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v1tj"></form><noframes id="tv1tj">
<noframes id="tv1tj">

<form id="tv1tj"><nobr id="tv1tj"><meter id="tv1tj"></meter></nobr></form>
<address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tv1tj"></address>
    <listing id="tv1tj"><listing id="tv1tj"><cite id="tv1tj"></cite></listing></listing>

        <em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em>
        第一課件網板報幼兒管理
        當前位置: 第一板報網 > 板報文稿 > 世界之最 >

        第一支機槍——單管多膛手搖連發槍

        1718年,英國人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機槍--單管多膛手搖連發槍,并取得專利,但由于該槍太重,裝彈困難,沒有得到推廣使用。


        關于機槍:

          機槍是帶有槍架或槍座,能實現連發射擊的自動槍械。
          機槍帶有兩腳架、槍架或槍座,能實施連發射擊的自動槍械。機槍以殺傷有生目標為主,也可以射擊地面、水面或空中的薄壁裝甲目標,或壓制敵火力點。通常分為輕機槍、重機槍、通用機槍和大口徑機槍 。根據裝備對象,又分為野戰機槍(含高射機槍)、車載機槍(含坦克機槍)、航空機槍和艦用機槍。輕機槍裝有兩腳架,重量較輕,攜行方便。戰斗射速一般為80~150發/分,有效射程500~800米。重機槍裝有穩固的槍架,射擊精度較好,能長時間連續射擊,戰斗射速為200~300發/分,有效射程平射為800~1000米,高射為500米。通用機槍,亦稱兩用機槍,以兩腳架支撐可當輕機槍用,裝在槍架上可當重機槍用。大口徑機槍,口徑一般在12毫米以上,可高射2000米內的空中目標 、地面薄壁裝甲目標和火力點。
          加特林多管式機關槍──多管式機槍起源于15世紀、16世紀的多管式機槍以及后來的的多管炮。美國著名機械師理查德·杰丹·加特林于1862年發明了手搖式多管重機槍。加特林把6至10根槍管并列

        安裝在一個旋轉的圓筒上,手柄每轉動一圈,各槍管依次完成裝彈、射擊、退殼等動能。一個熟練的射手,每分鐘可發射約400發子彈。加特林機槍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功的多管式機關槍,雖然它后來被其它的新型機槍所取代,但它的結構原理至被作戰飛機和軍艦上的多管速射炮所應用并保留著 “加特林機關槍(炮)”的名字。
          馬克沁重機槍──美國工程師海勒姆·斯蒂文斯·馬克沁出身貧寒,通過勤奮自學而成為知名的發明家。1882年,馬克沁赴英國考察時,發現士兵射擊時常因老式步槍的后坐力,肩膀被撞得青一塊紫一塊。這說明槍的后坐具有相當的能量,這種能量來自于槍彈發射時產生的火藥氣體。馬克沁正是從人們習以為常、熟視無睹的后坐現象中,為武器的自動連續射擊找到了理想的動力。馬克沁首先在一支老式的溫切斯特步槍上進行改裝試驗,利用射擊時子彈噴發的火藥氣體使槍完成開鎖、退殼、送彈、重新閉鎖等一系列動作,實現了單管槍的自動連續射擊,并減輕了槍的后坐力。馬克沁在1883年首先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動步槍。后來,他根據從步槍上得來的經驗,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他的槍管短后坐自動射擊原理。他還改變了傳統的供彈方式,制作了一條長達6米的帆布彈鏈。為機槍連續供彈

        。為給因連續高速射擊而發熱的槍管降溫冷卻,馬克沁還采用水冷方式。馬克沁在1884年制造 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夠自動連續射擊的機槍,射速達每分鐘600發以上。
          馬克沁重機槍首次實戰應用是在1893─1894年南中非洲羅得西亞英國軍隊與當地麥塔比利──蘇魯士人的戰爭中,在一次戰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國部隊僅憑4挺馬克沁重機槍打退了5000多麥塔比利人的幾十次沖鋒,打死了3000多人。
          馬克沁重機槍獲得成功后,許多國家紛紛進行仿制,一些發明家和設計師針對馬克沁重機槍的原理和結構進行改進和發展。1892年,美國著名械設計家勃朗寧和奧在利陸軍尉馮·奧德科萊克幾乎同時發明了最早利用火藥燃氣能量的導氣式自動原理的機槍,這種自動原理為今天的大多數機槍年采用。美國槍械設計師B·B·霍奇基斯所設計的1814型機槍是最早的氣冷式機槍,這種機槍取消了水冷式機槍上笨重的注水套筒,使機槍較為輕便。
          輕機槍──最早的機槍都很笨重,僅適用于陣地戰和防御作戰,在運動作戰和進攻時使用不方便。各國軍隊迫切需要一種能夠緊隨步兵實施行進間火力支援的輕便機槍。
          丹麥炮兵上尉烏·歐·赫·麥德森,在馬克沁發明重機槍后不久,即開始研制輕機槍。在18世紀90年代,麥德森設計

        制造了一挺可以使用普通步槍子彈的機槍,定名為麥德林輕機槍。該機槍裝有兩腳架,可抵肩射擊,全重不到10公用。麥德林機槍性能十分可靠,口徑和結構多變可適應不同用戶要求,因此是當時軍火市場上的熱門貨。
          在1901年,意大利的吉庇比·佩利諾也曾研制出一種性能非常出色的輕機槍,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意大利當局決定對其嚴加保密,為了不走漏風聲,竟下令不準生產佩利諾機槍,卻從國外訂購大批性能劣于佩利諾機槍的重機槍裝備意大利軍隊。直到1916年,意大利軍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吃到了缺少輕機槍的苦頭之后,才匆忙將佩利諾機槍投入生產裝備軍隊。
          輕重兩用機槍─輕重兩用機槍又稱通用機槍,它既可以成為輕機槍,因便靈活,緊隨步兵實施行進間火力支援;又可以成為重機槍,發揮射程遠,連續射擊時間長的威力。
          德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在這次大戰中,水冷式重機槍顯示了很大威力。所以在1919年美、英、法等戰勝國強加給德國的凡爾塞和約中,明文禁止德國對任何水冷式重機槍的研制。希特勒建立德國納粹政權的初期,既要重整軍備,發展新武器,又要掩人耳目,避免列強的制裁。所以德國在發展輕機槍的幌子下,研制了一種新型的機槍。這種槍改水冷為空氣冷

        卻,槍管裝卸非常簡便,用更換槍管的辦法解決因連續射擊而發生的槍管過熱問題,供彈方式既可用彈鏈,又可用彈鼓,既可配兩腳架,又可裝三腳架。這種MG─34式機槍裝在兩腳架上,配上彈鼓,就是輕機槍(重12公斤);裝在三腳架上,配上彈鏈,就是重機槍;若在高射槍架上,又可作高射機槍用。并還能安裝在坦克和裝甲車上。這是世界上第一種輕重兩用機槍。它后來改進發展為MG─43輕重兩用機槍。
          帶有兩腳架、槍架或槍座,能實施連發射擊的自動槍械。機槍以殺傷有生目標為主,也可以射擊地面、水面或空中的薄壁裝甲目標,或壓制敵火力點。通常分為輕機槍、重機槍、通用機槍和大口徑機槍 。根據裝備對象,又分為野戰機槍(含高射機槍)、車載機槍(含坦克機槍)、航空機槍和艦用機槍。輕機槍裝有兩腳架,重量較輕,攜行方便。戰斗射速一般為80~150發/分,有效射程500~800米。重機槍裝有穩固的槍架,射擊精度較好,能長時間連續射擊,戰斗射速為200~300發/分,有效射程平射為800~1000米,高射為500米。通用機槍,亦稱兩用機槍,以兩腳架支撐可當輕機槍用,裝在槍架上可當重機槍用。大口徑機槍,口徑一般在12毫米以上,可高射2000米內的空中目標 、地面薄壁裝甲目標和火力點。
          MG─34式機槍于1934年研制成功,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顯示了它的優越性,使得其它國家紛紛效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研制出了多種兩用機槍。如今,輕重兩用機槍已經是基本取代了重機槍的地位。

        第一板報網是第一課件網旗下專業板報網站,提供各種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板,以及板報素材,板報教程等資源,是大家辦報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xed-int.com
        欧美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