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v1tj"></form><noframes id="tv1tj">
<noframes id="tv1tj">

<form id="tv1tj"><nobr id="tv1tj"><meter id="tv1tj"></meter></nobr></form>
<address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tv1tj"></address>
    <listing id="tv1tj"><listing id="tv1tj"><cite id="tv1tj"></cite></listing></listing>

        <em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em>
        第一課件網板報幼兒管理
        當前位置: 第一板報網 > 板報文稿 > 世界之最 >

        最早發現的磺胺藥

        磺胺藥是現代醫學中常用的一類抗菌消炎藥,其品種繁多,已成為一個龐大的"家族"了。可是,最早的磺胺藥卻是染料中的一員,從染料變成抗菌消炎的尖兵,其經過是頗耐人尋味的在磺胺藥問世之前,西醫對于炎癥,尤其是對流行性腦膜炎、肺炎、敗血癥等,總是棘手得很,因無特效藥可施。19世紀后半葉,微生物學家發明細菌染色法后 ,有人觀察到某些燃料的殺菌作用,可是后來又發現,不少染料在試管內雖有殺菌作用,但對人體卻有毒性而不能應用。1932年,德國化學家合成了一種名為"百浪多息"(Prontosil)的紅色染料,雖獲得一些療效,但它在試管內卻無明顯的殺菌作用,因此未引起醫學界的重視。
            同年,德國生物化學家杜馬克在試驗偶氮染料過程中,發現:"百浪多息"對于感染了溶血性鏈球菌的小白鼠,具有很高的療效,后來他又用兔、狗實驗,獲得成功。此間,杜氏的小女兒正巧因手被刺破引起感染,不久發生了敗血癥,雖經名醫多方醫治,均無濟于事。杜氏在焦急不安之中決定用"百浪多息"給女兒一試,結果她竟從九死一生中得救。
            1935年初,杜馬克發表論文報告了他應用"百浪多息"的效果。當時許多學者對這種染料在試管內無殺菌作用,而在動物及人體內竟會有如此大的功效,莫不感到驚訝與迷惑,因此紛紛對這種奇妙的紅色染料進行研究。不久,法國特利弗爾等研究認為,上述染料的抗菌消炎作用,是由于它在體內分解為氨苯磺胺(簡稱磺胺)的緣故。他們將"磺胺"進行動物實驗,發現對鏈球菌的療效與"百浪多息"相同,于是磺胺的名字迅即在醫學界廣泛傳播。其實,氨苯磺胺早在1908年就被化學家合成了,可惜它的醫療價值當時沒有被人們發現,因而默默無聞了20多年。磺胺藥迄今仍然是消炎殺菌的重要"武器"之一。
        第一板報網是第一課件網旗下專業板報網站,提供各種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板,以及板報素材,板報教程等資源,是大家辦報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xed-int.com
        欧美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