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鐵獅子原鑄于公元953年,又名“鎮海吼”,是我國現存年代最早、體積最大、形態最完美的鑄鐵藝術工藝珍品。歷經千年風雨侵蝕,鐵獅子現已滿目瘡痍,銹跡斑斑,多處缺失破損。為重塑鐵獅形象,傳承滄州文明,2009年,滄州市委、市政府決定重鑄滄州鐵獅子,滄州東塑集團自愿出資1500余萬元,聘請國內頂級專家進行鑄造;2010年12月18日,新鐵獅整體澆鑄成功;今年3月26日,新鐵獅被成功安放到滄州市獅城公園。
新鐵獅高6.905米,長8.532米,寬4.18米,體積是原鐵獅子的1.32倍。新鐵獅還原了老鐵獅殘缺的下巴、尾巴等部位,并在尊重原貌的基礎上融入了當代藝術家的創作靈感。
據了解,千年鐵獅子是古人采用一種特殊的“泥范明鑄法”,外面拼以長寬三四十厘米不等的范塊,逐層壘起,分層澆鑄而成。新鐵獅采用現代先進的地下一次澆鑄成型技術,由于獅身太大、太高,澆鑄難度相當大。2010年1月28日,第一次鑄造結束后,技術人員在清理砂坑圍砂時發現鑄造的鐵獅獅身有裂痕,宣告失敗。2010年12月18日,再次啟動澆鑄,兩臺15噸座包、7臺10噸吊包經7個澆口同時澆鑄,前后歷時20多分鐘,終獲成功。
原滄州鐵獅子的鑄造比美國和法國的煉鐵術早七八百年,在世界冶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世界之最”新鐵獅讓當代滄州人再次展示了精湛的絕技。滄州鐵獅子的“復活”讓滄州歷史文化得以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