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女神像是法國人民送給美國的禮物,它于1886年完成,由奧古斯特巴托爾迪設計,由古斯塔夫艾菲爾指導制作,高46.50米,重252噸。
相關資料:
名稱:自由女神像(英文:Statue of Liberty,法語:Statue de la liberté),又稱“自由照耀世界”(英語: 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法語:Liberté éclairant le monde)
作者:巴托爾迪、維雷勃杜克
時間:1874~1884年
材質:鋼、銅
規格:高46米(加基座為93米),重229噸
地理坐標:40°41'21.17"N,74°02'40.41W
簡介:
是法國在1876年贈送給美國的獨立100周年禮物,位于美國紐約市哈德遜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自由島的重要觀光景點。(原來法國計劃送給埃及的,因為神像是女性被埃及拒絕,后轉送給美國成為紐約市甚至全美國的標志。)
法國著名雕塑家巴托爾迪歷時10年艱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設計來源于雕塑家的母親,而女神高舉火炬的右手則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為藍本。
自由女神穿著古希臘風格的服裝,頭戴光芒四射的冠冕,有象征世界七大洲及四大洋的七道尖芒。女神右手高舉象征自由的長達12米的火炬,左手捧著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獨立宣言》,腳下
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為93米,重200多噸,是金屬鑄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臺基上。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約瑟夫·普利策籌集10萬美金建成的,現在的底座是一個美國移民史博物館。
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整座銅像以120噸的鋼鐵為骨架,80噸銅片為外皮,以30萬只鉚釘裝配固定在支架上,總重量達225噸。
歷史
自由女神像的鋼鐵骨架由設計巴黎鐵塔的埃菲爾設計,雕像由法國雕刻家維雷勃杜克設計,并在巴黎完成。法國政府將這一標志自由的紀念像,作為慶祝美國獨立100周年的禮物贈給美國。
1869年,巴特爾完成了自由女神像的草圖設計。1874年造像工程開工,到1884年完全竣工,前后歷時十年。
1884年7月6日,自由女神像正式贈送給美國。8月5日,神像底座奠基工程開始,基座高約27米,由花崗石混凝土制成;旅媸谴蛉敫ヌ匚榈鹿疟ぶ行牟课6米深處的混凝土巨柱。該古堡是一座軍用炮臺
1886年10月28日,紐約港輪船汽笛齊鳴,煙花四起,在21響禮炮聲中,格羅弗·克利夫蘭總統將北美洲或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贈送給了美國人民。從此,進入紐約港的船只上的乘客可以看見屹立的自由女神高舉自由火炬。對成千上萬個來美國的移民來說,自由女神是擺脫舊世界的貧困和壓迫的保證, 自由女神像成了美國的象征。
1916年,威爾遜總統為女神像安裝了晝夜不滅的照明系統并主持了竣工儀式。
1942年美國政府做出決定,將自由女神像列為美國國家級文物。
1984年~1986年,曾進行整修。
象征意義
一個多世紀以來,聳立在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銅像已成為美利堅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誼的象征,永遠表達著美國人民爭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
1851年,路易·波拿巴發動了推翻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政變。一天,一群共和國黨人在街頭筑起防御公事,與政變者展開巷戰。暮色時分,一位忠于共和政權的年輕姑娘,手持燃燒的火炬,躍過障礙物,高呼“前進”
自由女神像基石上銘刻的猶太女詩人愛瑪·拉扎露絲的十四行詩《新巨人》中的詩句:
歡迎你,
那些疲乏了的和貧困的,
擠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眾,
那熙熙攘攘的被遺棄了的,
可憐的人們。
把這些無家可歸的
飽受顛沛的人們
一起交給我。
我高舉起自由的燈火!
自由女神像底座的十四行詩
原文
The New Colossus Not like the brazen giant of Greek fame,
With conquering limbs astride from land to land;
Here at our sea-washed, sunset gates shall stand
A mighty woman with a torch whose flame
Is imprisoned lightning, and her name
Mother of Exiles. From her beacon-hand
Glows world-wide welcome; her mild eyes command
The air-bridged harbor that twin cities .
"Keep ancient lands your storied pomp!" cries she with silent
lips.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sed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譯文
不似希臘偉岸銅塑雕像
擁有征服疆域的臂膀
紅霞落波之門你巍然屹立
高舉燈盞噴薄光芒
您凝聚流光的名字 ——
放逐者之母
把廣袤大地照亮
凝視中寬柔撒滿長橋 海港
“扼守你們曠古虛華的土地與功勛吧!”她呼喊
顫栗著緘默雙唇:
把你,
那勞瘁貧賤的流民
那向往自由呼吸,又被無情拋棄
那擁擠于彼岸悲慘哀吟
那驟雨暴風中翻覆的驚魂
全都給我!
我高舉燈盞佇立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