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公共安全形勢依然嚴峻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持續保持GDP年均9.8%的增長率,政治和社會大局穩定,公共安全形勢保持了總體穩定、趨向好轉的態勢。但是,中國公共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并面臨著新挑戰。
1、自然災害嚴重。由于特有的地質構造和地理環境,中國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其基本特征是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年均3億多人次受災,倒塌房屋300多萬間,經濟損失超過2000億元。
2、事故災難嚴重。由于經濟快速發展,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一些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和技術落后、非法開采、違規操作等原因導致的煤礦、交通、化學品等事故頻發。近十幾年來,年均各類事故死亡10萬人,其中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年均近100起,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不斷。
3、公共衛生事件頻發。全球新發現的30余種傳染病已有半數在中國發現,多種傳染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職業病危害嚴重;農村衛生發展滯后,傳染病、慢性病和意外傷害并存;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時有發生。重大疫情的不時出現和公共衛生事件的不確定性及嚴重性已經成為一個新的重大問題。
4、影響國家穩定和社會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是人民內部矛盾凸顯。由于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中的結構性矛盾和不平衡問題以及各類經濟糾紛等,上訪和群體性事件不斷;二是刑事犯罪高發;三是國內外極端勢力制造的各種恐怖事件危及我國安寧,如西藏、新疆的打砸搶燒等暴力犯罪事件和東突恐怖活動等。
5、受到城鎮化和城市現代化的挑戰。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人們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權利意識明顯增強,輿論監督、社會監督力度空前加大。高風險的城市和不設防的農村并存,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不斷增加。
校園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1、學校公共安全關系到教育事業的穩定和社會的和諧
學校公共安全是以實現學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長為基本目標,學校對學生生命安全的保障關系到社會穩定、家庭幸福和國家未來。因此,要全面建設和諧社會,離不開“和諧校園”的建設。學校的教育教學對象是學生,不同的學生來自于千家萬戶。學生的安全,是一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敏感事情:學生安全了,家長放心,學校順心,政府安心;學生不安全,家長傷心,學校鬧心,政府煩心。學校的安全工作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引起校園的波動、學校所在地區的社會局面的顫動。校園不是獨立于社會之外的世外桃源,建設了一個和諧的校園,就為千家萬戶的和諧、社會的和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果校園都變成危險地帶,社會也就難以和諧了。
2、學校公共安全事故現實問題嚴重令人擔憂
據聯合國專家統計分析,每年全球死于意外事故約200萬人,其中青少年兒童接近100萬人;我國每年死于意外事故的青少年兒童約8萬人,其十萬人事故死亡率約23人,是職業意外死亡率的4—5倍,我國每年死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學生高達數千人。面對每一次殘酷的事故,面對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在瞬間逝去,我們每一個管理者和教師應該承擔起應有的責任,發揮積極的作用。
3、國家領導和教育部高度重視學校公共安全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中央高度重視加強高校安全穩定工作,鮮明指出“穩定是硬任務”“是第一責任”。在《國務院關于實施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等文件中也明確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結合各地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綱要》,切實加強學校公共安全教育,不斷提高在校學生的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護能力,確保在校學生身心安全。
4、學校公共安全體現了學校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俗話說“醫者父母心”,“教者”也有“父母心”,這個“父母心”就是學校與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教師的人文關懷,我認為就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從教師的職業道德中我們也能體會出要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安全,F在學校教育提倡“以人為本”,我想“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安全”就是真正的“本”。學生是學校的教育教學對象,安全關愛是愛學生的基石與核心。學校沒有關愛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安全,其它方面的關愛也難以落到實處。也就是說生命不保,又談何教育呢!
5、學校公共安全是學?沙掷m發展的根本保證
學校的發展,要有兩條生命線的支撐,那就是校園安全和良好的教育教學質量。以前,我們在學校日常工作中只提“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是有欠缺的說法。一個學校,如果經常有學生受損傷的情況,教職工、學生經常受到人身安全的挑戰,那教職工又怎能安心工作,(文章來源)學生又怎能安心學習呢?家長能把自己的子女送到這樣的學校嗎?答案肯定是顯而易見的。長期下去,沒有學生的學校,能叫真正的學校嗎?更不用談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了。
二、當前校園公共安全現狀
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報的學校各類安全事故中,事故災難(溺水、交通、踩踏、一氧化碳中毒、房屋倒塌、意外事故)占59%;社會安全事故(斗毆、校園傷害、自殺、住宅火災)31%;自然災害(洪水、龍卷風、地震、冰雹、暴雨、塌方)占10%。其中,溺水占31.25%,交通事故占19.64%,斗毆占10.71%,校園傷害14.29%,中毒占2.68%,學生踩踏事故1.79%,自殺占5.36%,房屋倒塌占0.89%,自然災害占9.82%,其他意外事故占3.57%。
目前高校主要存在著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重大治安刑事案件、盜竊和詐騙、社會交往以及大學生自殺等重大安全隱患。從全國來看,大學生遭遇交通事故、火災事故逐年增多,大學生被搶劫、被傷害、被騙、被盜、被滋擾案件時有發生。這些情況與我們要實現的安全、文明、有序、和諧校園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
三、學校公共安全事件的一般特點
突發性,危機發生時學校原有的發展格局突然被打破,使人們感到非常突然;
破壞性,危機會造成了學校的損失,這種損失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無形的;
不確定性,人們很難判斷危機是否會發生,也很難預測危機發生的概率,往往憑經驗做出錯誤的預測;
緊迫性,危機的發展非常迅速,對時間的把握程度很大程度上堅定了危機事件管理的有效性;
信息不充分,危機破壞了學校原有的信息溝通渠道,無法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信息錯綜復雜又真偽并存;
資源嚴重缺乏,危機破壞了學校的常用和備用的資源配制秩序,尤其是對人力資源的負面影響較為明顯。
四、高校公共安全事件的類型
學校公共場指的是供學校師生們使用的學習、用餐、休閑、娛樂、健身等場所。從廣義上講,校園安全事故是指學生在校期間,由于某種偶然突發的因素而導致的人為傷害事件。就其特點而言,責任人一般是因為疏忽大意過失失職而不是因為故意而導致事故的發生。
根據公共安全事故的種類,我基本上將高校容易發生的安全事故分為以下八類:
1、交通事故。最著名的事件是發生在河北大學的李剛事件。2010年10月16日,在河北大學新區超市前,一牌照為“冀FWE420”的黑色轎車,將兩名女生撞出數米遠。被撞一陳姓女生于17日傍晚經搶救無效死亡,另一女生致重傷。
2、勞動或社會實踐事故。2010年九月十七日,安徽水利水電的大三在校實習生,在合肥鍛壓集團實習時出現事故,被送往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3、校園暴力事故。2008年10月28 日晚,中國政法大學大四學生付成勵因為其女朋友的原因,用一把菜刀,結束了教授程春明的生命。
4、消防事故。2008年12月,上海市中山西路上海商學院徐匯校區宿舍樓602寢室內起火,大火迫使4名女生從陽臺跳下,當場死亡。上海市公安局對外發布消息稱,火災事故初步判斷原因為寢室里使用“熱得快”引發電器故障并將周圍可燃物引燃所致。
5、擠壓、踐踏事故。2010年10月9日,為了搶占座位復習備考,武漢工程大學流芳校區數百名學生涌入通往圖書館自習室狹窄過道時,發生踩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