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v1tj"></form><noframes id="tv1tj">
<noframes id="tv1tj">

<form id="tv1tj"><nobr id="tv1tj"><meter id="tv1tj"></meter></nobr></form>
<address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tv1tj"></address>
    <listing id="tv1tj"><listing id="tv1tj"><cite id="tv1tj"></cite></listing></listing>

        <em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em>
        第一課件網板報幼兒管理
        當前位置: 第一板報網 > 手抄報 > 小學生手抄報 >

        關于水的手抄報圖片大全

        手抄報一:水的基本介紹

        水(化學式:H?O)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無機物,無毒。在常溫常壓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水,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氣水、海水、地下水等){含雜質},蒸餾水是純凈水,人工制水(通過化學反應使氫氧原子結合得到的水)。水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物質之一,是包括無機化合、人類在內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資源,也是生物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水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一種狹義不可再生,廣義可再生資源。

        純水可以導電,但十分微弱(導電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屬于極弱的電解質。日常生活中的水由于溶解了其他電解質而有較多的正負離子,導電性增強。

        正式命名

        根據IUPAC規定,H2O分子的正式名稱只有兩種:水(Water)與氧烷(Oxidane)。

        民間命名

        根據其化學式,人們又給水以下別稱:氧化氫、一氧化二氫;

        類比VIA族與VIIA族其它化合物命名規律:氫氧酸、酸式氧;

        類比金屬氫氧化物(堿)命名規律:氫氧化氫、苛性氫、羥基氫、堿式氫。

        上述名稱雖各不相同,但描述的都是同一種物質——水。國外曾經有過一篇將水稱為"一氧化二氫"的惡搞文章,引起嘩然,就是人們對水的這些“另類命名”不了解造成的。

        雖然可以根據水的化學式得到以上讀法,但是只有IUPAC規定的“水”與“氧烷”是正式名稱,其它名稱都不能在正式科學場合使用。在“水”的前面加上定語,可以用來區分特殊種類的水,比如蒸餾水、去離子水或重水。

        盤點

        正式命名:水、氧烷

        民間命名:聚氫氧酸酐,苛性氫,脫氰零醛肟,一氧化二氫,氫化脫磺硫酸,羥基氫,脫碳甲醛,脫碳葡萄糖,脫羰甲酸,氧代硫化氫,氫氧化氫,堿式氫, 二氫醚,零醇,氫酚,氫羥酸,二零醚,正氧烷,氧乙烯,氫化超氧酰,二聚氫氧酸酐,氧化脫酯甲酸,氫化脫芐苯甲醇, 羥基脫羧甲酸,氫化脫硝硝酸,氫化脫氰氰酸

        概述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態水所覆蓋的星球。

        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學術界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有幾十種不同的水形成學說。有些觀點認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氣中的氫、氧化合成水,水蒸氣逐步凝結下來并形成海洋;也有觀點認為,形成地球的星云物質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

        另外的觀點認為,原始地殼中硅酸鹽等物質受火山影響而發生反應、析出水分。也有觀點認為,被地球吸引的彗星和隕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來源,甚至地球上的水還在不停增加。

        當我們打開世界地圖時,或者當我們面對地球儀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大部分面積都是鮮艷的藍色。從太空中看地球,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很圓的,因為地球的赤道半徑僅比兩極半徑長0.33%。地球是極為秀麗的蔚藍色球體。水是地球表面數量最多的天然物質,它覆蓋了地球71%以上的表面。地球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水球。

        關于水的手抄報圖片大全1

        關于水的手抄報圖片大全2

        關于水的手抄報圖片大全3

        關于水的手抄報圖片大全4

        手抄報二:水的來源與性質

        觀點

        自生說

        1、地球從原始星云凝聚成行星后,由于內部溫度變化和重力作用,物質發生分異和對流,于是地球逐漸分化出圈層,在分化過程中,氫、氧氣體上浮到地表,再通過各種物理及化學作用生成水;

        2、 水是在玄武巖先熔化后冷卻形成原始地殼的時候產生的。最初地球是一個冰冷的球體。此后,由于存在地球內部的鈾、釷等放射性元素開始衰變,釋放出熱能。因此地球內部的物質也開始熔化,高熔點的物質下沉,易熔化的物質上升,從中分離出易揮發的物質:氮、氧、碳水化合物、硫和大量水蒸氣,試驗證明當1 m3花崗巖熔化時,可以釋放出26 L的水和許多完全可揮發的化合物;

        3、地下深處的巖漿中含有豐富的水,實驗證明,壓力為15 kPa,溫度為1,0000℃的巖漿,可以溶解30%的水;鹕娇谔幍膸r漿平均含水6%,有的可達12%,而且越往地球深處含水量越高。據此,有人根據地球深處巖漿的數量推測在地球存在的45億年內,深部巖漿釋放的水量可達現代全球大洋水的一半;

        4、 火山噴發釋放出大量的水。從現代火山活動情況看,幾乎每次火山噴發都有約75%以上的水汽會噴出。1906年維蘇威火山噴發的純水蒸氣柱高達13,000米,一直噴發了20個h。阿拉斯加卡特邁火山區的萬煙谷,有成千上萬個天然水蒸氣噴出孔,平均每秒種可噴出97~6450C的水蒸汽和熱水約23,000m3。據此有人認為,在地球的全部歷史中,火山拋出來的固體物質總量為全部巖石圈的一半,火山噴出的水也可占現代全球大洋水的一半;

        5、地球內部礦物脫水分解出部分水,或者釋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氣體,在高溫下與氫作用生成水。此外,碳氫化合物燃燒也可以生成水,在堅硬的火成巖中,也有一定數量的結晶水和原始水的包裹體。

        外生說

        1、人們在研究球粒隕石成分時,發現其中含有一定量的水,一般為0、5~5%,有的高達10%以上,而碳質球粒隕石含水更多。球粒隕石是太陽系中最常見的一種隕石,大約占所有隕石總數的86%。一般認為,球粒隕石是原始太陽最早期的凝結物,地球和太陽系的其他行星都是由這些球粒隕石凝聚而成的;

        2、太陽風到達地球大氣圈上層,帶來大量的氫核、碳核、氧核等原子核,這些原子核與大氣圈中的電子結合成氫原子、碳原子、氧原子等。再通過不同的化學反應變成水分子,據估計,在地球大氣的高層,每年幾乎產生1、5 t這種“宇宙水”。然后,這種水以雨、雪的形式落到地球上。

        3、科學家在"深度撞擊號"在2005年1月13日撞擊了坦普爾1號彗星的彗核后在濺起的物質中發現了冰,兩-三億年前,由于木星與土星兩顆氣態巨行星在它們的兩星連珠時產生了巨大引力,奧爾特云中的彗星被拉進了內太陽系中,地球也受到了彗星的撞擊,研究表明,大部分彗星是由宇宙塵埃、氣體、冰組成的,谷神星這一顆彗星中含有的水分比地球上所有的水還要多,彗星穿過大氣層時會融化為水,以雨、雪等形式落到地面上。

        三態變化

        眾所周知,水有三態,分別為:固態、液態、氣態。

        但是水卻不止只有三態,還有:超臨界流體、超固體、超流體、費米子凝聚態、等離子態、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等等。

        物理

        通常是無色、無味的液體。

        沸點:99.975℃(氣壓為一個標準大氣壓時,也就是101.375kPa)。

        凝固點:0℃

        三相點:0.01℃

        最大相對密度時的溫度:3.982℃

        比熱容:4.186kJ/(kg·℃) 0.1MPa 15℃蒸發潛熱:2257.2kJ/(kg) 0.1MPa 100℃

        密度:水的密度在3.98℃時最大,為1×103kg/m3,水在0℃時,密度為0.99987×103 kg/m3,冰在0℃時,密度為0.9167×103 kg/m3。

        臨界溫度:374.2℃

        導熱率:在20℃時,水的熱導率為0.006 J/s·cm·K,

        冰的熱導率為0.023 J/s·cm·K,

        在雪的密度為0.1×103 kg/m3時,雪的熱導率為0.00029 J/s·cm·K。

        浮力分類:懸浮、漂浮、沉底、上浮、下沉。

        關于水的手抄報圖片大全5

        關于水的手抄報圖片大全6

        關于水的手抄報圖片大全7

        關于水的手抄報圖片大全8

        第一板報網是第一課件網旗下專業板報網站,提供各種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板,以及板報素材,板報教程等資源,是大家辦報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xed-int.com
        欧美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