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營養師”媽媽訓練營:清涼飲料的制作學問
紅色童書
少年英雄
雷鋒日記
經典故事
3.30-4.1
夏天來了
寶寶出汗多
又不愛喝白水
怎么辦
給他做點兒 清涼解暑的飲料喝?
大家有什么好方子?
好方子還不少呢,冬瓜薏米水、蜂蜜菊花茶、三豆湯、海帶綠豆糖水、薄荷甘草露,不過制作和飲用的講究也不少。就請專家給詳細講解一下吧。
1.冬瓜薏米水
冬瓜450克,薏米40克。冬瓜連皮帶瓤切片,和薏米一起加水煲出味,下糖或鹽調味,每天喝2~3次,孩子熱痱多、膀胱濕熱、小便少又黃時喝,有一定的療效。
點評
冬瓜薏米水不適合胃腸虛弱的寶寶
新鮮的冬瓜肉水分充足,口感清爽,薏米甘淡,富含膳食纖維,都能清熱毒、祛濕氣,有利暑熱從小便排出,適合暑熱重的寶寶飲用。冬瓜皮、冬瓜籽功效更強,通常不會直接食用。
此湯功效偏涼,腸胃虛弱、手腳發涼的寶寶不宜飲用。
制作小竅門
薏米不易煮,需提前泡發,或放在保溫杯中,加開水悶泡30分鐘。冬瓜要去凈皮、瓤,切成小塊。寶寶小便少又黃時,可撿些冬瓜籽,用刀背拍散,紗布包好或調料盒裝好一起煮,待湯煮好后扔掉。
2.蜂蜜菊花茶
5克干菊花加入1千克沸水中泡好,加入蜂蜜即可。這種飲料清熱解渴,效果很好。
點評
蜂蜜菊花茶適合火寶寶
蜂蜜滋陰、潤燥、補虛,含有豐富的果糖、酶、維生素、礦物質。菊花香氣濃郁,提神醒腦,清肝明目,能清暑熱。蜂蜜菊花茶適合1歲以上,眼睛、嘴唇易發紅的火寶寶。
不足1歲的寶寶不宜吃蜂蜜,建議用煮好的大米稀粥泡菊花飲用。平時體虛、胃腸虛弱、大便稀溏的寶寶要少放菊花,也不宜同時吃豆腐、蔥、韭菜等。
制作小竅門
●開水沖泡菊花,放涼至40℃以下再加入蜂蜜,以免高溫水破壞蜂蜜的營養物質和活性酶。
●菊花種類很多,如亳菊、滁菊、川菊、德菊等,均可選用。野菊花祛毒散火功效強,卻味苦性寒,傷害脾胃陽氣,不宜選用。
3.三豆湯
黑豆、綠豆、赤豆混合在一起,用水洗凈放入鍋內,1份“三豆”加3份水,小火煮爛,每天1~2次,每次一碗。
點評
三豆湯適合愛長痱子的寶寶
豆類富含植物蛋白,營養豐富,三豆煮湯可清熱祛暑、利尿祛濕。俗話說“五色入五臟”,黑豆益腎,維生素E的含量很高,還富含抗氧化作用的花青素。綠豆入肝、心,含有胡蘿卜素、煙酸、鈣、磷、鐵等,擅長消暑解毒、除煩渴,是夏季祛暑的常用法寶。赤豆入心、腎,富含葉酸、皂角甙、膳食纖維等,可以消脹滿、通利二便。三豆湯防治暑濕,適合易出熱痱子、尿黃便干的寶寶飲用。
脾胃虛弱、素來怕冷的寶寶不要喝,服其他藥物時也不要喝,以免降低藥效。
制作小竅門
●豆子先泡后煮,省火,煮時多放水,寬湯煮。煮開后打去豆皮兒。
●不必煮豆過爛,豆子開花、無豆腥味即可關火,放涼后,只喝清湯,清暑熱功效更佳。
●天氣熱時,可多放綠豆,少放黑豆、赤豆,還可用鮮荷葉為鍋蓋,用來醒脾開胃。
4.薄荷甘草露
將30克甘草放入鍋內,加水煮沸5分鐘,再放入100克薄荷稍煮、加入蜂蜜調勻即可飲用。
點評
薄荷甘草露可解暑熱
薄荷能清暑解熱、發汗透疹、清心怡神,清涼香氣還可平緩緊張的情緒。甘草有生用、蜜炙的區分,清火解毒宜用生甘草,藥性偏涼,補中緩急宜用蜜炙甘草,藥性偏補。通常暑熱重、頭咽不爽的寶寶用生甘草加強清暑祛火功效,而腸胃弱、氣短疲乏的寶寶用蜜炙甘草以補養心脾。薄荷甘草露適合1歲以上、易有暑熱疲勞的寶寶,退燒后頭咽不適、身上起小疹子的寶寶也可飲用。
體虛汗多、肚子脹滿、舌苔膩厚的寶寶不宜飲用。
制作小竅門
●薄荷久煮會丟失香氣,影響功效,應先煮甘草,煮沸5分鐘后再放薄荷,薄荷變色立即;。
●飲用薄荷甘草露不宜同吃鯉魚、海藻類食品,不宜長期大量飲用,睡前不宜過多飲用。
●選材:多選用菊花、金銀花、薄荷葉、鮮茅根、鮮蘆根等偏涼性的食材,或者冬瓜、西瓜、藕、蓮子、百合等厚肉果蔬,以自家廚房隨手可得、寶寶樂于接受為最佳。
●制作:煮制清涼飲料忌用鐵鍋、鋁鍋熬煮,推薦使用砂鍋、玻璃器皿,不銹鋼鍋或搪瓷鍋也可。小火熬煮,時間不宜過長,如花葉類的煮5~10分鐘即可。用榨汁工具打汁或磨漿的,也以短時間榨磨為宜。
●調味:飲料制作盡量保持原味,不宜過濃。也可加入少量冰糖、蜂蜜或鹽調味,或放一兩片檸檬。出汗多的寶寶喝有淡淡咸味的飲料更好,能及時補充電解質。
●存放:自制飲料最好現制現喝,不要在室內放置時間過長。如需長時間放置,要放到冰箱冷藏,吃前再次煮沸放涼后飲用。
●飲用:自制飲料在室內稍放涼即可飲用,短時間冷藏一下,或用冷水、井水鎮一下再喝也行,不要太冰,以免傷害寶寶的胃腸。飲料以多次、少量、慢飲為宜。
●注意:不要讓寶寶長期、大量喝過于寒涼的飲料,以免損傷陽氣。
育兒路上,你是否有許多焦慮?
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的關系?
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
如何呵護孩子健康成長?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如何才能成為合格的父母?
孩子之間出現矛盾如何化解?
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
點擊下方圖片鏈接
《父母必讀》告訴你答案!
#1
權威刊物《父母必讀》創刊 40余年,名譽主席 宋慶齡親自提名。40年精耕細琢,點滴積累,專注家庭教育領域,擁有 孕產、兒童保健、教育心理等領域國內外專家學者顧問團最新成果分享。 200多位名校校長、育兒專家、醫療名醫、專業學者為你指點迷津!
#2
創刊以來始終踐行 “伴隨孩子,伴隨家庭,將健康、快樂、幸福,有良好道德品行和價值觀的孩子帶入成人社會”理念,實現父母心愿,助力孩子陽光健康成長!
#3
全方位育兒傳播, 圖書刊物還有 微博、微信、育朵課堂與你即時分享最新知識, 專業母嬰社群顧問支持,更有 線上課程、線下活動隨時為你開放,讓你輕松便捷,想學就學!
點擊 打開原文,和《父母必讀》一起
助力孩子走好人生每一步!
本文知識內容刊于《父母必讀》雜志
指導專家 楊威(中國中醫科學院基礎所研究員)
編輯 《父母必讀》編輯部
組稿排版 張欣 視覺設計 宮穎
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歡迎點擊下方封面圖一鍵下單。
右邊給我 一朵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