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報一:梅花的主要價值
經濟
變種和品種極多,可分花梅及果梅兩類;分饕┯^賞。果梅其果實主要作加工或藥用,一般加工制成各種蜜餞和果醬;用青梅加工制成烏梅供藥用,為收斂劑,能治痢疾,并有鎮咳、祛痰、解熱、殺蟲等功效,又為提取枸櫞酸的原料;花蕾能開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成粉末治黃疽有效。該種植物對氟化氫污染敏感,可以用來監測大氣氟化物行染。未成熟果實含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等;種子含苦杏仁苷;花含揮發油,油中含苯甲醛、苯甲酸等。
梅花最宜植于庭院、草坪、低山丘陵,可孤植、叢植、群植。又可盆栽觀賞或加以整剪做成各式樁景,或作切花瓶插供室內裝飾用。
醫藥
花蕾(梅花):微酸、澀,平。開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瘰疬瘡毒。果實(烏梅):酸、澀,平。斂肺,澀腸,生津,安蛔。用于肺虛久咳,虛熱消渴,蛔厥嘔吐腹痛,膽道蛔蟲癥。
【蒙藥】哈日一桂勒斯:果實用于肺虛久咳,口干煩渴,膽道蛔蟲,膽囊炎,慢性腹瀉,痢疾,崩漏《蒙藥》。
【彝藥】莖葉用于熱毒內陷,濕重氣滯,胸熱脹滿,久熱不退,腸癰痢疾,滑胎漏胎《哀牢》。果實治肺虛久咳,口干煩渴,膽道蛔蟲,膽囊炎,細菌性痢疾,慢性腹瀉,月經過多,癌瘤,牛皮癬《大理資志》。
【傣藥】埋罵風:用于清暑,除煩,降火《傣醫藥》。埋罵風,嘛風:果實用于肺虛久咳,口干煩渴,膽道蛔蟲,膽囊炎,細菌性痢疾,慢性腹瀉,月經過多,癌瘤,牛皮癬;外用于瘡瘍久不收口,雞眼;樹皮用于牙痛,咳嗽《滇省志》。
【水藥】女鳳:果實治久泄久痢《水醫藥》。
【傈僳藥】十九:果實治咳嗽,痢疾,尿血,便血,膽道蛔蟲《怒江藥》。【白藥】千其千:果治療消化不良,腹瀉《滇藥錄》
觀賞
中國古代文人對梅花情有獨鐘,視賞梅為一件雅事。賞梅貴在“探”字,品賞梅花一般著眼于色、香、形、韻、時等方面。
色:梅花的花色有紫紅、粉紅、淡黃、淡墨、純白等多種顏色!凹t梅”,花形極美,花香濃郁;“綠萼”,花白色,萼片綠色,重瓣雪白,香味襲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骨里紅”,色深紅重瓣,凋謝時色亦不淡,樹質似紅木;“玉蝶”,花白略帶輕紅,有單重瓣之分,輕柔素雅。成片栽植上萬株梅花,疏枝綴玉繽紛怒放,有的艷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綠如碧玉,形成梅海凝云,云蒸霞蔚的壯觀景象。
香:梅花香味別具神韻、清逸幽雅,被歷代文人墨客稱為暗香!爸鈱は悴豢舷悖阍跓o尋處”讓人難以捕捉卻又時時沁人肺腑、催人欲醉。探梅時節,徜徉在花叢之中,微風陣陣掠過梅林,猶如浸身香海,通體蘊香。
形:古人認為“梅以形勢為第一”,即形態和姿勢。形態有俯、仰、側、臥、依、盼等,姿勢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樹皮漆黑而多糙紋,其枝虬曲蒼勁嶙峋、風韻灑落,有一種飽經滄桑,威武不屈的陽剛之美。梅花枝條清癯、明晰、色彩和諧,或曲如游龍,或披靡而下,多變而有規律,呈現出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的韻律感。
韻:宋代詩人范成大在《梅譜》中說:“梅以韻勝,以格高,故以橫斜疏瘦與老枝怪石著為貴。”所以在詩人、畫家的筆下,梅花的形態總離不開橫、斜、疏、瘦四個字。人們觀賞梅韻的標準,則以貴稀不貴密,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含不貴開,謂之“梅韻四貴”。
時:探梅賞梅須及時。過早,含苞未放;遲了落英繽紛。古人認為“花是將開未開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時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驚蟄”為候,一般以驚蟄前后10天為春梅探賞的最佳時機。 觀賞梅花的情境也十分講究。
《梅品》由宋朝張功甫撰寫于1194年,專門介紹如何欣賞梅花。據《梅品》曰有二十六宜:淡云,曉日,薄寒,細雨,輕煙,佳月,夕陽,微雪,晚霞、珍禽,孤鶴,清溪,小橋,竹邊,松下,明窗,疏籬,蒼崖,綠苔,銅瓶、紙帳、林間吹笛,膝下橫琴,石枰下棋、掃雪煎茶、美人淡妝簪戴等情況下,對梅的欣賞就更富有詩情畫意。
四貴四不貴:貴疏不貴繁,貴合不貴開,貴瘦不貴肥,貴老不貴新。梅的枝干以蒼勁嶙峋為美,形若游龍,遒勁倔強的枝干,綴以數朵凌寒傲放的淡梅,兼覆一層薄雪,「古梅一樹雪精神」,儼然天成一幅水墨大寫意。
手抄報二:觀梅勝地
鄢陵梅花
鄢陵縣位于豫東黃河沖積平原,氣候宜人,四季分明,是培育南北花卉的天然試驗場,尤以臘梅最負盛名。據《鄢陵縣志》載,這里栽培臘梅已有千余年歷史,北宋時,就成了貢品,被皇帝稱之為“天下第一花”。此后,便有了“鄢陵臘梅冠天下”之美譽。
超山梅花
超山位于浙江余杭縣內,風光旖旎,植梅名聞天下,素有“超山梅花天下奇”之譽。千百年來,一直吸引著國內外游人。超山北坡方圓數里,盡是梅林。梅開時節,雪海香濤,蔚成奇觀。梅林之中,有兩株古梅,一唐一宋,尤為名貴。超山賞梅以“宋梅亭”和“浮香閣”的山坡處為最佳,游人可以盡情領略“不知何處香,但見四山白”的景象。
靈峰梅花
靈峰位于杭州植物園東北角的青芝塢內。從前,曾與孤山、西溪并稱西湖三大賞梅風景區。如今,古老的“靈峰探梅”又露出新的風姿。近幾年來,經過重新布局建設,景區植梅已達6000余株,品種50多個,已成為西湖最大的賞梅勝地。
鄧尉梅花
江蘇吳縣鄧尉山在蘇州城西南30公里處,崇山前抱,太湖后繞,地勢十分幽深。梅開時節,香雪十里,疑如積雪,故有“十里香雪”之稱。鄧尉山最佳賞梅處,應是半山腰的“梅花亭”,舉目環顧,山上山下,彌漫數十里,浪擁雪堆,芬芳彌漫,真是“遙看一片白,雪海波千頃”。日前,鄧尉梅林在方圓近十里的景區內植梅數十萬株,也有“鄧尉梅花甲天下”之譽。
梅園梅花
無錫梅園,背依龍山,面向太湖,園林設計者根據地形高低,結合梅樹的特點,以梅飾山,倚山植梅,梅以山而秀,山因梅而幽,別具特色。園內植梅5500多株,品種繁多,名品薈萃。園內還有天心臺、香雪海、寶塔等步步登高的觀賞景點,是較為典型的江南園林式賞梅景點。梅開時節,競相吐艷,白玉如雪,紅暈似杏,猶如置身于“若無香風吹,疑是白云繞”的玉澤香國之中。
梅花山梅花
梅花山位于南京市鐘山南,這里依山栽植有梅花1.5萬余株,品種有220多個,有“梅花世界”之稱。梅花山上建有“觀梅軒”,登軒觀梅,梅山梅花盡收眼底。梅花山以品種奇特著稱,“朱砂梅”滿枝緋紅,“玉蝶梅”素靜雅潔,“宮粉梅”著花繁茂,“龍游梅”舒展飄逸,還有“蹩腳晚秋”、“七星梅”和“半重瓣跳枝”等梅花上品。
淀山梅花
青浦淀山湖梅園是上海最大的賞梅勝地,占地190畝,植梅5000多株,品種達40多個,其中不少是百年以上的古梅。近年來,經園藝家悉心培植,長勢越來越旺盛,每年吸引不少游人。園內四周是一組江南仿古建筑,配以奇花異卉,古樹秀竹。縱觀梅園,白雪紅蕾,暗香浮動,呈現一派“素艷乍開株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瓏”的境趣。
磨山梅花
武漢磨山梅園位于武漢市東郊的東湖磨山,又是中國梅花研究中心,并建有自己的梅花種植基地。磨山梅園環嶺臨湖,環境幽靜,風光別致,占地500多畝,有梅樹、梅花盆景3萬余株,品種200多個,已成為蜚聲海內外的賞梅勝地。磨山梅園依地形而置,或疏或密,或迎風,或照水,井然有致,瀟灑得趣。
羅崗梅花
馳名中外的羊城八景之一的羅崗香雪,位于廣州市區30多公里外的東郊。這里四面環山迭翠,中央谷地橫亙十余公里,遍植青梅荔枝。每年小寒前后,梅花盛開,百枝凝雪,千樹妍唱,爭奇斗艷,香浮數里。景區內還有“羅峰寺”、“羅崗湖”、“玉巖書院”等名勝古跡及“玉璽遠眺”、“玉屏石勝境”。
梅嶺梅花
韶關梅嶺位于廣東和江西的交界處,此處有梅花1000多畝。每逢2月上旬,正是滿山梅花凌霜傲放之時,可賞梅之千般風姿,可品梅之萬種情韻,那樹樹紅梅撩撥得古今多少文人騷客心海漲潮,留下幾多諸如“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紅雨熟紅梅”(蘇軾《題嶺上紅梅》)的名詩佳句傳誦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