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v1tj"></form><noframes id="tv1tj">
<noframes id="tv1tj">

<form id="tv1tj"><nobr id="tv1tj"><meter id="tv1tj"></meter></nobr></form>
<address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tv1tj"></address>
    <listing id="tv1tj"><listing id="tv1tj"><cite id="tv1tj"></cite></listing></listing>

        <em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em>
        第一課件網板報幼兒管理
        當前位置: 第一板報網 > 板報文稿 > 世界之最 >

        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中國的京杭大運河

        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中國的京杭大運河

         

        中國的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縱貫北京、天津兩市,流經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一些著名運河如蘇伊士運河,其長度只有它的1/10。京杭大運河不但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其開鑿的時間也極早。在公元前5世紀開鑿如此長的運河,堪稱世界之最,舉世公認這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一大奇跡。

         

        相關資料: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北伐齊國,稱霸中原,就在公元前485年起開鑿邗溝,從邗城(今江蘇揚州)東南到末口(今江蘇淮安),溝通了長江和淮河兩大水系,奠定了大運河的初基。這段運河的開鑿至今已經有2400多年歷史了。到了隋朝,隋文帝建都長安(今西安),由于供給京師的糧食主要靠黃河運輸,而黃河上又有三門峽阻隔,運糧十分不便,京師的糧食供應有很大的困難。一遇荒年,京師軍民就沒有飯吃。公元594年,由于連續幾年的荒年,隋文帝不得不帶領京師軍民到洛陽就食。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當時已遷都洛陽,為了從外地調運糧食到京師,并到揚州看“瓊花”,就征集幾百萬民工,開挖通濟渠,使之南接邗溝。從長安到揚州沿渠修筑御道、離宮。同時還從洛陽附近開鑿永濟

        渠,連接衛河,通達天津,然后沿永定河通達北京。隋朝大業六年(610年)又拓寬浚深江南河,從京口(今江蘇鎮江)直達余杭(今杭州),兩岸寬達十余丈,能通“龍舟”。至此,南北大運河全部開鑿完成,成為我國歷史上可與萬里長城媲美的偉大工程。

        在古代,大運河是全國南北的交通干道。為了維護國家的開支和滿足統治者驕奢淫逸生活的需要,歷代封建統治者每年都要從江南搜括巨額糧米和財物,運到北方,歷史上稱為“漕運”。在唐朝,每年從大運河運到北方的糧食達200萬石以上。到宋朝,增加到700萬石。元朝建都北京以后,由于南宋以來經濟中心南移,江南一帶比中原的經濟更為發達,因此元朝統治者更加仰賴江南糧米。元朝初期,漕運采用的辦法是“水陸兼運,河海并漕”,大部分糧米依靠海運,小部分經由隋朝開鑿的大運河轉運。這條路線迂回曲折,航程漫長,十分費時費力,再加上運河年久失修,河道淤塞,航行困難,無法滿足元朝統治者從江南運糧的需要。為了縮短航程,避免繞道洛陽,先后又開鑿了濟州河、會通河和通惠河。這樣就形成了今天杭州直到北京的京杭大運河,里程比原來縮短了1000多千米。

        大運河是古代勞動人民用智慧和血汗開鑿出來的,但是,它卻成了統治階級榨取民脂民膏的吸血管。正如一首民謠里所唱的:“運河水,長又長,千船萬船運皇糧。漕米堆成倉,漕夫餓斷腸!

        建國以后,大運河獲得了新生。國家多次對大運河進行分段整治,大部分淤塞的河道都已恢復通航。在運河的南端杭州,完成了運河與錢塘江的溝通工程,使大運河航線延長了7千米,從此,大運河的船只可以直接進入錢塘江。

         

        第一板報網是第一課件網旗下專業板報網站,提供各種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板,以及板報素材,板報教程等資源,是大家辦報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xed-int.com
        欧美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