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窩和蓮蓉壽包或許還是有一些神奇功效的。如今,香港老太太已經稱得上是世界最長壽的人群了。
雖然數十年來日本女性一直是世界最長壽人群,但由于日本去年蒙受的災害等原因,日本女性預期壽命下降到2011年的85.9歲,而此前一年還是86.3歲。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報告,男性預期壽命也出現了類似的下降趨勢。
香港的霧霾和高壓生活方式或許是出了名的,但據香港政府數據,2011年這座城市的女性平均預期壽命高達86.7歲。當地專家認為這得益于以下幾個因素:香港醫療既先進又極其便宜、市民愛運動以及健康的飲食。
公立威爾士親王醫院(Prince of Wales Hospital)已執業10年的醫生戴樂群說,今天的香港人在飲食方面一絲不茍;我們堅守亞式飲食,蔬菜自然不用說,而且我們的老年人吃肉不多;飯菜或蒸或炒,油脂不多。戴樂群說,香港飲食以魚類為重,而老年市民每天清晨散步、打太極,也都有利健康。戴樂群說,很多香港市民都雇得起家庭傭工,可能也是當地人如此長壽的原因之一,因為這些傭工有助于防止老年人跌倒,并鼓勵他們按時服藥。目前香港有大約30萬家庭傭工,主要來自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
分析人士認為,對于香港居民來說,醫療費用便宜至關重要。戴樂群舉例說,在香港公
立醫院就醫,不管是什么病,一天都只花120港元(約合15.5美元)。在香港社保援助機制之下,退休人士去公立醫院就醫費用全免。他說,不管他們需要什么,不管是髖骨骨折還是需要動手術,他們的藥品、一切的一切全都是免費的。但批評者說,香港在幫助老年人方面應該做的更多。由于香港天文數字般的房價,一部分老年人只能住在又熱又擠、可能只有幾步寬的“籠屋” 里。
香港中文大學(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社會工作學系教授黃洪說,雖說長壽是福,但老年人沒有任何真正的經濟或收入保障。他提到,香港三分之一的老年人都生活在貧困之中。雖然政府每月為65歲及以上人士提供一筆1,090港元(合140美元)的補助,即“生果金”,但批評者說,這筆錢不夠維持他們生存。黃洪說,每天早上都不難看到一群群的老太太在地鐵站游蕩,從商販那里盡可能多地收免費報紙,以便能夠作為再生紙賣掉,靠此勉強度日。
黃洪說,我們不能只看預期壽命,還要考慮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