切的關系,如居室擁擠、通風不良、空氣污濁、陽光不足、冷暖失調等均可使機體的抵抗力降低,對病原體的易感性增加,為肺炎的發生創造了有利條件。
(3)常為病毒或細菌感染: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等;細菌以肺炎鏈球菌多見,近年來,肺炎支原體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日漸多見。
3.新生兒肺炎有哪些疾病表現呢?
大孩子肺炎主要表現是以發熱、咳嗽、咯痰、喘憋為主要疾狀,而多數新生兒呼吸道癥狀不明顯,有的患兒甚至沒有流涕、咳嗽、氣喘等,發熱也不多見,不易與其他疾病區別。
(1)呼吸快、呼吸不暢:正常新生兒呼吸頻率每分鐘40次左右,新生兒肺炎患兒呼吸可增加到每分鐘60次以上,有些病例表現為吹氣樣呼吸、吸氣性三凹征明顯。
(2)紫紺:肺炎患兒可以出現口周紫紺,重癥患兒口唇、指(趾)甲床、頭面部和全身都可以現紫紺,紫紺是缺氧的表現。
(3)咳嗽:新生兒患羊水吸入性肺炎、胎糞吸入性肺炎和宮內感染性肺炎時大多數是沒有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癥狀。而出生后感染性肺炎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傳播,呼吸道癥狀相對多一些,可表現為吃奶時的嗆咳,單聲咳及短暫的咳嗽。
(4)口吐白沫:口吐白沫是新生兒肺炎的特征之一,白沫主要來源于氣管內分泌物。
(5)發熱:大部分新生兒肺炎不發熱,即使發熱體溫也多為低熱,重癥患兒有時不但不發熱,僅表現為體溫不升。
(6)其他癥狀:早期表現為奶量減少、吐奶等消化不良的表現;進一步發展可以表現為嗆奶、吐沫。有些患兒還可出現腹瀉、嘔吐等消化道癥狀;重癥肺炎可能出現少吃不動、精神差、反應低下等全身癥狀。
4.新生兒肺炎如何治療?
新生兒肺炎原則上都應該住院治療,病情穩定的輕癥肺炎也可以不住院,但必須經過醫生診斷,在醫生指導下治療,同時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一旦病情加重,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療程一般l~2周;主要措施包括營養支持、生命體征監護、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期翻身拍背、霧化、吸痰及氧療、抗病原體治療等。
重癥肺炎療程更長,除基礎支持監護治療外,還需要無創呼吸機治療,甚至氣管插管機械通氣,部分新生兒可能合并臟器功能損害衰竭,需保護各臟器功能治療。
具體治療方案需要根據具體病情而定。
5.新生兒肺炎如何護理?
(1)要密切觀察寶寶的體溫變化、精神狀態、呼吸情況,出現發展變重的跡象及時到醫院就診。
(2)室內空氣要新鮮,太悶太熱對肺炎患兒都非常不利,可使咳嗽加重,痰液變稠,呼吸更為困難。室內的溫度、濕度也要適宜,新生兒室內溫度應在22℃~26℃為宜,相對濕度維持在60%,并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要避免對流,以防受涼。
(3)新生兒得了肺炎往往不愿吃奶,且奶后易嗆奶、吐奶,故應少量多次喂奶,喂奶過程中避免嗆奶,及時拍嗝,同時還要保證足夠的液體及熱量,避免發生新生兒低血糖。如喂奶時患兒口鼻周圍出現青紫、嗆咳,應立即停止,立即吸出奶液,必要時予吸氧。
(4)患兒因發熱、出汗、呼吸快而失去的水分較多,必要時可適當喂水,這樣也可以使咽喉部濕潤,使稠痰變稀,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可以到醫院做霧化。
(5)經常給寶寶翻身拍背,取頭高側位,以利于分泌物的排除。要注意寶寶鼻腔內有無分泌物,如若有鼻涕,可使用生理鹽水噴霧器清理鼻腔,如分泌物干痂,可用棉簽蘸水后輕輕取出,以解決因鼻腔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