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國小學生跳繩磨人圖鑒:看看你家娃是哪款?反正我家全中……
兒童牙刷
萌娃雨鞋
趣味迷宮
繪本世界
之前上網課時,有個家長群上了熱搜:
“19樓的不要跳繩了,我家孩子在上直播課 ”
“不好意思,我家在上體育課。”
一群人笑得哈哈的,但是有經驗的老父老母們捂嘴不語🤭
說起跳繩啊,我有123456789句都講不完……
第一次看女兒跳繩,我驚呆了,百思不得其解:
我那么靈活,咋閨女繩都跳不過去呢?
后來,我理解了那個花2萬給孩子報跳繩班的家長心情。
跳繩,跳繩,逼瘋這屆家長的酷刑
。
——凱叔
作者 葉聽楓
來源 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據說,當今有三大摧毀親子關系的活動,可謂當代家長的三大“酷刑”——陪讀、陪練琴和陪跳繩。
前兩項還算文陪,父母忍忍尚能動口不動手。
可跳繩,既講究方法又要求體能,既要動口又要動手,讓父母們苦不堪言。
誰想得到呢?
好容易搞定了娃的語數外,卻在跳繩上遭遇了重大意外。
1
別問跳繩苦不苦,血壓飆到一百五
要問跳繩有多難,能讓父母們累得翻白眼。
剛把一年級娃的拼音扶上正軌,老母親還沒來得及咧開喜悅的嘴,就從老師那里聽到一個“晴天霹靂”:體育馬上要測試,熟練跳繩是硬指標!
一年級一分鐘跳繩,男孩滿分是109個,女孩是117,上不封頂。
老母親趕緊把跳繩塞娃手里,拽下樓去檢查他的體能。
娃剛掄起跳繩,就差點把絕望的老母親送走:
人家一分鐘要跳3位數,可自己的娃只能單個單個地蹦。
真是讓人懷疑人生:
班兒里就那么幾個不會跳的,就有自己娃一份兒!
老母親剛想放棄,把體能測試隨便糊弄過去,可班級群的炸雷再次響起:
跳繩成績直接關系著優秀生的評選和中考體育成績。
你說這誰能不著急,誰能不上火,誰還能無動于衷靜靜在家中坐?
學霸學渣相伴相生,跳霸跳渣水火不容。
會跳繩的娃,輕輕松松稍微練習幾下,走個過場,就能傲視群雄,輕而易舉達標。
不會跳繩的娃,吭哧癟肚地白天黑夜地練,廢寢忘食,可一分鐘還是只能蹦跶那么幾個。
各有各的體能差,各有各的不協調,各有各的很搞笑。
有一跳繩繩就卡住腦袋型;
有繩子扔不過頭型;
有躥得挺高,可繩子就是掄不起來型;
有繩兒是掄過去了,可腿怎么也抬不起來型;
……
真是型型氣人,款款急人,各個恨鐵不成鋼。
我閨女一年級的時候,無論怎么教,就是不能連跳。
不是一會兒繩子纏身上了,就是一會兒絆腳底下了,要么就是動作不得要領,跳一下咚咚跺地,就像在砸夯。
我就不明白了:
想當年老母親我在體育上也是優秀一枝花,怎么就生出了一個體育渣子?
老母親珍貴而稀少的頭發啊,焦慮得嘩嘩掉……
有時媽媽們一起帶娃扎堆兒練跳繩,看著一個個笨拙如鴕鳥的娃,不禁紛紛感慨:
我們小時候人人無師自通的體育項目,現在咋就成了一種負累?
這到底是基因的逆轉、進化的退步,還是對80、90后父母的某種神秘報復?
2
跳繩陪練,老母親的劫難
聽說有不少媽為了教會娃跳繩,不惜花了幾千上萬給娃報了跳繩班。
但大多數中年婦女都有一種倔強:自己的娃自己教,自己的坑自己填。
豁出一身五花膘,也要把娃的跳繩教!
然而!
不教跳繩不知道,一教跳繩感覺老天爺在把自己嘲笑。
以前急赤白臉輔導完作業,就可以在沙發上癱會兒。
現在劈頭蓋臉弄完作業,還要連哄帶吼拽著娃下樓,在黑燈瞎火的小區樓下、公園里、偏僻路邊陪練跳繩。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老羽絨服換成小短袖,古代師傅教徒弟練武也就這勁頭了。
為了向娃證明跳繩真的很簡單,唯有親身示范才有說服力。
可老母親跳起第一個繩,就感覺:
中年太膩,人生艱難,面對體育,我們真的不再擁有實力。
一身肥肉亂顫,一對大胸亂躥,一雙老腿亂抖,一把老骨頭晃晃悠悠。
剛跳了10個就心臟亂跳,面紅耳赤,口干舌燥,血壓爆表,差點把自己送走。
一頓操作猛如虎,咬牙跳了二十五。
齜牙咧嘴腳踝崴,上樓梯都得人扶。
在四周陌生人的眾目睽睽之下,跳繩讓老母親徹底失去優雅。
教跳繩費氣費力也就算了,可中年婦女跳個繩總能暴露身體短板。
我那個同事老母親,為了教一年級不會跳繩的女兒,親自上陣,結果晚上就乳腺炎發燒,把老二的口糧直接跳沒了!
更尷尬的是,生娃前,咱在體育上也曾身輕如燕過?梢簧,跳繩技能生疏得像遠房表舅不說,一陣發力過猛之后……漏尿了。
在跳繩面前,中年媽媽生娃的工傷無處躲藏。
媽媽教跳繩費勁得不行,那么爸爸頂上可以嗎?
都說男人運動機能好,教起娃的體育肯定是得心應手,發揮強項。
可千算萬算,沒算到爸爸教起跳繩來,也是事故連連。
肥腸胖肚上下翻飛,皮帶鑰匙叮當亂響。
喘得上氣不接下氣,儀態凌亂得像個老Baby。
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在跳繩面前暴露無遺。
老胳膊、老腿兒和一身年久失修的老零件,被跳繩虐得沒眼看下去。
剛教了兩天,爸爸們就腰酸腿疼背抽筋兒,裝病躲進沙發與手機,管它春夏與秋冬。
跳繩這回事兒,看著不起眼。
可寸了那個勁兒,真是能要這幫老中年的命哇!
3
跳繩跳繩,親子關系的“牢籠”
一人練跳繩,全家齊出動。
爸爸媽媽不行:
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甚至七大姑八大姨,都趕來“觀戰”、湊熱鬧。
那陣仗,浩浩湯湯,氣宇軒昂,不像帶娃去跳繩,倒像簇擁著娃去登基。
只是,所有人都忽視掉了跳繩對一個身體不協調娃的致命打擊。
一開始輕聲慢語,漸漸失去耐心,隨后怒火中燒,越來越暴躁,偷偷掐了娃好幾下。
要不是在公共場合,說不定就把上手把娃揍一頓了。
不提跳繩母慈子孝,一提跳繩哭唧鳥嚎。
在親子關系被輔導作業碾過一輪輪后,又被跳繩這個小惡魔扒掉一層層皮。
跳繩,讓本就因為學習而日漸稀薄的親子關系更加缺氧。
教一個不會跳繩的娃熟練跳繩,難度堪比小學學歷的我,在40歲高齡想考個清華。
都說莫急莫急,每個娃都會雄起。
可馬上就要測試,娃子跳繩還是個位數起步,所有戰術戰略都失靈,急得父母團團轉,七竅生煙。
跳繩成了老母親人生的頭等大事。
厲害的孫悟空尚有件趁手的兵器,娃子學不會跳繩,可能是裝備不給力。
我曾一口氣買過不下七種繩子,塑料跳繩、編制跳繩、竹節跳繩、鋼絲跳繩、尼龍跳繩、橡膠跳繩……
成了半個跳繩繩子專家。
別家的娃跳起繩來虎虎生威,老母親只要看見就像個奸細湊過去。
問問人家哪種繩好用,打聽打聽人家訓練的秘訣。
堅信只要敏而好學,就一定能讓娃盡早掌握跳繩達標的精髓。
跳繩一度讓全家人都魔怔。
有次全家出去旅游,收拾了三大箱行李,唯獨忘了帶娃的跳繩,懊悔得我一路上都悶悶不樂,怨天怨地怨老公。
一直到目的地后,在酒店旁邊的小超市買到一根跳繩,讓娃在酒店樓下的燒烤攤旁操練起來,我才開心地狠狠吃了一大把羊肉串。
跳繩成了外出上課、全家外食、居家旅游隨身攜帶的必備佳品。
上課間隙,練一練;
飯店等位,搖一搖;
……
為跳繩達標嘔心瀝血,大人小孩日以繼夜。
雖然仍是進步緩慢,但終有一日會讓人刮目相看。
從一開始的兩個、三個,到后來的五個、十個,
再到后后來的二三十個,五十個一百個一百五十個……
練著練著開竅了,跳著跳著達標了,搖著搖著走進優秀的行列了!
教娃跳繩這件事,其實沒啥捷徑可走。
靜待花開,莫急莫躁;
多多練習,遲早達標!
還望各位陪跳的老父老母,調整心態,保重老腰,帶著娃朝著優秀的目標,進發!
分割線
〖父母必讀第9期留言活動〗
請以 “我陪娃練跳繩”為主題,
在文末評論區留言,
點贊前3名的朋友將獲得我們的贈書好禮
(包郵)!
領取禮品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
別忘了文末【點贊】和【在看】噢~
——End——
作者:葉聽楓,兒童教育心理學碩士,家庭教育研習者,看書,烹茶,帶娃娃。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處理,郵箱
本文轉載于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凝聚4000萬個家庭,帶給父母美好希望,讓更多孩子擁有幸福的童年。
點擊圖片,即可下單
↓↓↓
右邊給我 一朵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