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5日19:59:12
簡介】:這是為您提供的《 急救知識之戶外低溫的急救及防護方法》的急救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低體溫癥直接或間接地造成死亡,也許比其它各類因素加起來還要多。所以在進入到寒冷氣候之前對它進行徹底了解,包括早期癥狀、適當的預防措施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近來接二連三的聽到看到關于山友遇難的新聞,而且很多人都是因為迷路或受傷而被困山中,最后由于體力透支而死亡。所以編寫這篇關于hypothermia(低體溫癥)的短文貢獻給國內熱愛戶外的朋友們,避免山難帶來更多的傷亡!低體溫癥直接或間接地造成死亡,也許比其它各類因素加起來還要多。盡管驗尸官會在許多死亡安全中宣布死因是溺水,但實際原因是因為低溫癥造成失去意識,而導致溺死。因為低溫癥是第一殺手,所以在進入到寒冷氣候之前對它進行徹底了解,包括早期癥狀、適當的預防措施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什么是低溫癥,它是如何造成的
病因人的正常體溫是37 C度。低體溫癥是受害者的核心溫度下落到35 C度以下.如果體溫下跌在32 C以下,情況會變得嚴重并最終致命。低溫,大風,和濕的內衣使人寒冷。只有運動和顫抖可以使身體產生熱量。衣服,避風所,和脂肪層可以防止熱量散發,但不會生成熱量。出汗通過蒸發而降低體溫。寒冷時的顫抖通過增加肌肉活動所需的化學反應而生成熱量。顫抖最多能增加達500%的體表熱量生成,但只能在幾個小時內有效,因為最終會導致肌肉的葡萄糖過度減少和疲勞。在寒冷且大風的山上,體力透支的運動后,天黑降溫,穿著濕的內衣,如果是全棉內衣且服裝不夠保暖,又沒有帽子和手套,躺下后不再運動,此時制熱和保溫的因素長時間小于散熱的因素,就可能導致低體溫癥。
1、暴露型(逐漸地)——在寒冷環境下通過呼吸、蒸發(汗濕或潮濕的衣物)或者沒有適當保溫造成的熱量逐步散失。
2、浸泡型(突發地)——因為冷水傳導造成熱量快速喪失,表現為快速發作(海水中僅為10-30分鐘)。
前一種類型的低溫癥易發于任何一種戶外活動,特別是在氣候易變的野外,或在旅行者迷路、受傷或食品供給不足的情形下發生。包括水上運動在內的戶外活動,也會有落水或者后一類型的低溫癥的危險。差不多在所有的天氣狀況下,在水中身體冷卻的速度,要比在空氣中快25倍。在10攝氏度的水中,如果沒有熱保護裝備,人們在30分鐘后就會失去自救的能力。即使獲得救援,浸在水中1小時后,能夠生存的機會也微乎其微。
二、低溫癥癥狀簡述
1、不受控制的顫抖和不能變暖。
2、糊涂、憤怒、笨拙、說話含糊。
3、奇怪舉止,喪失方向感。
4、視力模糊,喪失協調性。
5、絕望和漠不關心。
6、臉和手呈灰白色。
7、肌肉僵硬取代了顫抖。
8、亂脫衣服(因為大腦的體溫調節系統被寒冷削弱)。
9、語無倫次,虛脫,喪失意識。
10、無法完成復雜的動作,特別是手不聽使喚
11、瞳孔放大。
12、心跳巨減。
13、在32C度時身體進入"冬眠"狀態(hibernation),關閉手臂和腿部的血流,急劇降低心跳和呼吸頻率。
14、在30C度時身體進入新陳代謝幾乎停止的"冰人"狀態(metabolicicebox),看似死亡了,但仍然是活的。
三、低溫癥的發展過程及表現
較輕的低溫癥會在身體核心部位的溫度低于它正常的37攝氏度時發生
在早期階段,伴隨著脈搏和呼吸節奏的加快,會產生劇烈的顫抖。冰冷的、發白的手和腳(因為皮膚下的血管收縮)是肢體的血流放慢的第一個征兆。不理性和易于興奮是早期行為征兆。因此依靠隊伍的成員來自己發現低溫癥并不安全。在寒冷條件下,要觀察每一個人的表現。密切關注那些有糊涂、反常地笨拙、劃空槳,或者其它不正常的行為的人。
嚴重的低溫癥會在體溫低于33攝氏度時發生
血液繼續放慢流動,嘴唇和指尖等身體表面器官因為缺氧呈青紫色。血液循環降低同時導致手足的肌肉里產生酸性代謝物(廢物),直到顫抖停止,取而代之的是肌肉僵硬。身體核心溫度低至30攝氏度時,脈搏和呼吸開始放慢。身體核心溫度降到33攝氏度以下時,重要器官開始變冷。因為大腦變冷、大腦細胞新陳代謝減慢,導致大腦功能削弱。意識程度開始降低,從困倦和絕望變為不感興趣、語無倫次,甚至喪失意識。在30攝氏度以下,生命的特征已經難以發現,病人易被誤認為已死。瞳孔放大,無反應。脈搏沒有感覺。呼吸斷斷續續,每分鐘呼吸頻率低于4到5次,也能這是僅能證明病人還存活的唯一
線索。那些沒有因為喪失意識或靈敏度而溺死的病人,也可能因為心力衰竭而死。
四、如何救治
如果落水
1、如果你落水,盡量回到船上。
2、浮水法不適用于冷水中。
3、頭部露出水面,并用帽子蓋住。
4、如果你穿著潛水服,踏水是可以的,但是只要你不動,你只能維持兩次。
5、短距離可以游泳——取決于你游10碼或半英里的水溫。
6、如果附近有救援,最好是安靜地等待。
7、尋求救援。(保持熱量的姿勢):手臂折疊在胸前,腳踝相扣,大腿并攏,膝蓋彎曲。
從落水中生存身體的如下部位易快速喪失熱量:
1、頭2、脖子3、胸部兩側4、腹股溝。因此,要避免熱量喪失,要保護好上述部位。然后進行如下處理:
1、患重低溫癥的病人應當作急救處理。如果病人正在變得僵硬,或者喪失意識,或者表現出諸如意識不清、發音含糊或嚴重喪失協調性等特征,要立即送病人去有加溫醫療設備之處,或者通過無線電尋求求援。
2、一般情況下,因為低溫癥的復雜性,要讓醫用的加溫裝備來處置低溫癥患者。但是,在旅程中,一般無法迅速得到醫療設施。要溫暖地包住病人,送往安全之處。盡可能地在運送病人的過程中保持輕柔,也許可以用皮劃艇或獨木舟。猛烈碰撞病人可能導致心臟停止。
3、脫去濕的衣物。放置到干燥的睡袋中,以使病人產生熱量。一旦顫抖停止,病人就喪失了自己產生熱量的能力,所以簡單地把病人放入一個冷睡袋里并沒有幫助。病人需要一個溫和的熱量來源,比如另一個人的身體。把熱敷袋放到病人的脖子、腋窩、兩側、胸部和腹股溝。蓋住頭部。通過嘴對嘴的人工呼吸暖和病人的肺。
4、不要加熱、磨擦或刺激嚴重低溫癥病人的四肢。這可能導致體表冰冷的、停滯的血液流到身體核心部位,造成心臟搏動停止。熱的飲料也是危險的,因為它們會使溫暖的血液帶離身體重要器官。使身體核心溫度升上一度,幾乎需要近3加侖熱飲料。
5、當用加溫裝置使嚴重低溫癥病人復溫時,需要警惕幾種情況。一種是體溫后降,因為身體被加溫后,肢體的冷血會回到身體核心部位,造成核心部位體溫降低1-2攝氏度。另一種是酸毒癥,因為低溫下肢體細胞新陳代謝放慢而產生的酸性廢物,會回到心臟,可能會導致復溫休克。體溫后降和酸毒癥都可能引起心臟驟停。
6、在難以區別嚴重低溫癥和心搏停止的情況下,旁觀者可以嘗試進行心肺復蘇術。但是,對于嚴重的低溫癥病人來說,胸部按壓或者任何其它的粗暴處理,都應轉化為緩慢的、低速的心臟按摩,類似于對待心臟病發作的一種方式。在開始進行心臟復蘇術后,觀察病人的身體的動靜或者呼吸,感受頸部的脈搏(在脖子氣管的邊上)滿一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