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孩子愛告狀,你的做法很重要,影響ta未來的成長!
科普漫畫
生命教育
情緒管理
磁力魔方
3.30-4.1
“媽媽,他不讓我玩滑梯!”“爸爸,樂樂今天在幼兒園不聽老師話。”
孩子經常委屈地來告狀,有時還拿別的小朋友的“糗事”來打小報告。怎么辦?
不管大事小事,孩子都要告狀。他還常常當著別的小朋友家長的面,“揭發”人家的“糗事”,這讓你很尷尬。
01
愛告狀?正常!
心理學家認為,愛告狀在3~7歲孩子身上是很常見、很正常的現象。
孩子3歲以后,接觸的人越來越多,發生人際沖突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多,比如和小朋友鬧矛盾了。
由于此時的孩子還有很強的依賴心理,所以大多數孩子會采用告狀這種言語攻擊來從“權威”的父母或老師那里得到支持。
02
為什么要告狀?
他受了委屈,想從你這里得到撫慰和幫助。
他對一些規矩、規定特別認真,一旦發現別人違規,就想讓你也來評評理。
他想通過告狀來贏得你的注意。
他做錯了事,想借此逃避責任,免受批評和懲罰,獲得心理平衡。
他嫉妒別的小朋友。
……
03
理他,還是不理他?
孩子愛告狀,表明他正在摸索如何處理與人交往時產生的沖突。
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愛告狀現象會逐漸減少,但是 父母對這個現象的處理將會影響孩子今后對自我和對人際關系的看法,以及處理人際沖突的能力。
如果你對孩子的告狀置之不理,有些問題可能就沒辦法及時解決。
但如果你事事關心,又可能使孩子養成遇事就找大人的依賴心理。而且關心不當,可能還會助長他窺視和揭發別人的心理。
04
你可以怎樣做?
先聽聽孩子怎么說
拋開你的成見,耐心地詢問孩子。
比如,發生什么事了?當時的情形是什么樣子的?都有誰在?他為什么覺得很委屈?
聽完孩子的講述,要先安撫他的情緒,認可他有事情找爸爸媽媽商量的做法。
但是,你不能完全聽信孩子的話,更不要直接去找對方小朋友或他的父母、老師理論,而是根據孩子講述中的疑點進一步詢問和確認,直到弄清事情的真相。
根據孩子的小心思,區別對待
如果孩子是為了表現自己而告狀,你可以適當地冷淡這種行為,或者鼓勵他說出自己的看法,把關注點轉移到對事情的分析上。
如果孩子是嫉妒別人,你可以引導他看到對方的優點,教他向別人學習,和別人友好地競爭。
最重要的是,教他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當你知道孩子因為什么事告狀后,你可以先問問他:“你覺得這件事誰做得不好?為什么?應該怎么做?”
還可以引導他換位思考,反思自己的行為,“你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如果你是XX,你會怎么想?”
也許聊到這兒,孩子已經不感到委屈了,或者已經知道自己該怎么做了。
當孩子學會了獨立處理問題,以后就不會動不動來向你告狀了。
3個小提醒
1. 對孩子的告狀不能隨便敷衍,這會讓孩子感到委屈和無助。
2. 既不要完全相信孩子說的話,也不要完全相信他人對孩子的評價,要通過多方交流,了解事情真相,作出自己的判斷。
3.鼓勵孩子自己面對問題,你只需要在背后支持和觀察。
本文知識內容刊于《父母必讀》雜志
編輯 《父母必讀》編輯部
組稿排版 宋宇 視覺設計 宮穎
................................
全年300元,每天不到1元
你將擁有
200+篇養育話題深度解讀
100本優秀圖畫書先睹為快
孩子特別喜愛的《阿毛手冊》
30次參與話題討論機會
看+聽,多元知識獲取渠道
定制服務,個性化養育支持
專屬直播,與大牌專家面對面
...............................................
即贈價值 198元的teteo嬰兒奶瓶!
右邊給我 一朵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