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3月, 在倫敦的古董市場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拍賣,出售的古董是倫敦橋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 倫敦議會的伊凡·魯金作為買方代表, 儀246萬美元將倫敦橋售給了美國加利福利亞洲的洛杉磯的麥古拉石油公司。創造了世界上被拍賣的最大古董的紀錄。隨后,麥古拉公司又耗費了690萬美元面將倫敦橋拆成一塊塊10噸左右重的梯形石塊運往美國亞利桑那州哈瓦蘇市湖重新搭建起。大功告成后,冉冉升起了大氣求以示慶賀,并于1971年10月10日重新提了詞
相關資料:
倫敦塔橋
London Tower Bridge
基本信息
建筑名稱:倫敦塔橋(Tower Bridge,London)
地理坐標:51°30'18''N,0°04'32''W
主要數據:塔橋兩端由4座石塔連接, 兩座主塔高35米。河中的兩座橋基高7.6米,相距76米。
修建時間:1886年。1894年建成通車。
概況簡介
倫敦塔橋倫敦塔橋是從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口算起的第一座橋(泰晤士河上共建橋15座),也是倫敦的象征,有“倫敦正門”之稱。該橋始建于1886年,1894年6月30日對公眾開放,將倫敦南北區連接成整體。
倫敦塔橋是一座吊橋,最初為一木橋,后改為石橋,現在是座擁有6條車道的水泥結構橋。河中的兩座橋基高7.6米,相距76米,橋基上建
從橋上或河畔,可以望見停在不遠處河上的英國軍艦“貝爾法斯特”號,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英國保留得最完整的軍艦。
設計巧妙
倫敦塔橋塔橋高高聳立在泰晤士河上,河中的兩座橋基高7.6米,橋基上建有兩座主塔,為花崗巖和鋼鐵結構的方形五層塔,高40多米,兩座主塔上建有白色大理石屋頂和5個小尖塔,遠看仿佛兩頂皇冠。兩塔之間的跨度為60多米,塔基和兩岸用鋼纜吊
倫敦塔橋的設計頗為合理,在世界橋梁建筑業中有口皆碑。兩岸兩座用花崗石和鋼鐵建成的高塔,高約60米,分上下兩層。上層支撐著兩岸的塔,下層橋面可讓行人通過,也可供車輛穿行。如果巨輪鳴笛而來,下層橋面能夠自動往兩邊翹起,此時行人可改道從上層通過。橋內設有商店、酒吧,即使在雨雪天,行人也能在橋中購物、聊天或憑欄眺望兩岸風光。
從外表來看,塔橋的兩端是維多利亞時代的磚石塔,但實際上塔身的結構主要是鋼鐵的。里面裝有用來開合各重1000噸橋梁的水力機械。塔橋自建成至今,機械功能一直正常,從未發生故障。巨輪鳴笛致意后,上升機械只需一分鐘便能使橋面升起。倫敦塔橋-橋面張開
塔橋的設計是為了同時滿足航運和路面交通兩方面的需要。塔橋博物館工作人員解釋說,當時所有的橋都建在塔橋的西面,維多利亞中期隨著貿易的發展倫敦開始向東擴展,考慮要再建一座橋緩解交通,但碼頭老板反對,認為橋會阻止他們船只通過,討論了多年終于建成了塔橋,她張開橋面時可以讓大船通過,而水平的橋面又利于馬車的行走。可以翻轉的每半個橋面的重量都在1000噸以上。塔橋從1895年全面投入使用以來橋面一共張開過6000多次,平均每星期張開十次。塔橋需要25個人負責它的操作和維護。負責人帕特森說,打開橋面需要五個人,控制室里有一個人,另外四個人在外面監控路面情況。
塔橋兩端由4座石塔連接, 兩座主塔高35米,方正厚重,風格古樸,遠望如兩頂皇冠,雄奇壯偉。
旅游指南
倫敦塔橋游人可在塔橋上步行瀏覽,不須收費。參觀塔橋可從北邊的塔橋乘電梯上去,觀看大橋的結構工程,然后從大橋的高空通道上走過泰晤士河,飽覽泰晤士河及兩岸的秀麗景色。塔內有展室可了解橋的歷史及工作情況。在西敏寺橋(國會大廈后面)每天有游船公司協辦的泰晤士河游(國會大廈—塔橋),行程近1小時,船費約8英鎊。參觀塔橋博物館和“貝爾法斯特”號軍艦都要收費,且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