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tv1tj"></form><noframes id="tv1tj">
<noframes id="tv1tj">

<form id="tv1tj"><nobr id="tv1tj"><meter id="tv1tj"></meter></nobr></form>
<address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tv1tj"></address>
    <listing id="tv1tj"><listing id="tv1tj"><cite id="tv1tj"></cite></listing></listing>

        <em id="tv1tj"><address id="tv1tj"></address></em>
        第一課件網板報幼兒管理
        當前位置: 第一板報網 > 板報文稿 > 安全文稿 >

        關于消防的知識

        一、怎樣預防火災
        1、不要隨意亂扔煙頭。
        2、家里使用明火或電熨斗、電吹風等家用電熱器具時人不要離開。
        3、不要躺在床上或沙發上吸煙,尤其是在酒后或疲勞時。
        4、教育小孩不要玩火,并將打火機、火柴等物品放在小孩不容易拿到的地方。
        5、燃放煙花爆竹時,應在相對空曠、安全的區域。兒童不宜自己燃放。
        6、過道里、樓梯上不要堆放物品,安全出口不要上鎖。
        7、家庭裝修時,要盡量選用難燃并且無毒的裝修材料。室內供電線路應套管保護,要按照家用電器功率要求配置電源線和配電盤。
        8、發現家中燃氣泄漏,應立即打開門窗通風。千萬不要在此時開關電器或使用明火。同時應立即到相對安全的地點報警或與供氣部門聯系,請專業人員來處理。
        9、不要在有火種的地方使用裝有易燃溶劑的按壓式噴霧罐,如空氣清新劑、香水、花露水、酒精、發膠等。
        10、夏天點蚊香時,蚊香不要靠近床沿、蚊帳、窗簾等易燃物品。
        11、不要在家里儲存易燃易爆的汽油、酒精、香蕉水等危險物品。
        12、不要攜帶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乘坐各類交通工具。
        13、不要在樹林中抽煙、亂扔煙頭、野炊、燒荒、燒灰積肥或焚燒物品。
        二、怎樣使用滅火器
        滅火器是撲滅初起火災的有效器具。家庭常用的滅火器主要有干粉滅火器和二氧化碳滅火器。正確掌握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就能準確、快速地處置初起火災。
        1、二氧化碳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1)使用方法:先拔出保險銷,再壓合壓把,將噴嘴對準火焰根部噴射。
        (2)注意事項:使用時要盡量防止皮膚因直接接觸噴筒和噴射膠管而造成凍傷。撲救電器火災時, 如果電壓超過600伏, 切記要先切斷電源后再滅火。
        (3)應用范圍:適用于A、B、C類火災,不適用于金屬火災。撲救棉麻、紡織品火災時,應注意防止復燃。由于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后不留痕跡,因此適宜撲救家用電器火災。
        2、干粉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1)使用方法:與二氧化碳滅火器基本相同。但應注意的是,干粉滅火器在使用之前要顛倒幾次,使筒內干粉松動。使用ABC干粉滅火器撲救固體火災時,應將噴嘴對準燃燒最猛烈處左右噴射,盡量使干粉均勻地噴灑在燃燒物表面,直至把火全部撲滅。因干粉冷卻作用甚微, 滅火后一定要防止復燃。
        (2)應用范圍:ABC干粉滅火器適用于各類初起火災,BC干粉滅火器不適用于固體可燃物火災,它們都不能用于撲救輕金屬火災。 手提式ABC 干粉滅火器使用方便、價格便宜、有效期長,為一般家庭所選用。它既可以撲救燃氣灶及液化氣鋼瓶角閥等處的初起火災,也能撲救油鍋起火和廢紙簍等固體可燃物質的火災。
        三、如何撲滅初起火災
        火災剛發生時,火勢一般并不很大。只要掌握正確的滅火方法,就能把火撲滅在初起階段,避免釀成大禍。
        1、發現火災時,應大聲呼救,爭取周邊人的幫助,同時迅速撥打“119”火警電話報警。
        2、在消防人員趕到現場之前,應設法滅火自救。滅火時可就地取材,有滅火器最好,也可用沙土、毛毯、棉被等物品覆蓋滅火。
        3、著火時不要隨便打開門窗,以免空氣對流造成火勢蔓延。
        4、在有人被圍困的情況下,要先救人。
        5、油鍋起火時,要迅速蓋上鍋蓋,使火熄滅,絕不能用水撲救。如果油火灑在灶具或地面上,可用手提式滅火器撲救,或用濕棉被、濕毛毯等捂蓋滅火,并馬上熄滅爐火。
        6、燃氣灶具著火時,如果使用的是液化氣,要迅速用毛巾、抹布等蓋住鋼瓶護欄,用衣服、棉被等浸水后捂蓋滅火,并迅速關閉總閥。如果使用的是管道燃氣,也要抓住關閥、滅火兩個關鍵,防止火勢蔓延。
        7、家用電器著火時,要先切斷電源后滅火。
        四、怎樣從火災中逃生
        1、做好居家逃生的計劃
        (1)平時要熟悉住所的各個通道、出口,牢記逃生路線。
        (2)應與家人預先模擬火災場景,搞清逃生路線,約定好會合地點。
        (3)要熟悉居所附近的消防設施及其使用方法。
        (4)防盜窗應該改為非封閉式的,妥善處理好防盜與火災避險的關系。
        (5)家里應備有繩索等簡單的應急逃生工具,特別是住在高層樓房的家庭。有備無患哦!
        2、火場中的緊急避險措施
        除了高溫之外,火災現場同時還會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和濃煙,能見度也很低,這些都大大增加了避險逃生的難度。一旦不幸身處火場,最重要的是保持鎮靜,避免盲目作出錯誤的選擇。 火場緊急避險要點如下:
        (1)發生火災時要迅速判斷火勢的來源,朝與火勢趨向相反的方向逃生。要善于利用身邊各種有利于逃生的環境和物品。
        (2)不要留戀財物,盡快逃出火場。千萬記。禾与x火場后不要再返回。
        (3)逃生過程中,盡可能關閉你經過的所有門,以減慢火焰和濃煙蔓延的速度。千萬不要鉆入閣樓、廚房和衛生間內,更不要進電梯。
        (4)煙霧彌漫時,要用濕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壓低身子,以免吸入濃煙或有毒氣體。爬行時要將手、肘、膝蓋緊靠地面,并沿著墻壁邊緣逃生,以免逃錯方向。
        (5)必須經過火焰區時,要先弄濕衣服,或用濕棉被、毛毯裹住頭和身體,迅速通過,防止身上著火。
        (6)萬一身上著火,千萬不要亂跑,應該就地打滾撲壓身上的火苗。如果近旁有水源,可用水澆或者跳入水中。如同伴身上著火,可用衣、被等物覆蓋滅火,或用水滅火。
        (7)樓梯被煙火封堵時,不要盲目跳樓,要充分利用室內外的設施自救。
        ●利用繩索逃生。兩手握繩,兩腳夾緊,手腳并用直接向下滑。使用的繩索越粗越好,繩子細可以在上面打上若干個結。
        ●利用被單、衣物逃生。把床單、被套、衣服等織物撕成條狀連接起來,牢牢拴在門窗、陽臺等固定物體上,然后順著下滑。
        ●利用落水管、避雷針引下線逃生。兩手抓緊,兩腳夾住落水管或避雷針引下線,手腳并用向下移動。
        ●利用天窗逃生。住在頂樓的人,可通過天窗爬上房頂,向下發出求救信號,等待救援,也可通過旁邊的建筑物逃生。
        ●利用陽臺、毗鄰平臺逃生。通過陽臺,爬到隔壁安全的地方,或通過窗口轉移到下一層的平臺逃生。
        ●利用腳手架、雨篷等逃生。如果發生火災的建筑物周圍有腳手架、雨篷等可以攀緣的東西,都可以用來躲避火勢,安全逃生。
        (8)逃生路線被火封鎖,沒有其他逃生條件時,應立即退回室內,關上門窗,用毛巾塞緊門縫,把毛毯、棉被等浸濕后罩在門上,并不斷往上澆水降溫,防止外面的火焰及煙氣侵入。有條件的可打開水龍頭,把水澆在地面上降溫,同時發出求救信號。
        (9)在公共場所,如商場、舞廳、影劇院等遇到火災,應立即把衣服、毛巾等打濕捂住口鼻,聽從指揮,壓低身體,向最近的安全門(安全通道)方向有秩序地撤離。
        注意:有秩序,才能有效避免擠踏事故!
        3、高層樓房發生火災時怎樣逃生
        如果你居住的高層樓房或酒店失火,逃生時除前面說過的事項之外,還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千萬不要使用電梯,應從消防疏散樓梯撤離。
        (2)按照火災逃生路線圖或疏散指示標志逃生。
        (3)必須隨身攜帶鑰匙,一旦去路被堵,可以及時退回房間再尋良策。
        (4)在可能的情況下,逃生時一邊跑一邊敲門通知其他人逃生。如果有警鈴開關,應立刻按動警鈴報警。
        (5)當樓梯被濃煙或大火封堵時,不要貿然沖過去。
        (6)如被困于高處呼救無效時,可在窗前揮動被單、毛巾、枕套等物,引起別人注意。
        (7)如果門窗、通道、樓梯等被煙火封住,應充分利用救生繩、消防緩降器、救生袋等逃生。
        (8)住所如果離樓頂較近,可直奔樓頂平臺或陽臺,發出求救信號并耐心等待救援人員到來。無論遇到何種情況,都不能直接往樓下跳。

        第一板報網是第一課件網旗下專業板報網站,提供各種黑板報,手抄報,宣傳板,以及板報素材,板報教程等資源,是大家辦報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xed-int.com
        欧美精品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