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卉木全芳備祖》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系統的植物詞典。為南宋學者陳景沂所編纂。成書于1256年。全書共58卷,分為果、花卉、草木、農桑、蔬菜和藥物等部分。這部書出版后,其它原本都已散失,F存唯一的原本保存在日本宮內廳書陵部。1979年10月,日本宮內廳把這本書的影印件贈送給我國。
最早研究野生食用植物的著作 《救荒本草》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研究野生食用植物的著作。為明代皇帝朱元璋的第5個兒子朱橚所撰。成書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全書分上、下兩卷,記載了在災荒時可利用的野生植物414種,其中出自以前本草的有138種,新增加的276種,分為草類245種,木類80種,米、谷類20種,果類23種,菜類46種。這些植物中不僅有常見的食用植物,還有習慣上不食用,甚至是有毒的植物。朱橚在自己的園圃里栽植了許多植物,不但親自觀察,而且叫畫工依照實物逐一繪圖,并對植物的產地、形態、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予以說明!毒然谋静荨肥艿绞澜缰参飳W家和科學史家的高度贊賞。
相關資料:
全芳備祖是宋代花譜類著作集大成性質的著作,著名學者吳德鐸先生首譽其為“世界最早的植物學辭典”。
陳泳(1035一1112),字景沂,號肥遁,又號愚一子
根據韓境序和輯者自序,陳景沂早年即便著手纂集《全芳備祖》,幾經努力,估計脫稿在理宗即位(1225)前后。其時,作者約30歲左右,故自稱是“少年之書”。其付刻期約在寶佑癸丑至丙辰間(1253-1256)。
此書專輯植物(特別是栽培植物)資料,故稱“芳”。據自序:“獨于花、果、草、木,尤全且備”,“所輯凡四百余門”,故稱“全芳”;涉及有關每一植物的“事實、賦詠、樂賦,必稽其始”,故稱“備祖”。從中可知全書內容輪廓和命名大意。
書分前后兩集。前集27卷,為花部,分記各種花卉。如卷一為“梅花 ”,卷二為“牡丹 ”,卷三為“芍藥”等等120種左右。后集31卷,分為7個部分,計九卷記果,三卷記卉,一卷記草,六卷記木,三卷記農桑,五卷記蔬,四卷記藥。著錄植物150余種。
各種植物之下又分三大部分,一是“事實祖”,下分碎錄、紀要、雜著三目,記載古今圖書中所見的各種文獻資料;一是“賦詠祖”,下分五言散句、七言散記、五言散聯、七言散聯、五言古詩、五言八句、七言八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凡十目,收集文人墨客有關的詩、詞、歌、賦。一是“樂賦祖”,收錄有關的詞,分別以詞牌標目。
從篇幅來看,全書雖然側重于辭藻,但也有探求生植原理的用意。作者在自序中說:“嘗謂天地生物豈無所自,拘目睫而不究其本原,則與朝菌為何異?竹何以虛?木何以實?或春發而秋凋,或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此理所難知也。且桃李產于玉衡之宿,杏為東方歲星之精。凡有花可賞,有實可食者,固當錄之而不容后也。”
書中對于各部每種植物的序次頗為注意,例如花部首牡丹 ,果部首荔枝 ,卉部以芝為首,木部以松為首。這些雖然沒有科學的依據,但卻是時尚的反映。譜錄 類著作的一大特點是面向觀賞,既為觀賞服務,就必然要對所觀賞的對象品評高下,因此,分級劃等也就成為譜錄類著作的主要內容。《全芳備祖》 作為譜錄類著作的集成,自然也不落窠臼。
作為一部既全且備的植物學著作,書中保留了不少是人間罕見或不傳的珍品。這也是這本書留給后人最大的一筆財富。
《全芳備祖》 雖取材于前人的著作,但也時出新意,用“陳肥遯識”或“陳肥遯云”等的字樣,來表明自己的看法。這和明代徐光啟在編纂《農政全書》時,以“玄扈先生曰”的方式,來兼出獨見有相似之處。比如,書中以“陳肥遯云”的方式,對蔡襄《荔枝 譜》 中所論33種荔枝中“間有不論或論未備及有遺者”進行了補充,共24個品種。又如,韓彥直在《橘錄》 中列出了27個品種,這27個品種中又推乳柑為第一,稱為真柑,意思是說其它都是假冒偽劣,而乳柑中又以產于泥山者為第一!度紓渥妗吩诔浟恕堕黉洝分笳f,“以上皆韓彥直之錄也。韓但知乳橘出于泥山,獨不知出于天臺之黃巖也。出于泥山者固奇也,出于黃巖者,天下之奇也。”并注明“陳肥遯識”字樣。
《全芳備祖》初版一套八冊,印數很少。東傳日本,藏于宮內省圖書館。中日邦交正;螅趦蓢鴮W者共同努力下,特別是日本學者天野元之助的鼎力斡旋和《日本國際交流基金》的贊助,1979年10月,《全芳備祖》影印件運抵北京。農業出版社以此為底本,配以國內抄藏本,第一次影印出版全書,列為"中國農學珍本叢刊"第一種。這部湮沒七百多年的植物學巨著,得以再傳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