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沙塵暴天氣的形成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是要有沙源,二
是要有強冷空氣即大風,三是要有冷暖空氣相互作用。沙源來自于沙漠
,退化的林草地或沒有植被覆蓋的干松土地以及城鄉建筑工地的泥沙。
氣旋和低壓產生一種垂直的上升運動,把沙塵吹揚了起來,形成沙塵暴
天氣。揚沙、浮塵和沙塵暴天氣的差別在氣象上是以能見度加以區分的
:水平能見度在1—10公里之間的為揚沙或浮塵天氣。出現浮塵天氣時
,空中彌漫的是一些細小顆粒物,沙塵多由外地而來;揚沙天氣卷起的
塵土是一些較大的顆粒物,它們基本是本地產生的。而水平能見度小于
1公里的就是沙塵暴天氣,
它屬于災害性天氣現象,所帶來的危害最為
嚴重。氣象專家介紹,由于沙塵暴起因包括了風力、高空大氣強對流和
地表狀態三方面因素,而前兩者屬氣候因素,人力不可抗拒,因此,根
除沙塵暴目前尚無可能。
沙塵暴引起的風災、沙積、風蝕,使森林和植被遭到破壞,沙漠化
程度加劇。氣象專家提醒,人類對風沙天氣最積極、最有效的行為是:
首先要加強對大風天氣的監測和預報工作,特別是在前期干旱的情況更
要重視。其次,對于西安這樣一個旅游大都市來講,在突發性災害來臨
之前,要有相當有效的應急對策,加強管理和強化預防措施。對全省而
言,最根本的還是要進行綜合治理工作。全社會共同行動起來,治理沙
漠,改善生態環境。我們在搞好經濟建設的同時,要注重生態建設。每
個公民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環境保護意識,而且應多加強這方面的教
育,從而真正做好植樹造林,擴大植被覆蓋率,開源節流,合理利用水
資源。特別是我們陜西,是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應當把實行“退耕還
林(草),封山綠化,個體承包,以糧代賑”為主要措施,爭取早日實
現米糧下川,林果上山,草場滿坡,使三秦大地山綠、水清、人富。逐
漸恢復自然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這樣,也許再過幾十年,沙塵暴將淡
化為我們的記憶,我們的子孫后代看到的將是一個山川秀美的大西北。