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國家,又是一個有悠久歷史、文化典 籍的國家。 四千年的文明開化史中,我國各族人民就勞動、生息在這塊土 地上。那么,“中國”名稱何時才出現的?它包含那些內容?這個問題一直 為史學家和地名工作者所關注。
“中國”名稱的由來及含義究竟是什么呢?據史書記載及現有的考古文 物證實,“中國”名稱約在三千年前就有了。據一九八三年出土的西周文物 上記有“余其宅茲中或”。專家考證,“中或”就是中國。所謂“中”就是 “居天下之中”的意思;所謂“國”,在古代意指“城”。“中國”一名, 古代含義不盡一樣。有的指京師為中國;有的指帝王所在的都城為中國;有 的則指華夏族和漢族所在的地區為中國;也有的指我國華夏族所建的國家在 黃河流域一帶,以為黃河流域為天下之中,故稱“中國”。古時的“中國” 與史書記載的“華夏”、“中土”、“中原”、“中夏”、“九州”、“神 州”、“中華”一詞的含義是相同的,都是中國人民對自己偉大祖國的共同 稱謂。從秦以后,“中國”名稱的含義則指我國各族人民共有的疆域的全部 領土!妒酚洝ぬ旃贂贩Q:“其后秦遂以兵滅六國,并中國”!稘h書·陸 賈傳》曰:“皇帝(指劉邦)起豐沛,討暴秦,誅疆楚,為天下興利除害, 繼五帝三王之業,統天下,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居天下之 膏腴,人眾車輿,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自一九四 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名稱則是指我國五十六個 民族的大家庭和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全部疆域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