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教孩子面對壞人時,父母要注意結合實際,孩子會很危險
女孩的家人沒有發現孩子晚上都沒回家,迅速尋找各個角落。最后,有個熟悉的鄰居告訴女孩的母親:“去小菜家去了。”家人很急趕去了那個小區,才發現,女孩已經在房間的浴室里暈倒了,頭也破掉了,臉上的血都已經結成板塊了。
全家人迅速送孩子去醫院。好在,孩子除了頭出了血,和害怕之外,就沒別的了。女孩告訴她的父母:“這個家伙騙我回家后,我根本沒看到七星瓢蟲,當他走進門就給我弄方便面,粉條等,很快做了幾大盆,讓我一直吃,后來我吃不下去了,他就發瘋了一樣想揍我,用盆來打我。”其實這家伙是精神不正常。
“你為什么要和他一起回家?”親人問道。
女孩說:“他起初看起來很友好,不是大壞蛋。”
“他似乎不是一個壞人。”許多孩子都有這種錯誤的認識,這是為什么?
錯誤的認識,會讓孩子多慘?
如果父母有經驗,常陪伴孩子看動漫,電視甚至是圖畫書,不難發現類似的現象:壞人總是讓人看著可怕或讓人害怕接近的,像女巫常穿著怪衣服;光頭強,看著特別邋遢;而那些長得美麗,英俊,可愛的都是“好人”,例如童話中的公主,還有東方神娃等。兒童每天看電視,都經常會受到這些影響。除了環境因素,孩子們身邊的人,也經常在靠自己的經驗來影響孩子。
“那個鄰居家的孩子眉毛很粗的,嘴角往上揚的,一看就不正常,不要和他在一起待著哈。”
“玩興趣小組時,你同桌那個看起來非?蓯鄣呐ⅲ憧梢远嗯闼。”
“賣水果的阿姨看著很壞,所以我們要遠離她。”
“丑陋,就是不好的”,這種情況,也是不好的。
在進化中,“丑的基因,比不上好看的基因”,因為對方看著特別好看,就意味著這個人基因不錯,所以孩子們會這么想,“好看的是就是不錯的,不好看的就是壞的,這就比如不滿一歲的寶寶非常喜歡看臉,愛長得好看的阿姨抱抱。
要是碰上長得丑的老人抱竟然還會被嚇哭,因此這就導致了孩子會對那些長相絕佳的人沒了警惕性。
那這種錯誤要怎么打破?
父母可以讓孩子去網上尋找一些綁孩子的事件,給孩子講述事件,并讓孩子說出壞人的樣子。當孩子們知道的越多,畫的越多,就會刷新自己的印象。兒童的判斷就會清楚了:“因此,壞人的樣子是多樣的,不應該看相貌。”
此外,家長要給孩子講一些壞人的案件,也能給孩子刷新印象,那樣孩子就會清楚,在什么情形下,壞人會有什么表現,很有概率都是虛假的,帶有欺騙性的,我們要增加孩子對壞人的警惕度。
父母們有必要去查找一下地球上一些長得可愛卻帶有劇毒的動物的例子,用這些和孩子說事,地球很大,很多都是難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