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韓兩國民族相同、語言相同,血脈相連、骨肉難分。要不是當年那位美軍小軍官在北緯38度線上畫了一道,要不是為期3年的半島鏖兵,今天屹立在半島上的應當是一個強盛的、繁榮的、統一的高麗國家!在此對這兩個國家軍隊的軍銜制度作一簡述,同時真心希望這兩種軍銜在不久的將來合并成一種有高麗民族特色的軍銜。
朝鮮軍銜:等級之多,世界之最
朝鮮人民軍自1948年2月8日建軍伊始即實行軍銜制度,當時設立有如下軍銜等級:將官(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士官(準尉、上士、中士、下士),戰士(上等兵/上等水兵、列兵/水兵),共5等18級。人民軍的第一代軍銜標志與當時的蘇聯紅軍極為相似,只是多了一個“兩杠四星”的大校。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當戰局危難時,朝鮮黨、政府推舉金日成同志為內閣首相(相當于國務院總理,1948年即任此職)兼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并授予大將軍銜!敖鹑粘蓪④姟边@一尊稱由此而來。1953年2月7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發布政令:授予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以元帥稱號,授予民族保衛相崔庸健以次帥稱號。政令稱,由于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
成在抗日民族解放斗爭中和創建、加強與發展朝鮮人民軍的事業中,建立了特出的功勛,并在反對美、英帝國主義武裝侵略者的正義的祖國解放戰爭中,以卓越的指揮建立了光輝的功勛,特在光榮的朝鮮人民軍建軍5周年之際,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由于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民族保衛相崔庸健在加強朝鮮人民軍的事業中和祖國解放戰爭中建立了功勛,特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次帥軍銜。根據這一政令,朝鮮于1953年增設了朝鮮元帥、朝鮮次帥(習慣上稱人民軍次帥)等高級軍銜。1958年將準尉軍銜改為特務上士軍銜。1992年設立最高軍銜朝鮮大元帥,并在金日成同志80歲壽辰時,將這一最高軍銜授予金日成同志。1998年,為慶祝朝鮮建國50周年,將列兵軍銜增為4級上等兵、中等兵、下等兵、新兵。至此,朝鮮現行軍銜體系最終形成。朝鮮軍銜的特點有五:1.元帥分3級、軍官分4等15級,等級之多為世界之最,即使蘇聯,軍官也只分3等14級;2.次帥軍銜,世界上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地位相當于蘇聯的軍兵種主帥,高于設置4級將官國家的上將(大將),低于其他國家的元帥;3.大校軍銜,為朝鮮首創,是副師職(正旅職)軍官的編制軍銜;4.少尉軍銜作為“預備軍官軍銜”使用,類似于中
國人民解放軍的實習學員(著尉官軍服,帶學員肩章),僅授予軍校畢業在部隊實習的預備軍官,一年后即晉升中尉軍銜;5.中等兵、下等兵軍銜,與外軍的一等兵、二等兵相同,但稱謂絕對獨特。據不完全統計,朝鮮從1953~2002年問,共授予大元帥1名(金日成,1992年),元帥2名(金日成,1953年;金正日,1992年),晉升元帥5名(崔庸健、樸一禹、吳振宇、崔光、李乙雪),授予次帥2名,晉升次帥26名,以上共授予、晉升大元帥、元帥、次帥30名、36人次。朝鮮人民軍98式軍銜標志自1998年9月起使用,分禮服肩章、常服肩章、領章3類,各按陸軍、海軍、空軍區分。與舊式軍銜標志的區別主要是在肩章、領章上增設了兵種勤務符號。軍官禮服肩章為金屬絲編織金黃色版面,陸軍紅色邊緣,海軍黑色邊緣,空軍天藍色邊緣,釘綴金黃色軍徽圖案銅扣。大元帥肩章版面金線刺繡朝鮮地圖,上端繡朝鮮國徽,下端繡特大金星;元帥肩章上端繡朝鮮國徽,下端繡大金星(小于大元帥星徽);次帥肩章中間繡大金星,星徽正中嵌朝鮮國徽;將官肩章繡將級星徽,大將4顆,上將3顆,中將2顆,少將1顆;校官肩章版面繡兩條紅色縱杠,釘綴軍種標志、校級星徽,大校4顆,上校3顆,中校2顆,少校1顆;尉官肩章版面繡一條紅
色縱杠,釘綴軍種標志、尉級星徽,大尉4顆,上尉3顆,中尉2顆,少尉1顆。士兵禮服肩章,陸軍軍綠色版面,紅色邊緣;海軍黑色版面,無邊線;空軍藍灰色版面,天藍色邊線。陸軍、空軍士兵肩章綴金色銅扣,海軍士兵肩章綴金錨圖案銅扣。士官肩章用金色寬橫杠、縱杠、窄橫杠區分軍銜,特務上士一寬橫杠一縱杠,整體圖案呈T字形,上士一寬兩窄,中士一寬一窄,下士一寬;列兵肩章用金色窄橫杠區分軍銜,上等兵三窄,中等兵二窄,下等兵一窄,新兵無標志。士兵另有一種儀仗服肩章,陸軍紅色版面,紅色邊線;海軍黑色版面,藏青色邊線;空軍天藍色版面,黑色邊線。軍官常服肩章,陸軍為軍綠色版面,紅色邊線;空軍為軍綠色版面,天藍色邊線;海軍為黑色版面,金色邊線,其他和禮服肩章相同。大元帥和士兵不設常服肩章。領章是朝鮮人民軍主要的軍銜表達方式。大元帥不設軍銜領章。軍官領章為金黃色版面,軍種色邊線(全封邊),基本樣式同肩章。
韓國軍銜:東西合璧,內外兼容
大韓民國軍隊建立于20世紀40年代末,當時設置的軍銜兼有美、日、韓的特點,可謂東西合璧、內外兼容。其設有:將官:上將(也稱大將)、中將、少將,校官:上校(也稱大校)、中校、少校,尉官:上尉
(也稱大尉)、中尉、少尉,將官、校官、尉官合稱士官;準士官:準尉;下士官:上士、中士、下士;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共6等16級。朝鮮戰爭爆發后,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大量涌入南朝鮮。韓軍為與其交流,將軍銜作了較大調整,增設元帥、準將、士官長(從1等逐漸增到4等)等,軍銜標志也有所變化。戰后,隨著韓國經濟的發展、國力的提高、強烈的民族意識及反美情緒的增長,其軍銜也越來越呈現“高麗民族”特點。
韓軍的職務編制軍銜有美國特色,即規定正式軍銜和臨時軍銜。當某上尉被臨時任命為團長時,其臨時軍銜自動晉升為中校,佩戴中校軍銜,但正式軍銜仍為上尉;以后,正式任命為團長時,正式軍銜則晉升為少校(也可能越級晉升為中校);若臨時任命取消,則中校臨時軍銜也隨之消失,恢復為上尉軍銜。這種制度的優點是:需要時可隨時提升軍人軍銜,與新職務相匹配,避免出現高職低銜的現象;同時又避免在和平時期出現大量高級軍銜。
韓軍對職業軍人(按韓軍稱謂包括:土官、準士官、職業下士官)的服役按軍銜的不同有非常詳細的規定。韓軍的軍銜標志較之朝鮮軍銜,顯得較為簡樸,但樣式較多。陸軍有軍官禮服肩章、軍官常服肩徽(直接將符號釘在肩袢上
)、夏服套式軟肩章、士兵禮服常服臂章、軍人野戰服軍銜標志等。韓陸軍、海軍、空軍下士官軍銜標志是領花,以金色花托表示級別,以金色角杠區分等別,元士三杠一星,上士三杠,中士兩杠,下士一杠。海軍陸戰隊下士官的軍銜標志是綠地紅徽的臂章(另設紅地金徽的禮服臂章和黑地白徽的作訓服臂章),中間繡海軍陸戰隊隊徽一一鐵錨和交叉步槍,元士三條角杠一條弧形杠,上士三杠,中士兩杠,下士一杠。韓軍兵長、兵的軍銜臂章以底板顏色區分軍種,陸軍、海軍陸戰隊綠色,海軍黑色,空軍藍色,以金色橫杠區分軍銜,兵長4道,上等兵3道,一等兵2道,二等兵1道,新兵無標志。海軍陸戰隊兵長、兵以紅色(常服)、金色(禮服)、白色(作訓服)斜杠區分軍銜。韓陸軍、空軍、海軍陸戰隊野戰服軍銜標志為綠色長方形標志,可佩戴在野戰帽(正面)、野戰服(領、胸、肩、臂)上,用黑色標志替代禮服、常服的銀色標志,用棕色標志替代禮服、常服的金色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