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材料都有電阻。如果將某材料做成長1厘米、截面為1平方厘米的樣品,則蓋樣品的電阻就叫做這種材料的電阻率。平時常用電阻率來表特征材料導電的難易。良絕緣體的電阻率比良導體的要大1025倍。良導體有鋁、銅、銀等。在常溫下銀的電阻率最小,約為1.59x10-6歐姆·厘米。為了減少因電阻所損耗的電能,人們常用鋁、銅、銀這類電阻小的材料做導線,以輸送電能,或傳遞聲音、圖像等信息的電信號。
材料的電阻還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一般說來,溫度越高,電阻越大。起初,人們認為溫度要降到絕對零度,電阻才會為零。后來才發現,不少材料的電阻在接近絕對零度的某個溫度上就會降到零。此材料就變成了沒有電阻的超導體。
相關資料:
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就叫該導體的電阻。
電阻器簡稱電阻(Resistor,通常用“R”表示)是所有電子電路中使用最多的元件。電阻的主要物理特征是變電能為熱能,也可說它是一個耗能元件,電流經過它就產生內能。電阻在電路中通常起分壓分流的作用,對信號來說,交流與直流信號都可以通過電阻。
電阻都有一定的阻值,它代表這個電阻對電流流動阻擋力的大小。電阻的單位是歐姆,用符號“Ω”表示。歐姆是這樣定義的:當在一個電阻器的兩
在國際單位制中,電阻的單位是Ω(歐姆),此外還有 KΩ(千歐), MΩ(兆歐)。其中:
1MΩ=1000KΩ , 1KΩ=1000Ω。
電阻的阻值標法通常有色環法,數字法。色環法在一般的的電阻上比較常見。由于手機電路中的電阻一般比較小,很少被標上阻值,即使有,一般也采用數字法,即:
10^1——表示10Ω的電阻; 10^2——表示100Ω的電阻; 10^3——表示1KΩ的電阻; 10^4——表示10KΩ的電阻; 10^6——表示1MΩ的電阻; 10^7——表示10MΩ的電阻。
如果一個電阻上標為22*10^3,則這個電阻為22KΩ。
數碼法
用三位數字表示元件的標稱值。從左至右,前兩位表示有效數位,第三位表示10n(n=0~8)。當n=9時為特例,表示10^(-1)。塑料電阻器的103表示10*10^3=10k。片狀電阻多用數碼法標示,如512表示5.1kΩ。電容上數碼標示479為47*10^(-1)=4.7pF。而標志是0或000的電阻器,表示是跳線,阻值為0Ω。數碼法標示時,電阻單位為歐姆,電容單位為pF,電感一般不用數碼標示。
電阻器的電氣性能指標通常有標稱阻值,誤差與額定功率等。
它與其它元件一起構成一些功能電路,如RC電路等。
電阻是一個線性元件。說它是線性元件,是因為通過實驗發現,在一定條件下,流經一個電阻的電流與電阻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即它是符合歐姆定律:I=U/R
常見的碳膜電阻或金屬膜電阻器在溫度恒定,且電壓和電流值限制在額定條件之內時,可用線性電阻器來模擬。如果電壓或電流值超過規定值,電阻器將因過熱而不遵從歐姆定律,甚至還會被燒毀。線性電阻的工作電壓與電流的關系如圖1所示。 電阻的種類很多,通常分為碳膜電阻,金屬電阻,線繞電阻等:它又包含固定電阻與可變電阻,光敏電阻,壓敏電阻,熱敏電阻等。
通常來說,使用萬用表可以很容易判斷出電阻的好壞:將萬用表調節在電阻擋的合適擋位,并將萬用表的兩個表筆放在電阻的兩端,就可以從萬用表上讀出電阻的阻值。應注意的是,測試電阻時手不能接觸到表筆的金屬部分。但在實際電器維修中,很少出現電阻損壞。著重注意的是電阻是否虛焊,脫焊。
作用:
主要職能就是阻礙電流流過 ,應用于限流、分流、降壓、分壓、負載與電容配合作濾波器及阻匹配等.數字電路中功能有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
物體電阻計算公式:R=ρL/S,其中,L為物體長度,S為物體的橫截面積,比例系數ρ叫做物體的電阻系數或是電阻率,它與物體的材料有關,在數值上等于單位長度、單位面積的物體在20℃時所具有的電阻值。
常見導體的電阻率
材料 20℃時的電阻率 (µΩ? m)
銀 0.016
銅 0.0172
金 0.022
鋁 0.029
鋅 0.059
鐵 0.0978
鉛 0.206
汞 0.958
碳 25
康銅(54%銅,46%鎳) 0.50
錳銅(86%銅,12%錳,2%鎳) 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